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酸甜苦辣说“之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2日09:59 解放日报

  邢同和 196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城市规划专业。现任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兼任世博会建筑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总建筑师。40年来主持负责设计项目80多项,被评为国家、部、市级优秀设计25项。

  设计感言

  建筑原创设计不是设计师画个手稿就算原创了,而是要不断超越前人,超越自己。

  代表作品:上海博物馆、上海外滩风景带、上海龙华烈士陵园、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陈云纪念馆、鲁迅纪念馆、上海美术馆等

  让建筑这棵树有根有生命

  最得意的设计:邓小平故居陈列馆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四川民居都是人字形的双面屋顶,邢同和采用解构手法,设计了3个单面坡屋顶的房屋,这使得陈列馆的空间拉开,但又不显庞大。入口是低矮的平房,屋顶上竖立着一根混凝土桁架,造型恰似一座丰碑,寓意“邓小平是我们心中的丰碑”。平房的背后是单面坡屋顶的3层小楼,这是陈列馆的最高处。整个设计体现了邓小平从“平凡走向崇高,又从崇高归于平凡”的一生。陈列馆建成后,当地的老百姓对那一字排开的3个单面屋顶尤感兴趣,认为隐喻了邓小平三起三落的政治生涯。

  包头博物馆———造型如草原上的巨石。外墙上是一道道深深浅浅的饰石,像流沙起伏,一看这个造形,一看这幅流沙图,你不会迟疑:这就是内蒙古。

  “建筑是一棵有根有生命力的树。根是文化底蕴,生命力是现代科技的支撑。”邢同和将包头博物馆定义为:草原上的巨石,巨石上的文化。包头最有代表性的文化是有2000多年历史的岩画,邢同和将博物馆的外墙设计成类似岩画一般粗犷而抽象的图案,具有强烈的地域识别性。这个设计方案,恰似一棵乡土树,只适合在包头生长,简单地移植或克隆到其它地方,就会怎么看怎么别扭———邢同和要的就是这效果。

  最难忘的灵感:甲午海战博物馆

  威海刘公岛上,拟建甲午海战博物馆。究竟建不建,投资方还拿不定主意,因为刘公岛上建筑已经很多,再建个大体量的博物馆,设计得好是锦上添花,设计得不好就是个最大的败笔。建馆之地,地段是绝佳的:背靠大山,前面是海。而周围的建筑风格是零乱的:左面是英国式建筑,右面是清代建筑。有的业主希望有清代风格,有的业主提出要与英式建筑协调,但无论与英式建筑协调,还是与清代建筑靠拢,都会与另一方不协调。

  投资方举棋不定,邢同和也为博物馆设计风格苦思冥想。设计方案已经做了四五个,还是不满意。今年2月20日,在昆明飞上海的飞机上,脑中突然灵光一现,邢同和立即打开公文包,抓出一张纸,刷刷画下:几个山石造型建筑虚实结合,实的是石,虚的是镶嵌在石头上的几块大幕墙玻璃。远看,似一艘渐渐下沉的舰船,让人顿时想到甲午战争中中国海军的奋战场景。而幕墙玻璃则辉映出左右的英式建筑和清代建筑,使两种建筑风格既交融一体,又有历史的纵深感。

  旅途辛劳一扫而光,一下飞机,邢同和就给助手打电话:“原来的方案不要呈交业主,我有了新的设计!”

  看邢同和设计手稿,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定稿都是“深夜”。“晚上10点到12点是我设计的黄金时段。”邢同和说,几乎所有的灵感都是在设计思绪已“山穷水尽”之时迸然出现。

  最遗憾的设计:你不懂我的心

  一泓碧池中,是半个小提琴状的石碑,碑上,镌刻着《义勇军进行曲》歌词,碑前,是聂耳的头像。无风时,水中是半个小提琴的倒影,形成一把完整的小提琴;风起时,碧池中泛起阵阵涟漪,小提琴和聂耳头像的倒影隐隐约约,让人联想起聂耳的最后归宿……

  这是邢同和的得意设计,专为淮海路、乌鲁木齐路口街心花园中的聂耳纪念碑设计。遗憾的是,这个设计没有中标。现在这个路口竖立的聂耳纪念碑的造型,是聂耳挥动着手,仿佛在指挥大众合唱《义勇军进行曲》。虽说立意也有气势,但韵味似乎逊色了点,难以抓住路人的眼球和遐思。

  最自豪的事:有资本“掼纱帽”

  也许因为已经功成名就,邢同和为“稻粱谋”的压力就轻得多。某区请邢同和设计一个主题公园,公园规划区内有两栋受保护的老建筑,邢同和在方案设计中将这两栋老建筑掩藏在公园的两角绿化丛中,作为公园的休闲用地,如咖啡吧等。但投资方先前曾就此咨询过国外设计师,国外设计师提出在两栋老建筑之间再造一栋同样风格的高楼。这样在主题公园内,这3栋建筑反成了视觉焦点。方案讨论会上,有人亮出了国外设计师的意见,邢同和当即表态:“造个假古董,不如不造。如果要这样做,我就不设计了。”

  最不被外国同行理解的设计:送审方案多

  外国同行不解:邢同和为何至少提交2个不同的送审方案?这不是浪费智力么?邢同和答:这是一种先烦后易的策略。

  在中国,决定一个建筑设计的人有方方面面,有规划部门、园林部门,有投资方,还有领导。如果只提供一种方案,“评委”们的意见会五花八门,如果你的设计是圆的,有人会说“如果改成方的是不是会好些?”如果你的设计是把“市面”做在地面,有人会说“车库做在地下是否会更好?”设计师根据这些意见再七改八改,时间就来不及。

