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弃易存难名家手稿谱写“断代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3日14:16 法制晚报

  年代久远墨迹褪变纸质不好保存成难题出版社不重视手稿弃之库房作家纷纷放弃手写改用电脑

  

  辛亥革命前基本空白之后数量不多1950年到2000年存世较多收藏主要有4处3处可常年
参观

  现代文学馆里现存1万多件作家手稿,记者昨日从现代文学馆了解到,1941年到1945年期间一些作家在重庆 留下的手稿,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纸张已经开始发脆,一碰就碎。这些手稿很多都是用俗称的“马粪纸”写的,纸质很 次,极易受到损坏。

  名家手稿都是一笔一画写成的,即使是高产作家,一生的作品也不过几十部,代表作更少,如果是用钢笔或是毛笔写 的,在全世界绝对可称得上是孤本,而名家手稿上的修改以及各种标注,更是研究作家作品的珍贵资料。

  然而,由于保存困难,辛亥革命以前的作家手稿基本上是空白,辛亥革命以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阶段存有一 些作家手稿,但数量不多。

  1950年到2000年是作家手稿存世较多的时期,之后电脑普及,作家纷纷改用电脑写作,手稿迅速减少。我国 有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保存作家手稿的黄金时期却只有短短50年。

  保存现状

  名家手稿保护是世界性难题

  目前在世的名家手稿大部分都在他们手中。很多名家都是在逝世后才把自己的手稿捐献出来,由于时间久远,很多手 稿捐献出来时就已出现了纸张脆化,墨迹褪变甚至破损的现象。如何对名家手稿进行妥善地保护,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国家图书馆过去针对名家手稿,曾经作过纸张耐久性试验和酸度检测,发现很多手稿已经处于比较严重的老化状态, 特别是发现手稿在塑料纸密封保护状态下,纸张的老化程度反而要快得多。

  此外,一些手稿还在私人手里,不愿捐献出来,由于自己保存,硬件条件达不到,很多手稿保存的十分不完好。

  保存方法

  名家手稿待遇与敦煌文献相同

  据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介绍,国家图书馆收集的名家手稿一直存放于专室,温度长年控制在18摄氏度,湿度控制 在55%。近年为防止大气污染造成善本库藏品酸化,他们还专门对系统加装了过滤装置,与敦煌文献享有同等待遇。

  任继愈说:“今后还要加强征集工作,在妥善保护这些手稿的同时,将把这些手稿制作成缩微胶片,并进一步建立影 像数据库,以供大众研究。”

  据现代文学馆展览部负责人唐文一介绍,手稿库的设备不但恒温、恒湿,而且防火、防虫、防水、防盗、防紫外线, 24小时电视监控、红外线监控,要进手稿库得两人以上,还得通过指纹辨别来确定管理员的身份,可以说是万无一失。

  名家手稿4大收藏地

  ◆国家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曾向社会各界征集名家手稿或代表作原稿千余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手稿文库 。

  在梁启超子女的支持下,征集并收藏了梁启超先生饮冰室文稿连同梁启超收藏的珍贵碑帖拓本,此外,还在他的手稿 中间发现了清末著名诗人黄遵宪的《人境庐诗草》墨迹和清末改良派著名代表康有为的书札。

  目前,国家图书馆手稿文库中较有影响的珍贵手稿本包括康有为的《大同书》,陈独秀的《孔子与中国》,徐志摩的 日记,郭沫若的《屈原》、《棠棣之花》,老舍的《龙须沟》,巴金的《家》、《春》、《秋》,丰子恺的漫画《阿Q正传》 ,傅雷的翻译作品《约翰·克里斯朵夫》等。

  开放时间:9:00-16:30

  参观:

  只有在展出的时候能免费观看

  地址:

  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

  ◆现代文学馆

  现代文学馆目前藏有1.1万件作家手稿,是目前中国最大、最权威的作家手稿库。其中比较珍贵的如茅盾的《子夜 》、老舍的《四世同堂》、周作人的《知堂随想录》、巴金的《海行杂记》、闻一多的《九歌》等。

  开放时间:9:00-16:30

  参观:全年展出读者凭借阅卡参观

  地址:

  朝阳区文学馆路45号

  ◆鲁迅博物馆

  目前藏有大量鲁迅的手稿,主要是鲁迅的著作及译作的文稿、诗稿、书信手稿、日记手稿与手迹等,最重要的如鲁迅 书赠柳亚子、后来柳亚子又转赠给毛泽东的《自嘲诗》挂幅,鲁迅辑录古籍手稿2200多页。

