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奋力推进四川发展新跨越——在全省工业强省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02:33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2006年3月31日)张学忠

  同志们:

  省委八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工业强省”战略,把做大做强工业作为“十一五”期间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增强经济实力的重大举措。工业强省,是关系四川经济社
会发展全局的一个大战略,是省委、省政府立足科学发展,认真分析国内外发展态势、把握全省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深思熟虑、集思广益,从实际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这次会议,是强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一次总动员和总部署。我们一定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不懈的进取精神,统一认识,抓住机遇,坚定信心,毫不动摇地走“工业强省”的道路,奋力把工业经济更快更好地推向前进,实现四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这次会议安排5天时间,内容丰富,先听取了李荣融同志作的专题报告,参观了先进典型,刚才又表彰了“突出贡献企业”和“优秀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开得很好。几天来,我们先后到资阳、德阳、绵阳和成都进行了考察,实地参观了32个企业及园区,听取了他们的经验介绍。大家共同认为,这四个市抓工业最突出的特点:一是认识到位、理念很新,都提出了“工业强市”战略,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措施扎实有力;二是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围绕项目和产业大做文章,成长了一批优势骨干企业;三是体制顺畅、机制灵活,企业主体到位,国有经济焕发生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四是突出创新、科技兴企,大力加强科技投入和技术研发,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成都工业发展不断加快,去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1%,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前

  列。德阳工业发展速度快、质量好,成为全省的一大亮点,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优势正在显现,食品、化工、服装产业集聚发展,去年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省第二位。绵阳以科技城建设为契机,大力培育产业支撑,打造5个“百亿企业”,大气魄、大手笔,发展势头很好。资阳工业强势赶超、跨越发展,成为丘区工业发展的好典型,“十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倍,在全省排名由15位上升到11位。这些成效,令人振奋,他们很多好的理念、办法和措施,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成都、德阳、绵阳和资阳的工业发展是全省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省工业发展保持强劲势头,对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十五”期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6%,比“九五”高7个百分点,比全国增速高5个百分点;去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是2000年的3倍,特别是近三年年均增速达到22.6%;实现净利润321.9亿元,是2000年的4.5倍,近三年年均增长37.9%。去年我省工业实现了无行业亏损、无市州亏损,初步进入良性发展阶段。今年前两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9.3%,继续保持提速增效的好势头。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全国各地竞相发展、你追我赶的大格局中,我省工业仍然落后,与发达省份相比,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都还有较大差距。从速度看,1978-2005年,四川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的增速都快于全国水平,唯独工业发展速度比全国慢了0.6个百分点。即使在西部,与一些省份相比,我们也有较大差距。内蒙古连续多年保持工业增速、GDP增速全国第一,去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30.9%,比我省快7.9个百分点。从总量看,去年全国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6%,我省只有34%、低12个百分点,在全国仅列第24位。与经济总量排前三位的广东、山东、江苏相比,我省第一产业增加值与他们大体相当,但经济总量却相差甚远,主要是差在工业上。去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广东、山东、江苏三个省都是我省的4倍左右,分别比我们多6256 亿元、6377亿元、6020亿元。从效益和竞争力看,去年,我省工业增加值居全国第11位,但利润总额排到了第16位。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大企业、大集团、知名品牌偏少,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工业落后是我省经济落后的根本症结所在。工业上不去,我们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但不能缩小,反而会越拉越大,甚至被排到我们后面的兄弟省市迅速赶超。我们要实现追赶跨越,要实现富民兴川,不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一点希望也没有。我们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看到这个差距。山东经济总量超过江苏、逼近广东,主要就是从工业上突破和赶超的,去年他们的工业增加值已经居全国第一位。内蒙古作为一个欠发达的民族地区,这几年为什么发展那么快,主要就是快在工业上。沿海发达省市的条件和优势,我们确实没办法比,但内蒙古的发展基础和条件不一定比我们好,内蒙古的经验确实给我们很多启示。与山东、内蒙古相比,我们在思想认识、工作力度、发展环境、政策措施等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问题不在条件,关键在抓什么、怎么抓。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这次工业强省工作会议,主要就是要解决好各级党委、政府的认识问题,真正把全省上下的思想统一到“工业强省”这个战略部署上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思路、找准抓手、增添措施,举全省之力,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揭开工业发展的新篇章,奋力推进四川发展新跨越。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十一五”发展的关键时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省委、省政府作出强力推进工业强省的重大战略部署,主要是基于对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我省的发展阶段、特殊的省情以及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的认识和把握。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工业强省”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工业工作、加快工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首先,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就是农业文明不断向工业文明迈进。工业化就是社会生产活动由以农业为主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社会演进过程。农耕社会几千年的漫长历史,生产力的发展是缓慢的、有限的。进入工业时代,生产力才得到迅速发展。两百多年的工业文明创造的财富,远远超过几千年农耕社会创造财富的总和。蒸汽机、电的发明,特别是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工业文明一次又一次的突飞猛进,也正是因为工业的大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高速发展。我国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始的,但经济真正实现快速发展是工业推动的。现代化进程中,工业化可以加快,但不可逾越。推进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重要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四川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二元结构特征突出的内陆省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更为明显,集中表现在工业化进程严重滞后。这意味着我们推进工业化的任务更艰巨、要求更迫切,也决定了我们要加快现代化进程,必须把加快推进工业化作为根本突破口。因此,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是顺势而为的必然选择,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历史使命。

