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们用她的眼睛看这个世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3日04:43 现代快报

  5年前,一个平凡的女孩和她的父母曾经感动了南京:这个名叫于璐的女孩在婚礼前夕被车祸带离了这个世界,24岁的生命如春花般逝去。于璐的父母虽然心痛欲绝,但他们却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根据于璐生前的意愿,将女儿身上的器官移植给有需要的人!于璐的眼角膜让两位眼疾患者付顺根和王秀红重见光明,他们感激于璐,更感激于璐的父母。正是这份博大的爱,改变了他们的一生。清明将至,付顺根和王秀红跟于璐的父母一样,对这位给了他们光明的女孩思念倍增……

  受捐人付顺根———

  我要用她的眼睛去看世界

  4月的南京,春光明媚。

  住在鼓楼医院2号楼的付顺根老人刚刚做完眼科手术,左眼被纱布包得严严实实。而在5年前,他的右眼正是因为一位年轻女孩捐出的角膜才得以重见光明。

  花园里传来一阵欢笑声,老付眯着右眼踱到窗口探头往外看:楼下,年轻的护士们正抱着文件夹,嬉笑着,一路小跑从花园里穿过。风扬起女孩们的衣角,太阳一映,明晃晃地直闪人眼,老付右眼眯得更厉害了。

  “于璐走在那儿,也是这般光景吧。”想起什么似的,老付独自念叨起来,“五年了……”风吹过,他揉揉眼,这才发现,眼角湿了……

  虽然已到了古稀之年,但老付总说,“我的七彩生活才开头呢。”他固执地认为,最起码,自己身上还有别的老人所羡慕的“青春元素”———一位姑娘赐于他的眼睛。22年前的一场病毒感冒致使老付患上了严重的眼疾。从1986年开始,老付右眼彻底失明,左眼也处于“水深火热”的状态。“看什么都模模糊糊的,连对面走过的邻居都认不得。”这种雾里看花的日子,老付一直熬了20年,“直到遇见那个女孩。”

  女孩叫于璐,是鼓楼医院的一位药剂师。2001年2月19日的一场车祸,使她从此和亲人阴阳两隔。怀着让于璐的生命延续下去的信念,于璐的父母捐出了女儿的眼角膜。而付顺根正是其中一个受益者。接受完角膜移植手术后,老付已经浑浊了20年的右眼,又重新看清了世界。

  “我的七彩人生是从5年前开始的。”老付常这样感叹。在老付看来,5年前那次角膜移植与其说是机遇,倒不如说是于璐对自己的恩赐。“我也得为她做些什么,我要用她给我的眼睛多看点东西。”5年来,腿脚不便的老付跟着旅行团满中国地晃荡,游玩了不少地方。而且每到一处,老付总要留个影。即便体力不支,他也坚持不掉队。“可不能落下,我多看一点,等于为于璐多看一点。”

  在老付看来,于璐年纪轻轻就走了,对世界肯定有很多留恋。只要有可能,他就要帮于璐把这个世界看下去,也算是帮她了个心愿。“我去过很多地方,觉得千岛湖特别美,湖水碧绿碧绿的,还闪着光。我看着看着就觉得这个湖应该像于璐的眼睛,一样清澈透亮。”每年的清明前后,老付还会选一天去于璐的雕像前看看,给她献束花,擦擦上面的灰尘,或者每逢冬至时,给她烧点纸……

  “是她点亮了我的生活。而我,会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眼睛。”五年后的今天,老付说这句话时,右眼依然清澈明亮。只是,分明有东西在里面闪着……

  受捐人王秀红———

  带着她的眼睛活到100岁

  王秀红老人的右眼常常流泪。她不认为这是单纯的眼睛不适引起的反应,“也许,是她想念的泪水。”

  王秀红口中的“她”就是于璐,而王秀红正是于璐另一只眼角膜的受益者。

  “角膜移植后,我觉得自己在用璐璐的眼睛看世界,我生命里的每一分钟都将有她的存在。”这五年来,重获光明的王秀红开始努力让自己过得更快乐:定期去国内或国外旅游;和老姐妹们像小年轻一样在街上溜达;去夫子庙吃小吃,没事下馆子吃一顿……

  “得像于璐生前那样快乐地生活,这样才好啊。”

  五年前,右眼几近失明的退休教师王秀红只能靠模糊的左眼浑沌地生活。为了换一个眼角膜,她已经等了3年,几乎就要放弃。正是于璐捐献的眼角膜点亮了她昏暗的生活。手术前一晚,王秀红彻夜未眠,隔壁一阵阵的哭声让她很难受,“我知道那是女孩的家人。女孩刚刚领了结婚证,还没来得及办婚事就走了。可惜啊!而她的父母却要把女儿的眼角膜捐献给我这个素不相识的人,你说我能睡得着吗?”

  同为母亲,王秀红能体会于璐父母痛失爱女的心境。“不是所有的女孩都像她,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有如此伟大的举动。”她不止一次地有过去看望于璐父母的念头,但终究没去。“也许看到我,他们会更难过。”

  王秀红现在的目标很简单———快乐地生活下去,活到90岁,到100岁。

  “要是有天我要离开了,就把于璐的角膜再捐出来,让她继续欣赏这个世界。”

  于璐的父母———

  她还在看着我们,这就够了

  4月1日,在于璐家门口站了很久之后,我们才摁响了门铃。之前,屋子里传出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实在凄美,让人不忍打断。

  开门的是于璐的妈妈彭玮。提及5年前女儿的离去,她只是沉默。“都过去5年了……很多事我都不愿想起了。捐献器官的事,也是我们根据璐璐的意思做的,是她的决定。”就在出事前一天,于璐很巧合地和他们闲聊起遗体捐献的事。“璐璐告诉我们,现在医院里器官很缺,要是更多的人能捐献就好了……”

  “我从不认为所做的是什么‘伟大的’举动。我们曾盼着璐璐快乐地生活下去,但她没有机会……把女儿的角膜捐出来,既帮了别人,更重要的是她的眼睛也能留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就觉得璐璐还没有离开,只是在很远的地方看着我们……这就够了。”

  5年过去了,伤痛虽然不曾淡去,但于璐的父母已经决心让女儿看到他们积极地生活:彭玮开始去老年大学上各种培训班,于立明则努力投身到工作中去。“毕竟,璐璐走了,生活还得继续……”于璐的父亲于立明说。

  窗外的迎春花在风中招手,生命,正是生生不息的生命,才让我们无论经历过怎样的悲痛,都有继续爱这个世界的勇气。

  【新闻链接】

  于璐感动南京

  2001年2月19日,于璐骑车上班时被一辆面包车撞飞,后因伤势严重不幸离世。于璐的父母做出了令人震惊又感佩的举动:将女儿的眼角膜捐献给有需要的人。于璐的父亲说,“让女儿的生命得以延续,是对女儿最好的悼念和告慰。”2月25日中午12时至下午3时,于璐的两只角膜移植到了两位即将失明的患者眼中。

  2002年2月28日,南京各界纪念于璐逝世一周年暨于璐铜像安放仪式在功德园举行。南京为一位普通市民立铜像,以彰显她死后将器官捐献给患者的感人事迹。

  于璐的事迹见诸各类媒体后,很多市民在感动之余认识到捐献器官和遗体的意义。南京市红十字会的“志友”协会成立于1997年2月,最初只有500名会员。在于璐逝世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有124人到协会登记捐献器官和遗体,如今南京市登记捐献遗体的人已有2000多名。

  快报记者黄卓琳文/ 快报记者施向辉/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