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地下展示成文物保护新路“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开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08:34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驻陕记者韩宏

  “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3月31日开放,它被称作中国乃至世界首座现代化的地下遗址博物馆,建造在汉景帝刘启32米高的陵墓封土堆旁,深入地下14米。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告诉本报记者,这个博物馆在文物保护和展示中运用了现代先进理念和科学技术,建起完全地下的博物馆,这在文物保护领域中是非常先进的,是文物保护和展示的一个
重要的发展方向。

  与以往博物馆建设不同的是,陵区内除汉景帝帝陵和王皇后“后陵”两大陵墓封土堆外,看不到任何高大的建筑物,更看不到博物馆的痕迹,只有茵茵绿草和青翠的松柏,历史环境风貌和自然景观在这里保持如初。

  前不久,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佩赛特先生参观后称赞说:“这是一项杰出的成就,是其它古遗址的楷模!”

  “地面一无所有,地下气象万千”,这是记者采访后的一大感慨。新建成的这座地下博物馆包括了环绕帝陵的81座外藏坑中的10座,总建筑面积7850平方米,覆盖保护遗址区面积的3200平方米。

  在地下保护大厅,一条宽3米、长60多米的悬空U形玻璃通道,南北向高悬在屋顶上一根根大跨度的现浇大梁之下,横跨在一座座外藏坑之上。据介绍,这种玻璃强度是普通钢化玻璃的1.5倍,为消除玻璃结雾,它的表面上镀了一层很薄的金属膜,可通电、加热,几公里长的玻璃内部完全是靠导线加热。

  为确保遗址坑的温湿度恒定,照明用的是无紫外线射灯和光纤灯,其“导线”用光导纤维,只发光不导电。此外,只照亮遗址坑,而在其它方向上不产生反射光。为保证文物始终处于生存最佳环境,博物馆内布设了23个温(湿)度计,对文物遗址环境进行严密监控。

  在馆内的幻影成像演示厅内,记者亲眼目睹四幕历史场景剧。在15分钟的过程中,“复活”了的汉景帝、王皇后以及宫女、宦官、甲士等依次出现,游客可看到当年天子临朝时的威武庄严,金碧辉煌的殿堂内臣子们伏首高呼万岁,王皇后怎样从一个农家女子变为一个母仪天下的皇后,从一个穿麻衣粗布的村姑成为穿绫罗绸缎的华丽贵妇人。(本报西安4月3日专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