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招富了贫困村 克山县北联镇新兴村土地集约化经营纪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3日09:03 黑龙江日报

  呼明伟 本报记者 姚建平 路敦英

  

一招富了贫困村

  大型农业机械整装待发。本报记者 姚建平 摄

  克山县北联镇新兴村一向“不显山,不露水”,但近年来,这个村却“火”了起来。这一切,都缘于该村土地集约化经营的实施和农机作业合作社的组建。

  自2002年以来,新兴村农民把1.3万亩土地租给村集体耕种,自己坐享“红利”;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腾出时间从事畜牧业生产,外出务工赚钱;免除中小学生学杂费,村民用水免费,盖房给补贴;村容村貌统一规划,铺设水泥路面1500延长米,安装了新型路灯……

  “反租倒包”:490个鲜红的手印按下之后

  新兴村由原兴发村和西新村合并而成。刚刚并村的时候,新兴村集体债务290多万元,农民增收缓慢,是当时全县有名的贫困村。

  “守着这么好的土地,说什么也要让老百姓富起来,”走上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不久的宋金贵苦苦思索着。通过调查,他们发现,村里会侍弄耕地的农户仅有30%%,维持收支平衡的农户占50%%,20%%的农户因为不会种地,干一年赔一年。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虽然能解决温饱,但实现不了富裕,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2003年6月,新兴村借省政府投入该村100万元大型农机具实施农机合作化试点的契机,进行“反租倒包”的尝试。也就是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把农户手中的土地经营权有偿转让给村里,由村集体进行统一种植,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

  这年,全村490户农民按下了鲜红的手印,与村里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根据当时的价格,每亩每年付给农民土地流转金160元(比农民自发流转土地的市场价格高出二三十元),把他们的1.3万亩耕地转包给了村集体经营。

  这1.3万亩耕地连片作业后,仅取消户与户之间作为地界的“堑沟”就达到1800多条,新增土地600多亩,年增收20多万元。

  为了让1.3万亩土地产生更大的效益,在专家的指导下,他们把全村的土地分成三个区域,成立三个土地经营公司。引入竞争机制,给每个经营公司定指标、定效益、定责任、定奖惩,并且把每个公司的负责人、副经理及会计的工资、土地作为风险抵押金,将工作绩效同个人的实际收益紧密地挂钩。这样一来,三个土地经营公司都互相摽起劲儿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土地集约化经营中来。

  当年秋收时,村里建的6000亩大豆良种繁育基地,亩产大豆最高达185公斤。2004年村里仅种地一项纯效益就达132万元,人均收入达到3870元。

  2005年,该村的“地价”增至185元,仍高出农民自发土地流转价二三十元,农民人均收入也猛增到4260元,连年登台阶。

  农机合作化:1100人耕种的土地现在33个人种

  新兴村农机作业合作社的诞生,得益于近两年政府对农业的投入。

  2003年,新兴村成为全省18个农机合作社试点村之一,获得了省政府无偿投入的价值100万元的大型农机具。

  起初他们就确立了“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营理念,组建起农机作业合作社。他们把省里无偿投入的100万元的大型农机具,分解成股份划分到农民手中。农机作业合作社就成为了村集体和村民共同拥有的股份制公司。

  原来,490户的1.3万亩耕地由1100名劳动力耕种。现在,新兴村33个人管理、经营着28台套大型配套农业机械,承担了全村的整地、统种、统管、统收,实现了连续三年农业的丰产丰收。大机械、大农业在这里越发显示着巨大的威力,农业机械化,正在使新兴村走上一条快速发展壮大的道路。

  经过一个生产周期的运作,农机作业合作社初战告捷,2003年合作社实现收入75万元,纯收入24万元,每股分红4.30元,实现了当年组建,当年盈利的目标。2004年合作社收入实现了152万元,比2003年翻了一番。说起这些,合作社经理韩耀军自豪的心情溢于言表:“合作社成立到现在,固定资产由原来的100万元增加到240多万元,作业收入也迅速攀升,2005年纯收入155万,外出跨区作业还收入了52.8万元,农民的分红还会有一个大增长。”

