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台交会:十年风雨不寻常(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3日08:42 海峡网-厦门日报

  虹彩连两岸 鹭岛涌商机

  ——第十届台交会特别报道

  ——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沈丹阳

  十年来,台交会走过了一段不寻常的发展道路,在促进两岸间交流交往方面所作的贡献可圈可点。寻访台前幕后的那些令人久久难忘的事件和场景,都离不开一个最值得“怀旧”的经典人物。他就是原中国(厦门)国际投资中心主任,现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的沈丹阳。昨日,本报记者连线北京,倾听了他关于台交会的一片肺腑之言。

  台交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客商。(资料图片)

  新闻人物面对面

  

台交会:十年风雨不寻常(图)

  在线人物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 沈丹阳

  筹办之初有三个特殊背景

  问:作为一场具有开创意义的展会——台交会筹办当初,您还记得当时特殊的背景吗?

  答:台交会正式筹办,当时有三个特殊的背景:

  一、厦门特区面临如何进一步发挥新优势的问题。大约是1996年年初的时候,中央在珠海召开经济特区工作会议。会上,要求厦门要继续发挥对台经贸交流与合作的独特作用,争创新优势。当时,厦门市委、市政府认为,在对台经贸合作方面我们应该也有可能更加有所作为,除了利用台资外,厦门在对台贸易方面也应走在全国前头。在具体促进手段上,专门举办一个服务两岸的、对台方面的经贸交流活动可能是一个好的选择。

  二、两岸试点直航办法即将出台。当时两岸的关系出现了“冷热交融”的特殊局面,一方面由于李登辉推出“两国论”,两岸关系出现大倒退。另一方面,1996年大陆方面公布了有关两岸试点直航的管理办法,两岸航运界对直航试点问题正在密切接触并寻求突破。

  三、两岸贸易严重不平衡。当时两岸贸易严重不平衡,祖国大陆对台贸易年逆差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国务院领导认为应该主动加强对台出口工作,改变被动局面。为此,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直接领导下,厦门市贸发委于1996年年初组成一个“扩大对台出口工作调研小组”,与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等单位经过大量调研,提出了祖国大陆扩大对台出口若干情况、问题与对策的白皮书,这是迄今为止祖国大陆第一份也是惟一一份系统地调查、论述对台出口问题的报告。

  之后,厦门市政府向中央提出了请求将厦门作为祖国大陆扩大对台出口试点地并相应地在对台出口退税、融资、配额、经营资格及贸易促进活动等方面给予支持的请求。此事得到了国台办及原外经贸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的高度重视与支持。1996年8月,原外经贸部等三部门联合函复厦门市人民政府,同意将厦门作为扩大对台出口试点地并举办一个“对台出口商品交易会”。在此基础上,1996年“9·8”期间厦门提出了举办“台交会”的框架方案并正式上报原外经贸部审批。

  首届盛会印象最深的两件事

  问:首届台交会的盛况中,您记忆最深刻的场景是什么?它所引起的强大反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印象最深的是仅仅经过不到半年的筹备,首届台交会就吸引了来自祖国大陆几乎所有省市的数百家企业和来自台湾的近20个团组上千名台商的参与,成为海峡两岸间规模最大的经贸交流盛会。当时钱其琛副总理亲临厦门会见与会台商并为台交会开幕剪彩,开幕式后近20个台商团组举旗成队涌进富山展览馆、众多两岸媒体前来采访报道的情景,都令人难忘。

  首届台交会首办成功,反响巨大,表现在:

  一是在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地点、以特殊的方式,给两岸交流搭建了一个非常有特殊意义的经贸交流平台,得到了两岸工商界人士的踊跃参与,不仅直接推动了祖国大陆企业对台出口,而且使之成为两岸间规模最大的经贸交流平台。

  二是不仅扩大了台交会自身的影响,也扩大了厦门在台湾的影响。台交会得到台湾媒体的广泛关注与密集报道,1996年11月初厦门将举办台交会的消息刚一发布,台湾就有十几家媒体作了报道。1997年3月台交会招商访问团在台湾期间,台湾媒体纷纷作了跟踪采访。台交会召开期间,两岸的报道都非常密集。

  三是证明了两岸关系的发展虽然面临不少阻力与困难,但只要勇于“以我为主”,“以诚动人”,多做台湾人民工作,充分运用智慧,“点滴积累”,就能“水到渠成”。

  举办过程中面临不少曲折

  问:在台交会成长的过程中,第四届定位转为专业展被认为是最明智的选择,第五届与台湾业者联手被认为是最有开创性的决定,您还记得其中的曲折吗?

