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与东南亚经济融入 在问题中多处破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3日09:49 云网

  年初第一季度刚完结,中国与东南亚经济融入在多处实现破题:邮政直邮、昆曼公路重要路段建成、澜沧江航运、9+2泛珠三角与东盟对接等,不断的经济融入将人们视线引入这一经济潜力巨大的区域以及背后的问题。

  国际大通道已渐显雏形

  3月31日,中国邮政代表团与老挝国家邮政代表团签署了《发展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计划实现直接互换邮件,并为第三国提供邮件经转服务、国际物流业务。将邮路缩减了5500多公里,此前昆明至万象的信件,均需经转北京以及马六甲海峡的线路,费时低效。

  双方计划通过开展邮政合作,促进相关国家邮件寄递、信息交流、邮政物流,缩短中国与东盟国家、地区的邮件传递时限。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国际物流、国际汇兑、国际集邮文化交流等业务。

  作为物流的关键环节,交通作为国际大通道的关键所在,在年初也获得多项突破:经过近三年的施工,昆明至曼谷国际大通道中国境内重要路段云南思茅至西双版纳小勐养高速公路已经建成。

  据云南省交通厅介绍,思小公路全长97.75 公里,总投资近40 亿元,已定于4月6日正式通车。届时,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参加傣历新年泼水节的中外游客,从昆明乘车只需七、八个小时就可到达,旅程比原来缩短三个小时。

  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的开发也获得重大进展,"十一五"期间,中国将协调老挝、缅甸、泰国三方尽早完成上湄公河《收费规则》各自国内的审批手续,统一中老缅泰四国港口和检查的收费,促进国际航运发展;争取老缅泰政府尽快审批开展成品油试运输;促进中缅重启陆水联运协定谈判,争取尽早实现陆水联运通道建设;争取开通越南老街至红河州的客货运输等等,以此全面激活澜沧江-湄公河的运输潜力。

  9+2泛珠三角与东盟对接 新一轮投资热潮在望

  3月28日,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项目对接会在昆明举行。各省区进行了招商项目的推介及投资意向的发布,并就不同产业进行了分组洽谈。正式的洽谈会将于今年6月6日至10日在昆明与"第14届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同期举行,此次洽谈会将设828个展位。

  单就对接会而言,已经吸引了大量的沿海客商前来昆明,据云南经济合作办公室介绍,吸引投资者的一个重要因素是9+2机制和东盟对接带来的潜在机会。云南省国际区域合作办公室主任金诚说,第三届泛珠经贸洽谈会将设立专门单元,讨论9+2与东盟国家的对接问题。

  已在国内建立起农产品开发、管理、批发网络的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是此次参与泛珠对接会的省外企业之一。企业负责人马坚认为,进入西南将为日后进入东南亚市场打下根基,企业将在夯实国内市场网络的同时不断了解东南亚市场。

  对9+2与东盟对接后的市场潜力,在云南经商的浙江、温州商人群体在对接会上也表示出浓厚兴趣,商界人士认为,小商品、日用百货、农产品、轻工业产品都是在东盟市场中潜力巨大的产品门类,而中国企业在这些方面具有较强优势。

  2005年,泛珠内陆九省对全国外贸进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30%。其中出口2900亿美元,增长二成三;进口2200亿美元,增长13%。

  经济分析人士认为,9+2机制一旦与东盟和南亚国家实现市场对接和物资流通,其中蕴涵的经济潜力巨大。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正式启动后,云南和广西电力已经在东南亚开辟了巨大市场,随着市场运行机制的成熟,沿海省份及港澳将凭借资金、财务、信息、服务、商贸、物流等多方面的优势,不断推动这一区域的经贸发展。

  专家观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沟通机制亟待加强

  虽然有覆盖广泛的合作和具体建设,但是仍有诸多专家认为中国与东南亚的沟通机制不够完善,滋生了许多问题,进而对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利。

  云南大学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吕星认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在沟通机制上存在不均衡。对于企业行为、水资源开发等地区重大问题,双方实施的是一种回避态度,没有实现有效沟通。

  对于双方的经济不断融入,其中涉及政治、文化、民族、管理等多个层次的问题不断显现,但是中国目前针对这些地区的研究仍不系统,大多数在研项目都是在国际基金的资助下进行。中国政府没有根据自身的需求有效地、针对性地组织系统研究。

  吕星介绍说,针对蔬菜水果的零关税政策,泰国方面已经组织了系统研究,整理出当地农民在零关税政策下的利益受损情况,形成详细文本。相比之下,中国类似研究稀少,几乎没有组织相应的研究。

  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王万英同时认为,中国政府在区域管理方面的经验不足,其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模式和工作概念,当中国置身于东盟、大湄公河次区域等语境下,这些旧有模式和概念将对工作的开展和合作造成负面影响。

  专家认为,中国要真正实现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融入,培养具有区域视角的人才以及建立一个知识界的信任和交流机制极为关键。(周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