  第二,工业是促进三次产业良性互动的核心枢纽,抓工业就抓住了“牛鼻子”。三次产业发展,关键是工业发展。重农必须强工,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主导不力,基础不牢。“三农”问题的解决,根本性、主导性的力量是工业化。离开了工业化,就农业谈农业,解决“三农”问题是没有希望的。我们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双增长、双过半”,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用抓工业理念抓农业,靠的是农业产业化的牵引,靠的是龙头企业对千家万户的带动。农业产业化实质是农业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也只有在工业化的推动下才能做强做大。工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一头向农户延伸,一头向市场延伸,对于促进产品向商品、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起着决定性作用。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前提是要有强大的工业支撑。没有工业的大发展,财力上不去,“反哺”、“支持”就难以实现。工业的发展又可为第三产业提供广阔的空间,必然带动第三产业的大发展。首先是带动金融业,引进资金,用活贷款,加快资金流动。我省银行存款近万亿元,存差高达3000亿元,根本原因是工业没有强起来,产业没有强起来。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流动越快,经济就越有活力。工业经济发展起来了,运输、商贸、中介、餐饮、房地产等行业,就会相应发展起来。城镇化要靠工业化来推动。

  现在不少地方城市拓展得很快,但产业发展偏弱,这是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没有工业发展,产业“空心化”,城市建得再漂亮也是个“空壳”。因此,产业发展的“火车头”,城乡统筹的“发动机”,城镇化的“助推器”,吸纳就业的“强磁场”,应该也只能是工业。

  第三,我省已进入工业化初期加速向中期推进的阶段,工业大跨越是实现“十一五”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我省工业化水平超过30%,工业化加速推进的特征非常明显。去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新增1133户,达到7600多户,一年增加1/6!其中,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新增212户,上10亿元的新增10户,上100亿元的新增3户。工业已成为全省经济最主要的增长力量,去年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我们“十五”经济提速,主要靠的是工业;“十一五”发展,更要靠工业。四川发展,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到2010年,如果第二产业增加值达不到6000亿元,工业增加值突不破5000亿元,全省GDP达到1.2万亿元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当前我省工业面临大好发展机遇。国际国内产业加快向西部转移,国家对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支持加大,加强自主创新将极大提升科技对工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我省工业大跨越提供了新的路径。特别要看到,我省在国家重化工业布局中占有先行优势,拥有一批以重大装备制造为代表的骨干企业,拥有实力雄厚、门类齐全、发展潜力巨大的国防工业,拥有水能、天然气、钒钛、稀土等特色优势资源,拥有位居全国前列的农产品及其加工生产能力,拥有众多的科研机构、丰富的人才资源和较强的产业技术支撑,交通、能源、通信等工业发展的硬环境也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有这样好的基础,这样好的机遇,这样好的条件,工业完全能够大有作为。关键看我们的认识深不深,信心足不足,举措好不好,力度大不大。如果不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现工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我们就会犯历史性错误。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有坚定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四川特色的工业强省之路。

  二、明确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本质上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四川工业化进程。这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思路,深入推进“三个转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大中型企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为重点,以产业集聚发展为方向,以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为支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优化工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快工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工业综合竞争力和带动力,以工业的大发展推进全省经济的大跨越。

  “十一五”期间的奋斗目标是,实现“一个过半、两个翻番、三个百亿工程”。“一个过半”,就是到201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超过50%,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

  40%。“两个翻番”,就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4500亿元,实现翻番;净利润超过700亿元,实现翻番。“三个百亿工程”,就是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大企业达到25户,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达到20个,每年实施100项以上投资规模超过1亿元的重点工业项目。通过努力,实现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跨越,进而推进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建成具有国际国内重要影响的特色资源开发基地和我国中西部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强省。当前,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大的突破。

