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消协痛批美容业八大“劣迹”(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02:49 山西晚报

  从去年9月到今年3月,省消协在全省开展了美容化妆品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群众对美容化妆品的总体满意度只有20%。根据这些调查数据,省消协分析总结出我省美容化妆品市场存在的八大问题

  

消协痛批美容业八大“劣迹”(图)

  (图文无关)

  夸大宣传误导消费

  “一次祛斑,无效退款”、“无痛苦”、“无疤痕”、“签约服务”……类似这样的宣传在很多美容院都能看到。有的甚至利用“人造美女”、“人造美男”等大做文章,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

  省消协工作人员表示,从医学角度讲,这些宣传均缺乏科学依据,因为医疗美容并非普通美容,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有些医疗广告打出“微创无疤痕”,其中将“无疤痕”三字醒目突出,而将“微创”二字隐蔽缩小。事实上,“微创无疤痕”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宣传。据医疗专家介绍,任何手术都会有创伤,有疤痕,高明的医生不过是将手术的伤口设计在了比较隐蔽的地方。

  假劣产品危害健康

  调查发现,一些美容院使用假冒伪劣护肤品、化妆品,这些产品不但在浓度、精细度上偷工减料,而且其生产环境差、技术力量薄弱、工艺条件落后,从而导致很多产品的菌落总数远远超出了国家标准。有些祛斑美容制品甚至存在汞含量严重超标,酸性物质过量,超量使用氢醌等问题,而有的美容院则非法配制美容药物。

  使用这类美容化妆品不仅起不到护肤、美容的作用,还容易引发过敏性皮炎、红肿性皮炎等病毒和细菌性皮肤病。

  黑幕导致价格虚高

  目前不少美容院都推出特色美容项目,价格从几十元到几万元不等,医疗美容费用越来越昂贵,普通消费者难以接受。省消协调查发现,大部分美容人员每销售出去一件化妆品都是有提成的,但这些产品质量却并不能保证。

  另外巨额的广告宣传费用和在化妆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环节存在的大量黑幕现象,也是导致美容化妆品价格虚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过期产品贴新标签

  很多进口化妆产品的质保说明不详细,有些产品只标注了制造日期,但没有提供保质期或“此期限前使用”的资料;而有的化妆产品则只印有制造商才能解读的“制造日期密码”,令消费者无从判断产品何时过期。一些美容院由于顾客少,产品卖不掉,又苦于无法修改内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便在外包装上下工夫,有的甚至在已过期的产品上贴上新的生产日期标签,再卖给消费者。

  绑定消费涉嫌欺诈

  目前几乎所有的美容院都以“消费卡”的形式招徕顾客,但是由于缺乏规范化管理以及安全性保证,顾客上当受骗的情形屡有发生。对接受美容服务的消费者来说,办理了预缴费用的套餐后,就陷入豪华“消费卡”背后美丽的圈套里。消费者使用此类“消费卡”只能消费特定的一些所谓的高档美容化妆品,这使消费者失去了自主选择的权利。同时从省消协接到的投诉显示,不少消费者在“消费卡”上的金额还未使用完时,发觉自己面部不适或有过敏反应,想找美容院理论,却发现美容院已经关门大吉。

  手术前不告知风险

  根据国家2002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规定,执业医师在实施治疗前,必须向就医者本人或亲属书面告知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医疗风险和注意事项等,并须取得就医者本人或监护人的签字同意。但相当一部分美容院在手术前不向顾客告知风险,其合同中也没有任何关于手术失败责任的规定。省消协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不是美容院或医师的工作疏忽,而是害怕告知了风险后消费者会放弃美容,影响生意。

  从业人员多无资质

  消费者在美容院购买使用的一些进口化妆品、特殊化妆品,包装上没有相应的资质许可。根据规定,普通化妆品要有生产许可证,进口化妆品要有卫生部批件,而育发、美白、染发烫发、脱毛、美乳、除臭、祛斑、防晒八大类特殊化妆品则要同时具备卫生许可证和卫生部的特殊批件。为确认美容院出示的许可证、批件是否真实,消费者可将其批号在颁发证件的部门网站或者通过打电话进行查证。

  在美容院中,不少从业人员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却为顾客进行隆胸、隆鼻等医疗美容。省消协表示,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主诊医师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经执业医师注册机构注册;具有从事相关临床学科工作经历。

  擅自超出范围经营

  有的美容院只有《营业执照》,没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些医学美容机构虽然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但却在审批的美容项目范围之外开展手术。省消协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凡是开展医疗美容的机构一定要有当地卫生主管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而且要悬挂在店内公示。对医学美容中心、医学美容门诊部或医学美容诊所等不同医学美容机构,都有基本的标准及执业范围的规定。各医学美容机构只能在卫生部门审批的美容项目内进行手术,不得超出范围经营。

  本报记者刘捷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网络编辑:赵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