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如皋邮政局8年跑出一条情洒乡村的爱心邮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2日07:59 扬子晚报

  8年来,如皋市邮政局137名乡村邮递员争相为村民做好事,用真情和汗水跑出了137条“连心路”、“信息路”、“新风路”——

  一个月前的一天,如皋白蒲镇90岁孤寡老人周兰英感觉自己不行了。老人指着自家墙壁年画上的一个手机号码,向邻居示意速喊她的“儿子”姚泽民过来。邻居们明白,49岁的乡邮员姚泽民三年来默默照顾着周奶奶,亲切地叫她“老妈妈”,老人和姚泽民已建立了
深厚的母子情。临终前,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再见“儿子”一眼。当姚泽民满头大汗地赶来时,老人紧紧地握着“儿子”的手,含笑闭上了双眼。姚泽民流着悲伤的泪水,以“儿子”的身份为老人料理了后事并守灵。村民们无不动容,都说:“就是亲儿子也不一定能做到这样,周奶奶真好福气。”

  几天前,姚泽民又通过民政部门,与白蒲镇79岁的孤寡老人姜和芳结成了帮扶对子,这已是姚泽民8年来主动照顾的第4位孤老了。姚泽民带上礼物专门来到姜和芳家“认亲”,他动情地对老人说:“今后我就是你的儿子,你就是我的母亲,我会经常来照顾你,有事尽管叫我做……”

  像姚泽民这样的乡邮员在如皋有137名,8年来,他们如一缕缕春风,像一羽羽信鸽,在绿色的田野上争相学雷锋做好事,用真情和汗水跑出了137条“爱心邮路”,被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亲切地称作“乡村里的文明使者”。记者踏访这一条条“爱心邮路”时,真切感受到文明新风沁人肺腑……

  一次“上访”催生“爱心邮路”

  1998年,吃了几十年大锅饭的如皋邮电局分家了。如皋邮政这一块,除了500名职工,还有的就是450万元债务,企业运营资金几乎为零,发工资还得靠借贷。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柳岸花明又一村”。一次意外的群众“上访”拨开了云雾,帮助如皋邮政人找到了前进的突破口,从而催生了137条“爱心邮路”。

  1998年11月的一天下午,如皋城西鹿门村村委会主任等人满头大汗地找到城西邮政支局领导,焦急地说:“我们全村人请求你们,无论如何也要留下陈昭斌继续跑我们那条邮路,他的工资哪怕我们出!”

  时年53岁的陈昭斌,是如皋城西邮政支局投递员,曾被评为“江苏省邮电服务标兵”和“全国邮电劳动模范”。当时根据如皋市邮政局通过竞标选择邮路的改革方案,原先专门跑鹿门村这条线的陈昭斌将被调整到其他邮路。得此消息,最着急的要数鹿门村80多岁的孤寡老人石奶奶。她拄着拐杖,颠着小脚求村干部去跟邮政局领导说情,无论如何要留下老陈。

  原来,早在十几年前,得知石奶奶生活艰难,陈昭斌每天骑车经过时,总要下车跟她拉几句家常话,帮她提水扫地,干点体力活儿。逢年过节或石奶奶的生日,老陈还自己掏钱买点礼物送上门。时间长了,石奶奶和陈昭斌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如果两天看不到陈昭斌,石奶奶一定会拄着拐杖站在路口等。其实,老陈在乡村邮路上做过的好事又何止这一桩!石奶奶的想法与村民们不谋而合,于是村主任和几名村民代表来到邮局“上访”。

  “村民上访”在如皋邮政局引起震动,也给了局领导很大启发:投递员每天走百村、进万户,如果投递员都能转变服务观念,都能成为“爱心使者”,每条邮路都能变成“爱心邮路”,那么,如皋邮政人对社会就多了一份特殊的贡献,邮政服务也会逐渐形成品牌效应,又何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找不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很快,如皋邮政局党委在全局发起了结对帮扶孤寡老人活动,鼓励大家向陈昭斌学习。

  帮扶孤寡老人的“连心路”