  (一)做好资源转化这篇文章,在培育优势产业上实现大突破

  四川是资源大省。发展工业离开了资源,就丢掉了优势。目前,我省资源开发转化的程度和水平还不高,卖资源、卖初级产品的情况还比较突出。是卖资源还是卖产品,是简单转化还是深度开发,经济效益大不一样。比如,在我省卖1度电只有0.3元的收入,而在上海可带来24元的增加值。“十一五”末我省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立足省内搞转化,潜力是相当大的。达州有全国第三大天然气气田,巴中、广安、南充天然气储量也很丰富。直接卖气,100亿方的资源税也就1个多亿,如果搞深度加工,就可能是几十倍、上百倍的增值。所以,我们要积极争取支持,下决心建设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搞好就地转化。生猪是我们最具优势的农产品之一,这几年围绕猪肉加工,成长了四海、高金等一批龙头企业,猪肉出口连年翻番,整个猪产业都做大了。这就是转化资源、做强产业的典型。我们发展工业要重视资源开发,但更重要的是立足省内开展深度加工。要大力实施本地化发展战略,将资源转化为资本,以资本驱动产业发展,打造优势产业链条,形成有竞争力、高附加值的产品。开发利用资源,就要引导和支持在四川建加工企业,这要作为一个明确的思路。我们的钒钛、铝锭、多晶硅、农产品等,都有一个如何搞好就地转化、延伸和壮大产业链的问题。高新技术、优势资源、装备制造和农产品加工四大产业,就是立足于发挥我省的资源优势,着眼于产业分工和市场竞争确立的。目前四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已占全省工业的71.8%,要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按照《四川工业优势产业整合与发展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动产业整合、要素整合、企业整合,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

  项目是集聚生产要素的载体,抓优势资源开发、抓工业发展,归根到底要落实到项目上。只有一批又一批大的项目建起来,才能形成大的增长力量、促进大的要素集聚、产生大的经济效益。对一个市县而言,有时候一个好的项目就能造就一个大的产业,撑起一方经济。成都80万吨乙烯工程已经奠基,这一工程及其1000万吨配套炼油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同时将为石化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壮大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一座现代化的石化城将迅速崛起。要解放思想立项目,科学论证定项目,精心谋划储项目,只争朝夕抢项目,聚精会神干项目。对于重大工业项目,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相关部门要搞好协调服务,特别是要积极妥善做好项目报批、土地征用、环保评审、搬迁安置等工作,为项目开工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二)着力培育大企业和产业集群,在打造工业发展龙头上实现大突破

  工业是聚合度高、关联性强的产业,发展工业一定要有龙头带动。龙头强,带动力才强,支撑力才强,一个地方的工业发展才有希望。我们必须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产业集群,建好工业集中区,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和集聚效应,不断提升我省工业整体实力。

  一要着力抓大企业。大企业、大集团是一个国家和地方经济实力的象征。如果美国没有近200家世界500强企业,日本没有90家世界500强企业,他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强大的经济实力。我省大企业、大集团偏少,工业集中度不高,已成为影响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00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浙江有61家,山东55家,广东52家,江苏44家,而我省只有11家。从全省来看,工业发展好的地方,也都有大企业作支撑。德阳工业强,强就强在有二重、东电、东汽、宏达、华润蓝剑、剑南春、龙蟒等一批大企业。要下更大力气抓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通过巩固发展一批、承接引进一批、整合扩张一批、成长壮大一批等多种方式,推动骨干企业快速做强做大。今后,我们要把成都80万吨乙烯工程及1000万吨炼油工程建设成为炼化一体、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绿色环保石化产业集团。今年要尽快着手研究组建和做实四川化工集团,努力建成我国一流的大氮肥基地;整合重组川渝中烟公司,力争成为全国烟草行业十强。各市州也都要培育和发展一批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二要着力抓产业集群。集群式发展是现代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德阳东电、东汽、二重“三大厂”,带动了300多家中小机械加工企业,形成了重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资阳车城的主业只占1/3,而带动的相关产业占2/3,南骏汽车工业园带动企业达40余家,去年实现增加值24亿元。成都武侯区聚集制鞋企业1200多家,相关配套企业3000余家,年产皮鞋过亿双,2005年鞋业出口占西部出口总量的50%以上,是全国五大制鞋基地之一,被命名为“中国女鞋之都“。成都家具产业也是这样,大大小小上百家的企业聚集在一起,有生产厂家,有专业市场,有营销网络,产加销一条龙,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工业发展要大中小企业、各种所有制企业“大合唱“,形成万马奔腾之势。“舞台”就是产业集群,既可依托大企业整合带动中小企业,加强产业内上下游企业的配套协作,也可以聚集一大批中小企业实现规模发展。要把产业集群的发展放在突出位