  “提供两至三个方案,‘评委’们就会有比较,有比较才有选择,最后总会在这些方案中最倾向于某个方案,设计师下一步的工作就好做多了。”评委们会从不同的设计方案中比较出,方与圆哪个造型更优美,地下地上车库哪个造价更经济等等,提出的修改意见就不会漫无边际了。

  但就是邢同和这样的大师,最顺利的设计也要经过三次修改。对邢同和这样的名家而言,处理方方面面领导提出的修改意见,还是颇费踌躇。这些领导要是在一个会上提意见倒还好办,反正最后是谁大听谁的。但往往是各方面的领导发表修改意见时,既不在同一个场合,意见又往往是针锋相对。这时,设计师要有点“捣糨糊”的本事,将各位领导可取的修改意见融合在一起,使方案尽量让各方满意。

  建筑创作,艰辛并快乐着

  段斌 1989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系,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现任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一综合设计所副所长兼总建筑师。

  主持设计虹康花苑、长宁新城、华元豪庭等住宅小区项目,获市优秀住宅小区奖,主持设计罗店新镇北欧风情街,获市优秀设计三等奖。

  代表作品:邓小平故居陈列馆主持设计之一;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主持设计之一;上海罗店新镇北欧风情街主持设计者之一。

  设计感言:建筑创作不是建筑师孤芳自赏,也不是为自己树碑立传,而是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艺术修养,并倾注极大的热情,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过程。

  最新创意:威海国际展览中心

  两座乳白色的扇形建筑,环抱中心广场,后面是郁郁葱葱的里口山,前面是波涛万顷的大海。

  有人说,这个造型像客厅———两座扇形建筑仿佛是一扇正渐渐打开的大门,召唤你走进苍翠的里口山。

  有人说,这像大海的港湾———扇形建筑和中间的连接体的屋顶上,各有6根白色的混凝土桅杆,在结构上,是屋顶的斜拉空间桁架;在形象上,仿佛是一艘正在起航的帆船,驶向大海。

  这就是段斌期望的设计效果:威海国际展览中心———一座山海相连的城市客厅。

  2004年10月,段斌所在的现代设计集团上海设计院第一综合设计所接到威海市委托:设计国际展览中心。2005年8月,威海市与联合国人居署将在新建的国际展览中心举办人居节。

  从设计到工程施工竣工,只有短短10个月,段斌领衔设计,马不停蹄,实地考察。短短2个月,拿出7个创意设计,最后“山海相连的城市客厅”———7个设计方案中,段斌最中意的创意胜出。

  胜在立意不俗:威海是个旅游城市,每天接待世界各地源源不断的客流。国际展览中心以“山海相连的城市客厅”为主题,象征威海正以开放的胸怀迎接世界各地来宾。

  胜在设计不凡:5.5万平方米的建筑体,因为采用两座扇形结构,而不觉得庞大笨重;淡雅的色彩,轻灵的结构,与威海这个年轻发展的城市蓬勃轻快的面貌相吻合。

  胜在施工便捷:地上架空车库既节约造价又缩短工期。扇形建筑前低后高,外面看,只有2层,底层架空做车库,上层是展厅。但进去看,就发现玄妙,扇形结构的高处被辟做夹3层,可做办公用房等,大大增加了利用面积。

  去年8月,联合国人居署在威海市举办的人居节上有个“建筑设计大赛”,在世界各地设计师的原创比拼中,“山海相连的城市客厅”一举获得设计特别奖。

  最无奈的设计:业主点菜要我烧

  现代设计集团曾经接过一个工程。西藏一家大酒店委托现代集团设计,设计师在设计中运用了不少藏文化的元素,谁知,这家酒店的老总大摇其头:“找你们,就是要设计一个欧式的酒店。我如果要把酒店设计成藏族风格,何必要跑到上海找你们现代集团,就请西藏当地的设计院设计,不是比你们更近水楼台?”

  设计师与投资方沟通再三也无效。设计师最后只能奉投资方之命,设计了一个欧式现代酒店。酒店建成后,仿佛是“外星人”,与当地的环境格格不入。

  幸运的是,段斌尚未遭遇上述这样最违心的设计,但无奈的设计依然不少,尤其是城市公共建筑,业主方由多方面组成,七人八主意,设计机构为求生存不得不迎合市场,往往是“业主点菜我来烧”,被业主牵着鼻子走,难以坚持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创意,最后造出的建筑难免遗憾。

  段斌说,建筑设计不同于美术、雕塑,不仅需要灵感,还必须受功能、技术、规范、城市规划等因素制约,还要与历史、文化和环境结合,建筑设计还必须得到投资方的理解才能实施。单是与形形色色的业主沟通,就是个不亚于原创设计的艰难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渐渐失去原来的创意,再努力增添新的创意。“作为设计师,我的底线是不要失去最基本的创意。”

  最迫切的愿望:给本土设计师创意空间

  几乎上海所有的大型公共建筑,都是国外建筑师的创意设计,本土设计师只能给老外设计师打下手,做创意含金量最低的施工方案设计。

  个中原因,投资方的“崇洋”是一大因素。不少投资方认为,请外国设计师设计,已经表明了建筑的档次。但段斌却对这种观点大不以为然:“除了一些特别有名的国外设计大师确实技高一筹,相当多的国外设计师水平未必就高于国内的著名设计师。但在这资本说话的年代,要‘抗拒’这种思潮很难,因此,我们现在只能把原创设计的市场向外地拓展。”

  本报记者汪敏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