  爱心,就像春鸟的歌唱,一啼百和、山鸣谷应。如皋137条“爱心邮路”上,绵延着爱心,交融着真情。

  年轻时在部队入党的姚泽民,1979年退伍后在如皋白蒲邮政支局做投递员。姚泽民心灵手巧,在部队里学的是通信修理。他当乡邮员后,绿色背包里总装着一套修理工具,经常义务为邮路上的村民家修理自行车、煤气灶、水龙头和小电器等,乡亲们都叫他“活雷锋”。姚泽民的邮路上有位百岁老人名叫刘镜寰,孤身一人生活,喜欢读书看报。姚泽民在投递报刊的同时,主动帮扶刘镜寰老人,包下了换煤气、买米、取药等家务活。每次刘镜寰洗衣服,都是姚泽民将洗衣机搬到院子里,接好水龙头,第二天登门时再搬回屋内。老人喜欢喝鱼汤,姚泽民就让妻子买鱼在家熬好鱼汤送来;老人想出去转转,姚泽民就搀扶着老人一路陪他聊天;老人生病了,他背起老人在医院跑上跑下……刘镜寰老人逢人便夸姚泽民是“党派来的亲人”。

  共产党员、投递员朱金华一开始结对帮扶的,是如皋下原镇腰庄村81岁孤寡老人何兴莲。何奶奶双目失明,手上肌肉萎缩,脚上也有残疾,生活十分艰难。朱金华主动请缨照顾何奶奶的生活。从此,老人家里的水缸常是满满的,屋里总是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桌上经常摆着小朱送来的食品,朱金华还经常帮助老人烧火做饭。得知老人房屋漏雨,小朱立即买来材料将房子修好。逢年过节或老人的生日,朱金华专门带上礼物来看望老人。“都是些举手之劳的事,没什么好说的。”面对采访,小朱还有点腼腆。一直依偎在小朱身边的何奶奶含着热泪告诉记者,她无以报答好心人,只有请人在自家门上贴一副春联:“老残有福享,感谢共产党”。

  乡邮员每天在邮路上跑至少50公里,多则80公里,要投递二三百个点,工作本身已非常辛苦。他们都是为人子、为人父,现在又额外照顾起孤寡老人,因此常常是顾了孤寡老人,欠了自己家人。一个冬日的上午,投递员姚明发现自己帮扶的程丽如老太正发高烧,赶忙将她送往医院。挂号,取药,输液,不知不觉已是中午12点多。回到家,不料妻子颈椎病发作,躺在床上疼痛难忍。看看尚未送完的邮件,想想医院里还需要照顾的老人,他急得直掉泪,真恨自己不能有分身之术。无奈之下,他只好打电话请小姨来照应妻子,自己匆忙地踏上邮路。下午2点多,没顾得上吃饭的姚明又匆匆赶到医院,他仍牵挂着程丽如老人的病情……

  8年来,乡邮员们共与252名孤寡老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乡邮员们不断播撒爱心、传递真情?是热爱,是对这片土地深沉无私的爱!

  促进村民致富的“信息路”

  如皋乡邮员们还利用传递报刊信息的独特优势,为村民们提供了大量的致富信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播撒真情和智慧的种子。

  如皋常青镇为扩大知名度一直煞费苦心,跑这条邮路的邮递员周荣龙找到镇领导,建议用邮资封的形式对外宣传常青镇。很快,1万枚精美的邮资封就印制出来了,邮资封上有一片青青的桑叶和美丽的乡村风景,背面是该镇的优势资源简介,种桑养蚕、纺织加工是当地的最大特色,桑叶又有“常青”之意,这个创意让镇领导和村民们连声叫绝,后来由于外地客商不断索要,该邮资封又几次加印。

  李洋村村民张银富与乡邮员吴学军闲聊时,常常流露出要改变农田种植结构的想法。说者无意,可听者有心。吴学军开始广泛搜集这方面的信息,最后建议老张培育市场上十分紧俏的银杏树苗。如今,老张已经种植了几十亩银杏树苗,成了远近闻名的“银杏王”,家里盖起了三层小洋楼。有一次,有人愿出价68万元买下他的所有银杏树苗,老张动了心,但后来询问吴学军才得知,这些树苗按市场行情起码值75万元左右,老张果然多赚了好几万元。如今,吴学军的邮包里总装着一个“千家本”,本子上分门别类地记着密密麻麻的致富信息,熟悉他的村民们都叫他“小诸葛”。

