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清华学子沦为无业游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08:09 大众网-齐鲁晚报

  

清华学子沦为无业游民

  6年的清华生涯,没有造就戚柯(化名)的才华。毕业后被中科院高能所辞退,让这名1.8米多的堂堂男儿一蹶不振。他做过搬运工,发过传单,交600元找过中介,也去过劳动力市场谋一条生路,但每份工作都不超过两个月,如今他整天无所事事。

  他被医生诊断为抑郁症,但从他写的日记和信件来看,传统的应试教育又成为毒害他的重要原因,“高分低能”使他到处碰壁。

  成绩一落千丈

  1994年高考,戚柯不负众望,考出了636的高分,成绩排在当年湖南省的第60名,如愿以偿进入清华。两个月后,戚柯从清华大学邮寄回来第一封家书:清华不愧是一流大学,不但各种教学设备先进齐全,而且在生活中也有很周全的服务……

  然而,进入清华大学以后,戚柯的成绩却一落千丈,这沉重地打击了他的自信心。

  大一下学期,戚柯成绩明显下滑,全班29名同学,他的成绩排在第28名,并出现了学科成绩不及格的现象。从小学到高中,他的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而此时却要耍“龙尾”,这沉重地打击了戚柯的自信心,也让他第一次感到没有了尊严。突如其来的打击,给戚柯的心理带来了阴影。内心焦急,加上水土不服,他经常发烧感冒,晚上常常不能安睡。

  戚柯的妈妈詹女士告诉记者,后来她突然收到戚柯的一封来信,信中的内容让全家人感到寝食不安。戚柯打算休学一年回家养病,在信中,他谈到了死亡,谈到了结束生命。詹女士说,其实这已是抑郁症初期的表现。

  反感“有毒的爱”

  此后,戚柯一直处于极度痛苦的状态之中。

  5年的本科学习时间结束之后,戚柯因学分未修满而推迟一年毕业。在清华就读的最后一年时间,他给家里写的信特别多,并开始在信中抱怨父母长期以来对自己的管束,甚至上大学以后,也脱离不了父母的“遥控”。

  他在信中写道:多年以来,你们粗暴蛮横的教育方式,使我自幼对你们在情绪上形成了很强的抵触以及在心灵中留下了许多黑色的回忆。我已经离开家庭很多年,但心仍然在家放着,你们的一举一动仍然影响着我,我不开朗也不乐观,我性非如此,希望你们尊重我的正当权利和应有的尊严,否则我就很痛苦,因为是你们在伤害我。

  一名心理医生分析说,中国许多父母从小就不肯让孩子自己学会走路,社会上的任何事情也不让孩子接触,认为这就是对孩子的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爱是有毒的。懂得教育子女的父母应从小就让孩子经受适当的挫折,为他们“种痘”。

  被高能所辞退

  2000年7月,戚柯从清华大学毕业了,对于戚柯来说,进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既是新的转机,也是噩梦的开始。

  半年之后,戚柯从高能物理研究所出来了。“高能所不要我,还要我写辞职报告。”只要有人问戚柯怎么没找到工作,他总会耿耿于怀地说。

  但具体是什么原因呢?他自己并不愿意说。母亲好不容易才从戚柯口中打听到一些内情:在一次值班时,戚柯不小心睡着了,结果领导安排下来的总结报告没有写好。

  戚柯当时的直接领导中科院高能所教授毛泽普告诉詹女士,你的儿子还有很多孩子气,在单位总是不愿意干事,而单位又有自己的用人制度。

  当起了搬运工

  清华大学的牌子在一定情况下能够吸引许多用人单位的目光。在一家台湾老板开设的游戏软件开发公司里,戚柯又被试用了一段时间,但公司很快发现,戚柯根本就不能胜任这方面的工作。

  2002年至2004年,戚柯一直在湖南、深圳、北京等地晃荡,一边接受药物治疗,一边找工作,但高能所留在他心底的结一直没能打开。

  直到2005年,被父亲认为懒惰的戚柯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既然干不了科研工作,总还应该去养活自己吧。于是,他放下所谓的架子,决定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4月,他在北京招工中介所花了600元钱,找了一份搬运工的工作。

  刚开始的时候,他积极性十分高,可没过多久,老板说并不需要这名学历太高的搬运工。两个月打工时间,戚柯获得的工钱是250元。

  从北京回来以后,戚柯跑到湘潭市劳动局,在一家小工厂里当了一名包装工,干了49天之后回到家中,这次又只赚到200多元钱。此后,他还替商场发过传单,但每份工作干的时间都不是很长。直到去年9月,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整日无所事事。

  詹女士说,现在唯一能解救自己儿子的是:有好心的人能够给他一个合适的平台,让他重新找回自信!

  戚柯(右)毕业时与恩师的合影。

  ◆专家观点

  根本原因出在教育观念上

  清华学子社会交际能力的低下,对生活挫折的承受能力低,这是带给戚柯压力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抑郁症的重要原因,如何看待应试教育带来的“高分低能”?

  武汉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胥青山教授认为,类似的案例也有很多,如北大生卖肉,南京大学博士乞讨等,这说明我们的教育确实出现了问题,而根本原因是出在教育观念上。“目中无人”的培养模式扼杀了受教育者的人性。家长总是打着“我是爱你的”口号,一手操纵孩子的一举一动,这种孩子实际上是很危险的。他一旦踏入社会,就会无法与人沟通,无法适应快节奏的社会,最终的结果是被社会抛弃。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刘思耘说:中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能太功利,为人父母想的应该是如何让孩子的一生幸福而有意义,为人师长想的应该是如何让自己的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和热爱,中国的教育应该不再以培养大批持有各种或多种文凭的学生为目的,而是应该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

  本版稿图据《法制周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