  答:台交会是一个很特殊的展会活动,举办过程中确实面临不少曲折,很不容易。

  关于台交会的定位,就是不容易的一件事。现在台交会定位为机电专业展览,并且由最初的单向式(出口)转向双向式(进出口兼顾)和多向式(两岸贸易及两岸共同面向国际市场)也是在经过前三届的摸索尝试之后,从第四届开始才确定下来的。要知道,台交会首先是个展览会,展览会首先是一种经济活动,是服务参展商和观展商的一种服务产业,因此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满足参与各方的需求;而台交会又有非经济的目的、意义和需要,同样需要加以实现。这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现代展览要求有一定的规模并且按专业化方向运作,才能达到效果最优。台交会如仅仅是对台出口,要达到规模只能是办综合展;办专业展就不能仅仅是对台出口,否则形不成规模。第四届我们做了很多前期调研,下了很大决心,在很多人认为有可能牺牲规模的情况下办了机电专业展,结果规模不降反升。一直到今天,证明这一选择是成功的。

  从第五届开始与台湾电电公会(电机电子同业公会)共同联办,确实是开创性的举措。因为之前祖国大陆举办的各种展览会尽管台湾的一些商会也组团参与,但并不参与主办,没有“主人”的感觉。台交会邀请台湾电电公会共同主办,历经多次艰难谈判和双方的共同真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最终实现了双赢。目前台湾方面的商会与祖国大陆方面共同主办展会活动的情况已不鲜见。

  第二届和第七届是最艰难的

  问:台交会风雨十年,您经历过最艰难的是哪一届?

  答:第二届和第七届。第二届的困难首先是在招展方面。当时由于第一届主要招展单位——正在组建的全国自营进出口企业协会未能获得批准而退出了台交会的组展工作,我们只能另起炉灶,通过一些主要城市的外经贸部门重新建立招展渠道,面临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第七届的困难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要给拟在厦门举办的“国际采购订货会”让路而临时改变展期,另一方面是众所周知的“非典”的影响。

  在适当的时候转型为国际展览

  问:据悉,台交会的英文名是您确定的,其中包含着您对台交会的未来期望。所以,我们的问题是,台交会的未来十年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您有何建议和意见?

  答:台交会的英文名称(China Xiamen Machinery and Electronic Exhibition, CXMEE)不是简单直译的,其对应的中文名称实际上是“中国(厦门)机械电子展览会”。这样确定,一是因为英文主要是给外国专业采购商看的,我们希望它能符合国际惯例而不要有太多的两岸或政治色彩;二是因为从长远考虑,台交会以扩大对台出口为主的使命完成后,或许在适当的时候将转型为一个国际展览,从现在就可以着手培植它的国际品牌。

  未来十年,对台交会而言,其发展需要重新准确定位。台交会有其双重功能与使命,未来定位最好要使两者都能发挥并完美结合。我个人的看法仍然是,台交会要“展节”合一:“展”是专业展览,按专业规律、市场化原则办展,并且提高办展水平,办成一个有水准的国际机电展;“节”是台交会在展之外,应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开展更多的两岸“交流、交易、交友”活动,使之保持作为“海峡两岸间规模最大的经贸交流活动”的特色,使之不负中央领导关于台交会要“密切两岸经贸交流、促进两岸共同繁荣”的期待,使之在扩大厦门在两岸交流中的影响和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文/本报记者 张小燕 图/梁伟 郑晓东(来源:厦门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