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刘素华:把杜鹃种成品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02:33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回放:2005年3月中旬,一位加拿大记者在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红专村考察了一周,记录了党支部书记刘素华一天的行踪。临别时,他翘起大拇指说:“中国的基层干部真了不起,中国的女性真了不起!”

  刘素华:当村支书意味着责任和奉献,只有让群众的口袋鼓起来,他们才会打心眼里喜欢你;对群众要真诚,一言一行都要照顾到他们的利益。

  三月春暖,温江区万春镇红专村,红艳艳的杜鹃花开满田野。如今,“买杜鹃,到红专”,远近都晓得说这句话。

  刘素华1993年上任时,村里唯一的经济作物是油菜,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一定要带领群众致富。”刘素华暗下决心。

  1994年初,刘素华对成都花木市场调查后发现,杜鹃花正成为花卉市场的新宠。后来,温江区组织村支书参观考察云南世博会,刘素华特别留心,一路看,一路问,了解杜鹃花的栽种技术和市场情况后,对发展杜鹃花种植的决心更坚定了。

  “先栽种10亩杜鹃,如果赔了,全部损失由我个人承担。”刘素华向村民承诺。

  刘素华把自家的2.5亩承包地全部种上杜鹃,当年就收入2万多元。村民放心了,徐基成、徐基贵、包世雄等也开始种植杜鹃,随后其他村民也跟着大量种植。

  到1996年,红专村已栽种杜鹃200多亩。种这么多卖得掉吗?大家都很担心。

  刘素华与村干部杜发涛、刘素清骑着自行车天不亮摸黑上路,到温江车站把车寄存后搭上班车往成都赶,到青石桥市场察看行情。了解到红专村的杜鹃不仅卖得好而且价格高,心里踏实了。

  开始,是红专村的花农用自行车驮着杜鹃,卖到青石桥。渐渐地,红专村的杜鹃卖出了名气,1998年,许多客户就直接到红专村选购,红专杜鹃完成了“从花农找市场到客户上门收购”的转型。2004年1月,该村通过自己建立的“温江区万春镇红专村花木批发中心”网站,以每株1.8元的价格,卖给宜宾鲁能集团500多万株杜鹃。

  现在,红专村杜鹃花已发展到1500多亩,品种发展到100多个。仅种植杜鹃一项,村民平均每年就收入3000多元。

  “看到盛开的杜鹃花,就会想起带领我们致富的刘书记。”村民杜祥春说。

  ■张建勋本报记者张元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