  开放时间:9:00—15:30

  参观:票价5元;学生3元

  地址:阜成门宫门口二条19号,距阜成门地铁仅300米左右

  ◆老舍纪念馆

  现有三个展厅,第一、二展厅为生平展,主要通过大量珍贵的手稿、图书、照片及生前遗物,展示老舍一生的生活与 创作历程,在这里,老舍的各种手稿是最丰富的。

  开放时间:9:00-16:00(周一闭馆)

  参观:

  票价5元

  地址: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

  保存瓶颈

  出版社不重视作家手稿堆库房

  据记者了解,目前,还有很多作家的手稿在许多文学期刊杂志社和出版社,被大批地堆放在库房里无人看管。记者就 此事曾采访过多家出版社,八成出版社的编辑都不知道作家手稿哪儿去了。上海一家出版社的编辑说:“还真想不起来保存这 些手稿,一般出完书就搁一边了。”

  长江文艺出版社的金丽红说:“确实有一些出版社不注意这些事,不及时退还或者保存作家手稿,但是现在一些作家 也开始注意向出版社索要自己的手稿,我觉得作家自己就得重视起这件事。”

  余华自作品《活着》以后,便改用电脑写作了,他说:“以前我给很多杂志社写过东西,但在我的接触中,只有《收 获》杂志社一家会把手稿主动退还给作者。”

  电脑化时代手稿越来越少

  在电脑写作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意味着作者手稿和笔迹的缺失。韩寒、郭敬明、张悦然、春树等“80后”作 家明确表示,平时都是用电脑写作,有时候即使用笔写在纸上,手稿也会不翼而飞。余华、郑渊洁等中青年作家也习惯用电脑 写作。在采访中,记者还获悉,作家方方的电脑前一段时间曾坏过一次,方方也不知道怎么修,就只能等着电脑修好了再开工 ,写作也就暂时放一放。

  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对此现象分析说:“手稿是和正式发表的作品有距离才有意义,最初的创作动机隐含在其中, 不断修改,这才称之为手稿。手稿也不同于手迹。不是所有作家的手稿都有意义,只有大作家的大作品的手稿才有意义,而电 脑写作失去了手稿的意义。”

  链接

  张大千手稿为谢稚柳正名

  专事中国近代美术研究的成都博物馆刘振宇曾偶然在旧书摊上得到张大千的手稿,手稿内容包括张大千在1944年 1月至8月所写的日记、诗词稿件等。

  当时有人认为,谢稚柳的《敦煌石室记》“纯系抄袭”张大千的研究成果。而刘振宇在研究张大千手稿后发现,张大 千视谢稚柳为小弟,整理敦煌壁画是项相当艰苦的工作,张大千忙于其他事务,无暇对敦煌的研究做出整理。20世纪40年 代时,张大千邀来精通文史的谢稚柳帮其做整理工作,这部作品应视为两人在文史和艺术上的高度结合,抄袭一说不成立。

  名家手稿升值空间巨大

  据国外报道,普希金的一页手稿现在的市价已经超过一万美元。目前,电脑有着惊人的普及速度,作家手稿慢慢将会 退出写作的舞台,那么目前存世的作家手稿将更加抢手。

  业内人士指出,“层次”是决定作家手稿价值的最直接因素。属于第一层次的是大师级的作家,如冰心、茅盾等;第 二层次的是现代著名作家,如金庸、沈从文等;而当今活跃在中国文坛的作家如冯骥才、二月河、琼瑶等应该属于第三层次的 了。

  中年传统作家坚持“爬格子”

  文坛中,年龄偏大的中年作家仍然使用手稿,这些作家长期以来养成了用纸、笔的传统方式书写的习惯,也有部分作 家依然故我,坚持“爬格子”,这其中有大名鼎鼎的贾平凹、余秋雨、王安忆、铁凝、张承志、马原等人。这些“手写族”作 家十分珍视自己的手稿,并有意识地将之妥善保存以便留传后人。

  写过《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菊豆》、《霸王别姬》等作品的刘恒,一直坚持着“笔耕”。刘恒说:“我的手 稿都是自己保存,我保留原版,只给编辑部复印件。”

  余秋雨曾随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拍摄组远涉希腊、埃及、中东、巴基斯坦、印度,探寻人类古文明的发源地,并写下 了大量考察笔记。据余秋雨透露,在中东和巴基斯坦等地,他甚至是紧抱着这一大包手稿通过各种危险地带的,“什么都可以 不要,这一包手稿可千万不能丢失。”

  本版撰文/记者郝洪捷摄/记者车庆久

  学生在鲁迅博物馆参观鲁迅手稿

  作家手稿是做研究的珍贵资料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