  置,有意识、有规划、有步骤地加以推动,形成一批集中度大、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产业集群。三要着力抓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园区是工业集聚的载体,目前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的特征非常明显。通过工业集中发展,就能有效避免那种分散布点、大量占地、增大成本、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的现象,促进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和集约化发展。成都的双流,资阳的简阳、安岳、乐至,遂宁的射洪等,都是通过抓工业园区,促进了县域工业的大发展。泸州有酒类生产企业600多家,去年白酒总产量居全国第二。为了有效整合白酒产业,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酒业集中发展区,这个思路不错。各地发展工业特别是发展县域工业,原则上都要走集中发展的道路。推进这项工作,关键是要搞好利益协调。双流的做法值得推广,各个乡镇引进的企业都集中到园区,哪个乡镇引进的,产值、利税就算到谁的头上。要认真做好园区产业布局规划,把园区发展与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结合起来,促进各类园区依托比较优势,形成产业特色,实现规模效益。大力挖掘现有工业园区和集中发展区的潜力,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

  四要着力抓知名品牌。品牌体现竞争力。川酒在全国一枝独秀,产量占全国的1/7,销售收入占1/3,利税占到3/4,主要就是靠以五粮液为龙头的“六朵金花”的响亮品牌。德阳有了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品牌,就吸引了大量相关企业来德阳开展经贸合作。没有自己的品牌,产品质量再好,作贴牌生产,大部分的利润和附加值都只能被别人拿去。要把打造名牌作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作为增强区域要素聚集能力的重要举措,树品牌意识,创知名品牌,走品牌经济之路。企业文化是品牌的重要内涵,而且是更重要的品牌。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品牌的竞争也是企业文化的竞争。缺乏企业文化的支撑,企业就没有生命力、凝聚力、竞争力。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以文化力来促进生产力,提升竞争力。

  (三)加强自主创新与技术进步,在转变工业增长方式上实现大突破

  要加强企业自主创新。企业是技术开发的主体、科技投入的主体、成果转化的主体。创新关键靠企业,企业的发展关键又在创新。长虹成功开发PDP,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一下就抢占了竞争的制高点。这两年,长虹最大的变化就是更加重视自主创新,企业发展也看到了希望。他们在全国建立四个研发中心,在不同领域增强竞争优势。企业最重要的是研发,生产环节放在哪儿都行,特别是大企业如果不在研发上下功夫,一点前途都没有。工业要实现大的跨越,必须以自主创新为驱动,以技术进步为支撑,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方向。企业一定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原始创新,注重搞好集成创新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要逐步达到3%以上。大企业、大集团要聚集人才、资金、装备等精锐力量,构建坚实的技术创新平台,不仅要从事应用技术开发,还要紧扣企业发展战略的定位,加强核心关键技术的超前研发。坚持以企业为核心,发挥军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突破体制性障碍,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创新,人才是根本。实施人才战略,关键是要搞好机制创新。要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积极探索技术创新成果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我们只有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既懂经营又有创新能力的团队和领军人物,四川的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才有希望。

  要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我省传统工业比重比较大,原材料消耗占70%左右,提高竞争力关键是要加强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宜宾天原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造,决策一个成功一个、投资一个见效一个,每次技改都突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运用,都是一次重大的技术突破和技术升级,仅“十五”期间技改投入达14亿元。但总的来讲,我省技术改造投入还不够。高起点是财富,低起点是包袱。要把企业技术改造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企业要舍得投入,政府也要加大扶持力度。通过技术改造,以资金换新技术,以新技术换更多的资金,再以更多的资金换更高的技术,不断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加速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提升企业研发、生产和经营管理水平。

  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我们确定到“十一五”末万元GDP能耗下降20%,要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在工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既能提高工业的质量和效益,又能有效地降低能耗、减少污染。要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于“工业强省”的各个环节,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和企业循环式生产,实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益的集约型增长。生态和环保也是经济效益,也是竞争力,要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和浪费资源的老路。要继续抓好“三江”流域工业污染综合治理,该停产治理的必须停产治理,该关闭的必须坚决予以关闭,绝不能让类似沱江污染事件重演。这个月上旬,德阳广汉一家化工厂发生泄漏事故,省、市、企业共同采取有力措施,避免了造成江河严重污染的后果,但也给我们再次敲响了警钟,污染防治任何时候都大意不得。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做强国有经济和发展民营经济上实现大突破

