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洋”倒了梦破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05:1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南洋教育集团用“储备金”编织骗局内幕

  2005年底到2006年初的短短数月内,曾“红”极一时的南洋教育集团在各地的10所15年制(从幼儿园到高中)分校接连倒闭,师生被分流。究竟是什么倾覆了有“中国民办教育航母”之称的南洋?

  倒闭豪华学校一夜关门

  3月中旬,风光10多年的山西南洋国际学校被太原市政府无奈地接收,变为“太原市第三实验中学”。此前,济南、青岛等地的南洋学校相继“关门”。

  “南洋”二字曾经意味着优越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教学水平:欧式教学楼、豪华食堂、设备齐全的宿舍、电视台、游泳馆等先进设施一应俱全。即使在12年后的今天,其设施仍堪称奢华。

  但自2005年秋天起,“南洋”突然变成了学生、教师和家长们的梦魇:各地南洋学校相

  继陷入资金困境,靠赊账为继,教师连续数月

  领不到薪水,学生学习生活条件一落千丈。而由于各分校累计拖欠学生“储备金”高达5亿元,悲剧仍未终结。

  原因储备金到期难归还

  有关人士指出,“储备金”办学模式是“南洋”危机的导火索和焦点所在。

  太原市教育局副局长施永宁说,南洋教育集团正是靠“储备金”引得家长们趋之若鹜,也因此实现了资本的迅速膨胀。“南洋”创始人任靖玺采取向学生家长收取教育储备金的融资方式办学,即在入学时向学生一次性收取8-32万元不等的资金作为“储备金”,许诺学生毕业时全部返还。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学费、伙食费全免,若半途退学,甚至可将免费资格转让他人。较之于同类私立学校每年两三万元的学费、生活费等,教育储备金制度显然优惠得多,因此吸引力也更强。

  “‘南洋’怎会做这样蚀本的买卖?事实上,这一开始就注定是个骗局,其目的是迅速敛财,和非法集资别无二致。”施永宁说,南洋集团一直以向学生收取高额储备金循环负债投资的模式快速扩张,在10多年内建起了12所学校,其中2所大学,10所15年制学校。

  2004年10月,在即将到来的“储备金”归还高峰前,任靖玺将南洋教育集团转让给佳木斯金帝造纸有限公司董事长帅建伦,自己举家移民新西兰。2005年9月,太原、大同、济南、大连4所学校又被以共1万元的低价,转至北京中亚财富投资有限公司蒋国斌名下。

  2005年秋季,由于很多到期“储备金”迟迟未兑现,南洋危机终于全面爆发。

  警醒“南洋模式”暴露通病

  施永宁说,在敛财动机驱使下,南洋学校极不正常的管理模式和长期脱离监管的财务运行,是目前我国很多民办学校亟待医治的“通病”。

  提起南洋的管理模式,施永宁以“可怕”来形容。他告诉记者,尽管在银行数次降息后,靠“储备金”利息维持运行已成“泡沫”,学校却长期处于高成本运行状态,山西南洋国际学校每月仅教职工工资就需50万元。南洋校长待遇之高、更换之频令人咋舌。据统计,山西南洋国际学校建校11年内,更换了10任校长,最短的任期仅半年。校长除每月1至数万元高薪之外,多数都捞到了住房或汽车等“重奖”。

  对此,浙江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华认为,鼓励和促进民办学校发展,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但同时还应注意从法律法规上细化民办教育的风险规避机制和违规惩治机制。各地政府应加速地方立法,尽快完善民办学校的监管措施和风险预警机制。物价、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也应完善民办学校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据新华社(短信编码:40650702)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