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曾经热销的廉价药为何消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00:30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治疗静脉曲张,动一次手术至少上万元,而用鱼肝油酸钠注射液治疗,花费不到20元,但是这种价廉物美的药已在市场上消失2年多。

  夏惠芳曾是上海一家三级甲等医院药剂科的药剂师,从事药品调剂和管理工作31年。31年里,这个说话爽快的老药剂师看到了不少廉价药的沉浮。

  市场放开药厂转产高价药

  “那些卖几元钱甚至几角钱的廉价药正在从医院慢慢消失,这早已不是秘密。”夏惠芳说。

  上世纪70年代,她开始从事药品工作。那时还是计划经济年代,上海的药厂清一色都是国营。药品按国家规定定点生产,保证销售。上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药品市场放开,大量合资、独资药厂进驻沪上,给国营药厂带来竞争压力。

  那时,国营药厂生产的一些低价药品利润非常低,使用人群范围也相对较小。迫于竞争,为了生存,不少国营药厂开始调转“枪口”,转而生产一些价格高、利润高的药品。

  夏惠芳无奈地把那个时期药厂的“转型”比喻成“买股票”——哪种药品(股票)利润高,厂家就“买”哪种,市场处于失控状态。

  改名换脸低价药标上高价

  有一个数据值得一提,据医药行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了1万多种“新药”申请;而同期,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受理的新药申请仅148种。

  为了提高利润,药厂动足脑筋开发“新药”。夏惠芳把他们的开发手段归纳成“3种武器”。

  ·整容 把原来的注射液整成粉状药品;把原来的片剂药整成胶囊药;把原来的粉状药整成颗粒状药……一些廉价药经过改头换面,堂而皇之地标上高价,再次送进医院或药房。

  ·加料 在原先廉价药的配方中添加一些辅料,然后改一下剂量,身价立即飚升,成为“最新上市药品”。

  夏惠芳提到,有一种以青霉素为核心成分的感冒药针剂,成本仅6角钱,但加入一些其他成分后,换一个名字,价格狂升至每盒150到600元!

  ·改名 这个“武器”,许多老百姓都知道。比如治胃病的西米替丁,每瓶100片仅售4元,改变包装并更名后,每盒20片售价升至42元!

  “廉价药的每一次蜕变,就是一次药价的急速提升。”夏惠芳说,一些药厂运用廉价药“退市策略”——脱掉廉价药低廉的外衣,换上昂贵的新装,所谓“新药”就此诞生。

  而“新药”的背后,则是高额的药费。她举了个简单的例子,青霉素是以前病人们最常用的抗生素类药,市场价每支0.81元。但在几年前,青霉素渐渐从医院的药房和医生的处方纸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每支卖到18元~78元的头孢他啶。

  培训医生廉价药才能苏醒

  夏惠芳说,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廉价药有很好的生产供应模式,比如由政府指定一些药品厂家生产,然后在税收、定价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保证这类药品的稳定生存。

  她还提到一个严峻问题——年轻的临床医生对廉价药的认识几乎为空白,他们不愿或不敢给病人开廉价药。而整个药品市场80%的药品都是通过医院流通的,如果医生不愿开廉价药给患者,那么廉价药很有可能永远被打入“冷宫”。

  ·李玮·(新民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