  富余农民:出劳务搞畜牧各展其长

  记者在新兴村采访期间发现,村里村外看不到青壮年劳力。村党支部副书记张春堂笑着解释说,大部分农民把土地都包给了村里,他们一年四季在外面打工。

  “地不用自己种了,还能够拿到‘红利’,出去干点活,那都是‘偏得’”。刚从大连打工回来探亲的孟庆德开心地告诉记者。孟庆德在大连一家建筑工地打工,去年挣了8000元,加上地租、合作社的分红,他这年有1万多元进账。和孟庆德一样,新兴村在长沙、沈阳等地打工的村民有1280人,占全村人口的54%%,每人平均创收6000~8000元,2005年全村劳务收入实现700多万元。

  几年来,新兴村立足本地实际,确定了“就地转移为主、外埠转移为辅”的劳动力转移工作思路。

  要想就地转移,必须提供就业岗位。农机合作社安置驾驶员、修理工16人,土地集约化经营后,每年村里需要务工人员达到100多人。按照每人每天30元计算,一年下来,给村里打工的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600多元。2004年5月,新兴村与鑫鹏牧业签订协议,由村里提供场所和5名饲养人员,鑫鹏牧业提供仔猪、饲料和防疫技术人员,建立了饲养量1000头的生猪养殖场。仅3个月的时间,每名农民饲养员就赚得5000元。为了使每年近350吨碎大豆增值,村里还建起了一个油坊,安置20名劳动力就业。2005年7月,大庆万寿菊公司在新兴村投资800万元兴建了万寿菊初加工基地,投产后将有80名村民找到工作岗位。

  要向外输出劳动力,必须强化服务、提供信息,不能让农民在外瞎闯。新兴村2002年成立了劳动力转移办公室,负责为外出务工人员联系技术培训、务工单位,并提供维权服务,给村民们外出创业提供了极大方便。

  对年纪偏大、不方便外出的农民,新兴村也没有放手不管,而是根据每户各自的实际情况,帮助搞起了养殖业。在养牛大户宋继武家的牛场里,40多头黄牛个个膘肥体壮,今年62岁的老宋告诉记者,他把家里的45亩土地全部转包给了村里,年纪大了,不能外出了,村里就帮助他搞起了养牛,去年出栏黄牛85头,纯收入6万多。

  现在,新兴村养牛户达到30户,养猪大户21户,养鸡户达到100多户。有50多户利用与北联镇邻近的优势,搞起了小百货批发,生意红红火火。2005年,全村畜牧业收入达到466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32.3%。

  发展成果大家共享文明之风村中荡漾

  走进新兴村,环境整洁,到处呈现出富裕、文明、和谐、民主的喜人景象。

  对全村进行了统一规划:弯路取直,铺设了1500延长米的水泥路面,安装了20盏路灯,疏浚了排水沟、栽上了行道树,一改往日的脏、乱、差。为了减轻村民的负担,新兴村实行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对新建砖房的村民每户提供5000元的资助;全村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村里承担所有学费,对考上大学的学生村里还给予2000元的奖励;全村所有村民用水全部免收水费。100%农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给每户农民买了家庭财产保险,还为外出打工的村民买了人身意外险。

  几年来,新兴村投入30多万元修建村卫生所、村民活动室、图书室,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4%,电话入户率达54%,房屋砖瓦化达67%。

  2003年以来,新兴村党支部被克山县委评为“先进党支部标兵”,被齐齐哈尔市评为“市级科技示范村”,被省确立为省种子专业村。村党支部书记宋金贵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省级农村青年星火科技带头人”,2005年5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面对新农村建设蓝图,宋金贵激情满怀:“今年全村收入将达到600万元,村里还要建设几家工厂,让乡亲们成为新式农民,把新兴村建设成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