  体制机制管根本、管长远。目前,体制不畅、机制不活仍然是制约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必须继续在体制机制改革上攻坚破难。推进“三个转变”,搞市场化配置资源,是我们抓经济发展的根本手段。抓工业发展,也要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离开了这一条,工业经济就不可能有活力。大市场,大作为;小市场,小作为;无市场,没作为。抓工业,就是要到市场找项目、找资金、找人才、找技术、找管理,这个观念一定要牢固树立起来。从政府层面上讲,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真正建设服务型政府。改革推进到今天,不单是要破除障碍、减少阻力,更重要的是要搞好服务、加强支持、增添动力。我们抓工业不是要去管企业,而是要服务企业、服务发展。

  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强国有经济。四川是国家“三线”建设布局的重点区域,国有工业经济比重大、地位重要,是现阶段推进工业强省的主力军,这是我们的优势。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积极盘活存量资产,这一点我们要毫不含糊、毫不动摇。要抓住产权制度改革这个核心,积极推进股权分置改革,以股权多元化推动治理结构的合理化、科学化。国有企业改革最终要解决“老板”到位的问题,企业搞得好,有人得利益,搞得不好,也要有人承担责任。对企业发展有人真正负责任,这是最核心的机制。现在看来,对企业经营者发高薪、给重奖,都不如给期权、股权好。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搞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防止在企业经营和改制重组过程中出现资产流失。

  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壮大工业经济新的增长力量。民营经济是我省工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也是做大工业总量的现实途径和重要抓手。我省工业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有国有经济不强不大的问题,更有民营经济发展不快不够的问题。浙江民营经济占了整个经济总量的65%,山东占48%,我省为43.5%,还有不小的差距。各地一定要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特别是对县域工业而言,重点应发展民营企业。全国的百强县,浙江占30个,我们只有2个,县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差在民营经济上。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切实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文禁止的,都要向民营经济敞开大门,鼓励他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在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发展。积极帮助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在信贷贴息、技改投入等方面,让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待遇。当前,要注意发现一批实力较强、机制灵活、管理规范的民营企业典型,及时总结推广他们的好经验,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

  (五)加快对内对外开放,在工业招商引资上实现大突破

  工业是我省对内对外开放的主要领域。这几年,我省工业发展快、经济发展快,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很大的关系。去年,世界500强企业就有14家落户四川,达到111家;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达到716亿元。引进的项目很多是工业项目。这几天我们参观的企业,不少是通过开放引进来的。抓住“外资西进、内资西移”的机遇,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是推进工业强省的现实途径。

  一是思想上要更解放、更开明。观念落后是最大的落后。抓开放,尤其要解放思想。市场、技术、资金是没有边界的,战略合作伙伴也是不分地方的。战略合作要有战略眼光,合作成功与否,关键在项目,关键在企业。这是经济规律,不是长官意志。要有战略思考,看得很远,善于算大账、算长远账,不能因一时一事的利益得失而丧失发展机会,影响发展大局。引进来是发展,走出去也是发展。我们既要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又要坚决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域界限,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拓展发展空间。要鼓励和支持大企业将研发机构建在中心城市,鼓励和支持国有企业之间、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进行战略合作。

  二是方式上要更灵活、更务实。蛟龙工业港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就是机制很好。他们由企业办园区,以企业引项目,短短一年多时间,就引进280多户企业。有了这些企业,县域经济就会很快发展起来,双流发展大有希望。没有好的机制,就不会有这样好的效果。要积极创新招商方式,采用专业招商、委托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特别要大力推行产业链招商,增强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与泛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的经贸合作和产业对接,力争引进一批知名品牌。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是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的机遇,这个机遇我们不抓住,就会被别人抓住,失去机遇,再努力就很难赶上。当然,既要“招商引资”,也要“择商选资”,不能承接落后的、淘汰的产业。

