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浙江绍兴万人同祭治水英雄大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3日02:53 现代金报

  大禹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的奠基者,又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治水英雄!4000多年前,大禹同炎黄二帝一样,成为华夏儿女共同敬奉和朝拜的立国之祖。大禹在治水中不畏艰险、身先士卒、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伟大品格,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

  4000多年后的公元2006年4月2日,规模恢弘的公祭大禹仪式于浙东会稽山下隆重举行
,本报记者直赴公祭现场,一线见证这场千古之祭,追踪公祭大禹的幕后传奇、现实困惑与历史渊源……

  公祭现场篇

  万民齐祭治水英雄

  昨天上午9时50分,阳光普照的浙东会稽山下,巍巍大禹陵前,祭祀典礼正式开始!

  9时50分,寓意“九五至尊”,这是对大禹这位立国始祖的尊重。此时,鸣铳九响,气冲霄汉,寓意大禹平洪水、定九州的不朽功绩!参加当天祭祀活动的海内外来宾达3000余人,他们与当地7000名群众从四面八方涌至大禹陵,为这千古之祭“赶场”!万余祭祀者在引导队的带领下,穿过江泽民同志题写的“大禹陵”牌坊,沿着千米神道浩浩荡荡来到公祭广场。

  暄天鼓乐声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浙江省委副书记周国富及国家有关部委领导走向祭坛前肃立,仰视着巍巍会稽山顶的大禹像行三鞠躬礼!鼓手擂巨鼓34响,表达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对先贤的缅怀。

  公祭大禹组委会主任、浙江绍兴市委书记王永昌斟满一樽50年陈酿“古越龙山”,双手举过头顶敬三次酒,礼毕,交于主祭人,登上祭坛向空中高高扬起。腰围虎皮裙、足登草履的钟手撞响巨钟,13响悠扬、浑厚的钟声绕殿不绝,传送出13亿中华儿女对华夏先祖的绵绵追思。

  手持木锸、柳枝,身着原始服装的少男少女们跳起了粗犷豪放的祭舞,由衷赞美大禹泽被万世的丰功伟绩和不朽的道德操守。全体参祭人员穿过大禹陵碑亭前,敬献花篮,举行谒陵仪式。

  习近平吕祖善致信

  记者获悉,浙江省委、省政府对2006年公祭大禹十分重视。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分别致信公祭大禹!

  习近平在信中说,“公祭大禹陵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大禹以其疏导洪患的卓越功勋而赢得后世敬仰,其人其事其精神,展示了浙江的文化魅力,是浙江精神的重要渊源!”吕祖善在信中说,“大禹的实干精神是浙江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禹后裔喜迁120平米老宅

  记者在公祭现场旁的禹陵村看到,整个“守陵村”一派喜气洋洋:为了公祭大禹这位姒氏远祖,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众多姒氏“守陵”人在这一天纷纷搬回了老宅。

  100多户大禹姒氏后人纷纷打开家门,以无比的热忱迎接回归故里的大禹子孙和远道而来的虔诚祭拜者!记者了解到,为了举办公祭,绍兴市提出了“建一个没有城墙的博物馆”的口号,对禹陵村的拆迁改造投资7500万元,并投入了2亿多元改善大禹陵外部环境。

  在禹陵村19号,记者见到了村民姒建康,他激动地告诉记者,在禹陵村拆迁复原中,政府分配给他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今天,他们全家都搬回了老屋,在古色古香中祭祀远祖更有意义。

  大禹公祭力争升格为“国祭”

  记者了解到,1995年浙江省公祭大禹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大禹陵的第一祭。那么,此后的10多年里,祭禹活动又是怎样开展的呢?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历次祭禹本着“每年一小祭、五年一公祭、十年一大祭”举行祭祀,主要特点是公祭与民祭相结合:除在逢“五”当“十”的年份由政府公祭外,其他祭禹活动全部采取民间祭祀的形式。

  而今年的公祭规模大、档次高,民祭则进一步扩大了参与层面与参与人次,形成了有组织、具规模、定日期的活动;目的是通过公祭大禹陵,弘扬“三过家门而不入”、公而忘私的大禹精神,产生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而今年的公祭贯彻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力争把公祭活动升格为国家级祭祀活动,打响“北祭黄帝陵,南祭大禹陵”的中国祭祖文化格局。

  公祭传奇篇

  大禹精神延伸出为官文化

  记者在大禹陵东门的陵墙上看到一幅图案:一只怪兽脚踩金银珠宝、腹吞月亮、眼睛还盯着天上闪闪发光的太阳。禹陵工作人员解释,这是一只“三不象”:古代有位官吏不择手段,一步一步爬上了丞相的位置,但其“人心不足蛇吞象”,当了丞相还想当皇帝,篡位不成就变成了“三不象”。这幅存在了不知多少个朝代的图画,在告诫历代父母官:千万别贪心不足自毁前程!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精神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了“敬民、养民、护民、教民”的民本思想,这些思想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社会意义。2002年,香港惊现一具3000年历史的国宝级青铜器,上刻铭文经专家考证是记载大禹的“德治政论”,核心内容就是“有德于民”,即是为老百姓做实事。一位参祭人士认为,公祭大禹其一因素就是弘扬为民办实事的精神!只有为民办实事,才能体现官员存在的价值。

  公祭探索篇

  六省七地纷争“大禹产权”

  记者采访了解到,公祭大禹目前面临一个新问题,国内有六省七地正在演绎“梁祝”式的新纷争!

  禹文化研究专家罗海笛告诉记者,国内一些地方如河南登封、山西夏县、安徽涂山、山东禹城、四川北川、湖北武汉对大禹的拜祭与研究已见于多处,然而,在近年兴起公祭民祭大禹的背后,祭大禹演变成了促旅游、促招商。公祭此起彼伏,史学界、学术界对大禹的出生地更是争执不下!有的认为大禹生于四川,在河南开夏朝。即使是四川的北川、汶川两个县也为大禹的出生“产权归属”一直争议不休。罗海笛认为,为弘扬大禹“不朽精神”进行公祭,对光大华夏文明、发扬中华民族精神,都是一件大好事。但是,一些地方争的是大禹产地“正宗”问题而不是为论证一段史实,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公祭大禹莫忘守陵文化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公祭中还存在着另一种“声音”:关于“守陵村”的复古建筑,曾出现开发和保护上的争论!在公祭现场,一位姒氏后裔提出质疑,对于禹陵村几千年自然村落的拆除再按原貌改造,其历史是否会出现断层?失去的和现在得到的,到底谁的价值更高?从文化的传承角度来考虑,这样的复原值得今天的人们深思!一些姒家后人告诉记者,禹陵村的姒姓后人在此守陵4000多年,在保护和管理禹陵上,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和比较理想的模式。毕竟一次守陵的壮举,经过4000年的演绎,已经成为大禹精神的一部分!这也是大禹文化的一个亮点。

  公祭队伍来到大禹陵碑亭,古称“禹穴”的大禹陵墓就在这里,面对这座山,历史在人们的眼前静静地流淌,如同4000年的公祭之路漫长而陡峭!在公祭绵长的钟声中,一位外国旅客用很生硬的中国话说,“这里展示着中国,这里就是东方精神的源头”。

  记者 程潇龙 实习生 黄柯杰文/图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