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海北州依托“阳光工程”着力培养新型农牧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3日15:17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近两年,青海省海北州州把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工程”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增长群众致富技能、提高劳务通缉化程度、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有针对性地举办相关技术培训,着力培养新型产业与务工农牧民,培养有文化、讲道德、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

  在农牧区,农牧民“盼致富、无思路、想致富、无技术、求致富、无门路”是一种
普遍现象。这主要是因农牧民缺乏劳动技能,整体素质不高所造成的。2004年我州以实施“阳光工程”为契机,动员劳动力参训,开展了多领域技能培训,当年投资40万元培训劳动力2000人。2005年我州按照“统筹规划、齐抓共管,分步实施、创新机制,按需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转岗、就业、实用技术的技能培训,把重点放在转移输出上。投资160万元培训劳动力4058人,转移输出3286人,转移输出率80.97%。培训领域涉及电焊工、餐饮旅游服务、驾驶与维修等10多个专业。“阳光工程”也带动了全州劳动力数达4.3万人次,有组织输出劳务人员5500人,农牧民工资性收入达到167.2元。

  “阳光工程”,是项群众直接受益的民心工程。为把这件好事办好办实,让参训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我州严把条件认定、公示等各环节工作。首先组织教育、劳动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对自愿申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的培训机构进行论证,认定海北州职业技术学校等7家培训机构为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并进行了备案登记。为了方便群众,采取各级政府组织动员,培训基地教师深入基层,群众自愿选择报名参加培训的方式,有序开展技能培训,受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针对参加培训学员文化层次、认知水平不同的实际,在教学中注重减少理论“说教式”授课,采取现场解答、现场操作示范,面对面交流、手把手传递、现场测试评比等灵活多样、通俗易懂、学员利于接受的方法进行培训,达到了看得见、听得懂、记得住、学得会的目的,使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真正掌握了一定的技术,提高了技能培训水平。

  与此同时,我州本着先培训后输出的原则 ,结合“阳光工程”,大力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全年累计培训贫困农牧民2980人,包括劳动力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整村推进村干部培训。实用技术培训主要围绕暖棚牛羊育肥、畜疫防治、科学种田等内容进行;劳动技术培训则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什么技术能挣钱就培训什么,重点举办了电焊工、建筑泥瓦工、中式面点、电器修理、餐饮服务等培训班。另外,根据刚察地区藏族群众对吹、拉、弹、跳、唱等民族表演艺术的特长,举办了三期少数民族表演培训班,共培训150人。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全州贫困地区劳务输出达2万人,累计实现劳务收入1600万元。

  “阳光工程”的实施,使农牧民逐步告别了以往“站大脚”、“当小工”的角色,劳动力转移和输出人员结构由体力型向技能型、数量型向质量型、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给农牧民提供了外出创业的平台,调动了农牧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同时通过统一组织培训,由培训单位和劳动就业部门安排就业,培训费用由政府补巾,基本权益受到保护,给外出农牧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记者:杜文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