  三是工作上要更有力、更有效。领导是最大的环境,对于一些重大项目,党政主要领导要积极关注、亲自抓。80万吨乙烯、英特尔、攀钢重组长钢等重大项目都是锲而不舍,扭住不放,最终取得成功的。精神状态至关重要。想得到才有可能做得到,想不到就一定做不到。绵阳新华公司与华晨集团联合搞发动机、搞整车生产,想占51%的股份控股。绵阳市委、市政府领导几赴辽宁,硬是把这件事办成了。金德管业这个项目,全国有七八个地方争,最终落户资阳,看中的就是资阳高效率的政务环境。项目签约后,仅40天就顺利完成了130多户拆迁任务。现在有的项目签约的时候轰轰烈烈,但引进后就无人过问。我们不仅要下大功夫引进企业,更要注重支持企业进来后的发展。

  三、切实加强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领导

  工业发展要上大台阶,工业工作必须上大台阶。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工业工作的领导,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关心、支持工业发展,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在提高工业竞争的“软实力”上狠下功夫,努力把我省工业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一是在领导力量上要加强。抓经济的主要精力要放在抓工业上,把工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工业。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和主管工业的领导同志,要学工业、懂工业、钻工业,真正成为抓工业的行家里手。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地找准本地工业发展的突破口。做任何事情都有困难,但做任何事情也都有办法。着眼点要放在找出办法、克服困难上。同一项工作,让什么人来抓,用什么办法来抓,效果大不一样。要配强工业战线的干部,把熟悉工业工作、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优秀干部放到抓工业的第一线。要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特别是要大力加强新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二是在政策支持上要加强。现在国家支持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政策很多,比如在特色优势产业、装备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都有许多含金量很高的政策和举措。我们要研究政策,吃透政策,用好政策,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支持。各级各部门要强化“保障与服务”意识,在支持工业发展上,要舍得给政策。这次会后,省上将出台实施工业强省的决定和相关配套政策,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这几年,省财政资金不断加大对工业的支持力度,今年又新增6000万元,各地也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有关部门要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地为工业发展服务,帮助解决企业生产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成都海关近年来在落实优惠政策、主动服务地方经济上下了很大功夫,过去通关需要1天半,现在只要半小时,大大方便了省内企业出口。各个部门都有一个改进对企业服务的问题。必须明确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是依法纳税、吸纳就业。企业利润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创造更多的财富,这就是对社会的很大贡献。凡是对企业乱摊派、乱收费、乱检查、乱罚没的,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

  三是在企业家队伍建设上要加强。企业家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整合者,工业强省最终要通过优秀的企业家来实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没有比尔·盖茨就没有微软,没有张瑞敏就没有海尔,同样,没有王国春就没有五粮液今天这样的发展局面。支持一个企业家,充分发挥优秀企业家的作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什么是人才?能做成事就是人才,能创造财富就是人才,能对社会做出贡献就是人才。从根本上讲,企业家是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生的,我们要积极热情地为企业家队伍的成长壮大创造宽松的环境。要加强对企业家的培养、教育和引导,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要营造鼓励改革、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让企业家放手发展、尽展才华。对他们不能苛求,不要放大缺点。各地要发掘一批优秀经营人才,用全新理念激发企业家的创造活力。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要舍得给物质待遇、给政治荣誉、给社会地位。企业家要有宽广的眼界、饱满的激情、执着的事业心,敢冒市场风险,勇于开拓创新,克服小成即满、安于现状的思想,全心身地投入到创造财富、奉献社会中去。

  四是在运行保障上要加强。要加强煤电油运气等的协调和调度,保障工业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加强银企、银政合作,重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逐步解决存差过大的问题,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要抓好电网、气网、路网、信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电力和天然气供应,确保运输快捷便利,确保通信高速高效。要合理调节优化用地,尽最大努力保障工业用地需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提高流通效率,保证工业生产物畅其流。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抓安全就是抓发展,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发展工业,就忽视安全生产。要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强化责任落实,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五是在氛围营造上要加强。我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工业文化底蕴不厚、氛围不浓。要广泛宣传工业在“强省、富民、兴川”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宣传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重大意义和重大举措。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各地抓工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表彰和树立一批促进工业发展的先进典型。这次大会表彰的13户工业企业和5个工业园区,就是很好的典型,要大力宣传。要高度重视诚信体系建设,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在全社会营造讲诚实、重信誉、守承诺的诚信环境。

  同志们!推进工业强省,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置身这样一个大舞台,我们每一位同志责任重如山!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满怀忧患重工业;进一步理清思路,满怀信心谋工业;进一步振奋精神,满怀激情抓工业;进一步增强合力,满怀执着兴工业。要有无功即过的责任意识,要有义无反顾的使命意识,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开拓进取,奋力拼搏,朝着“工业强省”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凝聚8700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四川发展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