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坐火车北京5小时到上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05:1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京沪高速铁路预计年内正式开工,2010年投入运营

  经历长达10多年的动议及讨论,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即将拉开序幕。铁道部昨日宣布,全长约1318公里的京沪高速铁路预计年内动工、2010年投入运营,届时,从北京南站出发到上海全程运行时间为5个小时,比目前从北京西站到上海的普通列车快9小时。

  京沪高铁纵贯3市4省

  据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介绍,京沪高速铁路所通过的地区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4省,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也是东北、华北通往华东的必经之地。其间分布着全国四大直辖市中的3个,省会城市两个,人口100万以上的大城市11个,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最具潜力的地区,也是我国客货运输最繁忙、增长潜力巨大的交通走廊。

  全线共设置21个客运站

  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介绍说,京沪高速铁路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投资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项工程,也是我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静态投资每公里为1亿元,正线全长约1318公里,与既有京沪铁路的走向大体并行,全线为新建双线,设计时速350公里,初期运营时速300公里。共设北京南、天津西、新济南、新徐州、新蚌埠、南京南、虹桥(上海)站等21个客运车站。

  现京沪铁路变成货运线

  2010年建成后,京沪高速铁路将成为一条客运专线,原来的京沪铁路将变为货运主线。

  王勇平说,现有的京沪铁路运输能力长期紧张,运输密度是全国铁路平均水平的4倍,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行和限制型运输状态,京沪高速铁路建成后将与既有京沪铁路实现客货分流。2010年京沪高速铁路投入运营后,年输送旅客单方向可达8000余万人,而既有京沪线单向年货运能力达1.3亿吨以上,届时京沪间将真正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

  王勇平表示,京沪高速铁路不会影响其他普通列车,时速不小于200公里列车都可以在京沪高速铁路上运行。

  高峰期实现3分钟一列

  铁路部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京沪高速铁路运营初期,每天在京沪之间发出110-120对高速列车,一趟列车可载客1000-1200人。“京沪高铁建成后,将实现客货运分离,届时北京到上海直达只需5小时,将比目前京沪铁路上的直达列车缩短9小时,而且列车发车时间短,高峰期将实现3分钟一列,确保旅客随时乘坐、随时有座位。”

  如果把乘飞机过程中赶往机场、安检和候机所需时间算进去,京沪之间乘飞机的时间与乘高速列车相差不远。

  票价约是机票的一半

  至于票价,何华武说,预计会比飞机与公路客运便宜,比目前京沪铁路的票价则会高一些。“它仍然是大众化的交通工具,高速、高安全性、高舒适度、高准点运行,同时老百姓也坐得起,非常适合百姓乘坐。”

  记者了解到,京沪全线的票价将为飞机票价的50%-60%。

  全线采用国产动车组

  京沪高速铁路的线路、桥梁、隧道、涵洞等工程技术已形成完全独立的技术标准和自主知识产权。高速动车组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目前已实现了国产化。何华武介绍说,“高速动车组在起步的时候将采取‘1、2、7模式’,即10%整车引进,20%散件组装,70%实现国产化。按照‘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要求,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京沪高铁采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产化客运动车组。”

  为确保高速列车运行安全,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实现道口的全立交和线路的全封闭确保高速列车运行安全。另外,全线将优先采用以桥代路方式节约东部地区土地资源。

  建设资金采取融资方式

  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意味着中国开始迈向“高速铁路”时代,这项仅次于三峡工程的铁路建设工程采用国产化的技术装备,还将采取市场化融资方式解决建设资金。

  何华武说,将组建京沪高速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专门建设和运营这条高速铁路。将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采用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多种出资方式,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进行权益、债务融资,实现多元投资主体、多种筹资渠道、多样融资方式。

  5年后解决春节“出行难”

  京沪高铁只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将建设的众多客运专线中最主要的一条,京广、京哈、沈大、陇海等铁路客运专线也将建设。5年后,我国发达的铁路网将初具规模。京沪高铁将与其他铁路一道方便人们出行,目前春运期间呈现的“一票难求”现象届时将基本得到解决。据北京娱乐信报(短信编码:40650601)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