  村民石征建一谈到自己的“种瓜致富史”时,最感激的人是乡邮员王育人。他说,从最初的几亩瓜地到现在的近百亩,从当初的“苏蜜一号”到现在的“宝花”,他每一步都离不开王育人的支持,种子是小王帮助选购邮来的,种瓜技术是从小王免费为他订阅的专业报刊上学来的,市场销售是小王每次来提供的信息。后来,小王还建议他在西瓜地里套种玉米或棉花,每年又多增收数万元。

  经投递员吴瑞祥热心推介,当地养殖专业户陈美珍每年都花数千元订阅大量家禽饲养与防疫的专业杂志,成为远近闻名的“鸡教授”,她的生意也越做越红火,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乡邮员们还自发集资,为200多个农户订阅了致富信息类报刊。许多农民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因地制宜办起养鸡场、桑蚕园、瓜园、绿色蔬菜大棚等,迅速走上了致富路。

  引领文明道德的“新风路”

  朱康成是在两年前子承父业踏上邮路的,同时也接过了父亲朱国清帮扶孤寡老人李芹英的“爱心接力棒”。刚开始,有的村民不理解,问小伙子是不是惦记老人有什么遗产呀?面对闲言碎语,朱康成特别委屈,打起了退堂鼓。为此,朱国清带着儿子再次来到李芹英家,亲自把屋里屋外清扫干净,然后语重心长地开导儿子:“人总会老的,你也有爷爷奶奶,把老人当成自家奶奶来对待,帮她做家务,陪她说说话,这就够了。只要你是真心诚意,就不要管别人怎么说。时间一长,大家就理解了。”后来,朱康成照父亲的话去做了。让他没想到的是,在他的带动下,当初一些说长道短的人也加入了献爱心照顾老人的行列。

  乡邮员刘培春帮扶孤老顾学珍后,当护士的妻子杨友莲也成了丈夫的好帮手,经常到顾奶奶家护理老人,陪老人聊天,成了老人最贴心的人。快到冬天了,看到老人身上棉衣旧了,杨友莲就悄悄买了件新羽绒服给老人送来了。顾奶奶从此很少生病,心情开朗多了。当村妇女主任的张梅是乡邮员薛建华的“贤内助”,她对记者说:“丈夫的爱心善举促进了乡风文明,现在村里的好人好事越来越多了,村民间的关系越来越和谐了。”邮递员朱金华的事迹深深感动了何兴莲老人的远房侄子张松林。去年10月,家里正赡养着4位老人的张松林,又将何奶奶接到了自己家生活。他动情地对记者说:“非亲非故的邮递员都能如此,何况我们还沾着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能丢啊!”

  如皋市委市政府号召向“爱心邮路”学习后,全市上万名党员干部自愿挂钩帮扶困难家庭。在“活雷锋”姚泽民的带动下,白蒲镇所有党员干部都主动帮扶一户贫困家庭。如皋人民医院今年春节前派出多个诊疗小分队,和乡邮员一起踏上“爱心邮路”,为广大村民免费体检,该院决定将这一爱心行动长期坚持下去。褚雪峰医生上门服务时在章瑞兴老人家墙上看到一行字:“章爷爷,有事请打我电话”,落款者是乡邮员赵颖东。得知赵颖东曾在深更半夜开着摩托车奔了30公里送章爷爷到医院看病,褚医生深受感动,也给章爷爷留下了自己的电话,让老人生病时及时找他。

  因受乡邮员精神的感召,志勇村会计、年轻的金爱明毅然放弃稳定舒适的工作,坚决要求当一名乡邮员,为村民做好事。他在给如皋邮政局领导的自荐信中动情地说:“如今,指望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关心帮助你,是件多么难得的事,而乡邮员却做到了,并且是那么执着、那么痴情。我如果能成为其中的一员,我将感到特别自豪!”他经常带着孩子去帮扶村里的困难家庭,他告诉记者:“要让孩子懂得一个道理:只有对别人一片爱心,别人才会对你一片真情。”本报记者缪礼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