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岛内制造大陆间谍威胁气氛台当局盯上大陆网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09:01 新文化报

  今年春天以来,以陈水扁为首的台湾当局异常猖獗地推进“台独”,“台独”分子心里清楚,中国人民绝不会听任他们搞分裂,因此,他们越是嚣张就越是心虚,越是急于摸清大陆的底牌,特别是大陆的军事动向和安排。

  记者通过有关人士了解到,近些年来,利用互联网在大陆发展间谍、收集情报已成为台湾间谍机关活动的一个突出动向。到目前为止,大陆反间谍部门已经破获了这类网络间
谍案件数十起。

  伎俩之一

  网上聊天坠入陷阱

  2005年夏,大连的一所大学里,郑辉(化名)和往常一样在上网。屏幕上跳出了一条MSN信息,有人想加入他的聊天好友行列。郑辉不假思索就点了“同意”,他不知道对方锁定他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郑辉1999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个重要单位。当然,台湾的网络间谍对郑辉的身份知道得并没有这么具体,他们只是在网上的军事爱好者聊天室里发现,这个网友水平很高,知道的东西相当多。

  在互联网上跟大陆网民大量接触,套取他们的身份,重点寻找有军队、政府部门背景,或者与这类单位有关系的人,这是台湾网络间谍行动的第一步。很多台湾间谍成天泡在一些大陆军事爱好者比较多的网络聊天室里。

  找到郑辉的正是这样一个台湾网络间谍,他自报家门,称自己是某国外杂志驻韩国的记者,杂志的网站名叫“亚洲战略协会”。郑辉也非等闲之辈,他告诉对方自己名叫“李严”(化名)。真正的李严是郑辉的一个同学。似乎是在不经意间,“驻韩记者”提到,“亚洲战略协会”正在招聘会员,杂志需要搜集大量信息,是有偿的,要是“李严”能够提供文件资料,报酬没有问题。郑辉心里一动,当即利用自己的便利,从网上下载了一些部队院校学报上的文章传给对方。郑辉专门用“李严”的名义办了一个假身份证,到银行开户。

  接二连三,郑辉积极地搜集涉及军事的期刊、学报、文件,根本不在乎这些东西的密级。但是,郑辉的所作所为,没有逃过大陆安全部门的眼睛。2005年11月,在这位青岛青年被台湾网络间谍拉下水3个月后,他落入了法网。

  伎俩之二

  电子邮件诱人上当

  除了网上聊天,直接发送电子邮件也是台湾间谍设置网络情报陷阱的常用伎俩。很多邮件是盲目乱发的,也有一些确有针对性,比如,针对大陆一些退伍军人组织的网站,台湾间谍给其中的注册人员发送了大量的电子邮件。

  2005年8月,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王朋(化名)有期徒刑11年。这位24岁的复员军人是被一封网上来信拖入深渊的。

  2004年9月的一天,王朋的电子信箱里收到了一封信件,大意是:本机构组织出版一份刊物,需要长期收集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资料,报酬优厚。

  王朋当时就回了信,表示自己很感兴趣,而且把自己曾在一个重要部门工作过两年多的经历也告诉了对方。很快,对方就给王朋回了电子邮件,要求他提供过去所在单位的详细情况,接着,又要他把曾在单位拍过的照片附在电子邮件里传过去,理由是“证实身份”。很快,王朋的银行账户里就被汇入了2000元人民币。而且在这之后,对方还不断在电子邮件里催促王朋用假身份证或者别人的身份证开设新的银行账户,以确保安全。王朋照办后,新的账户里立刻又进了一笔钱。

  2005年2月,王朋按照对方的授意,不停地找人吃饭、聊天、合影,还到单位里拍了40多张照片,把搜集到的东西用电子邮件传给了对方。

  就在王朋刚刚等到对方报酬的时候,大陆反间谍机关的手铐也套在了他的手腕上。

  伎俩之三

  招聘信息有明有暗

  “日本‘东亚研究学会’驻中国的特派员,月薪6000元人民币。”某招聘网站上的这条信息吸引了刘芳(化名)。这位广西某高校女教师向对方投去了个人资料,时间是2004年8月。刘芳根本没想到,这种网上招聘是台湾网络间谍最具欺骗性的一种手法。

  台湾的情报部门在岛内、岛外四处设置专职利用互联网来对大陆开展间谍活动的人员和机构,这些网络间谍甚至特意建了一些招聘网站。这类隐蔽的间谍招聘信息,对招聘条件会作特殊限制,专找那些能够提供内部情况的人,其借口还冠冕堂皇,欢迎来稿,希望多写一些内幕,或者需要一些中国大陆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部资料、原始资料,薪金丰厚,可以兼职等等。

  刘芳很快就被台湾间谍牵着鼻子走了,聘用方要求她“搜集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部资料”,她就积极通过各种关系和工作便利寻找各种国内的内部刊物和涉密文件。结果,多份中央文件都被她用数码相机拍下来,用电子邮件发给了台湾间谍虚设的“东亚研究学会”。2005年8月,刘芳落入法网。

  2003年11月,台湾一家资讯中心登出招聘广告:高薪招聘特约供稿人,要求提供大陆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部资料。大陆居民张义一下子就猜了个八九不离十:这是台湾在网上招募间谍。这位35岁男子不惜铤而走险报名应聘。依照这家资讯中心指令,张义通过熟人关系订阅了一些涉密刊物,并在网上逐步与台湾方面谈妥了价格。2005年7月,已沦为台湾间谍的张义被依法逮捕。

  ■其他手段

  密购美间谍卫星监视

  据悉,从2005年年中开始,台湾“国科会”、“国安局”和“国防部”等部门就秘密制订了一个被称为“独眼龙专案”的采购计划,打算花费百亿巨资,向美国购买地面分辨率达0.5米的高清晰度遥测卫星,双方预定今年6月正式签约。由于“独眼龙”卫星的分辨率已经达到了国际上公认的先进间谍卫星标准(小于1米),因此台湾当局对这项采购案的敏感性也是心知肚明。为避免计划曝光,引发“未知阻力”,台湾“国安会”要求“国科会”将该计划列为“极机密级”,参与计划的全部成员都被要求签署保密条款。

  尽管台湾当局煞费苦心,但“独眼龙专案”还是被泄露了出去,并迅速在台湾政界和航天工业界引起了巨大争议。

  大陆周边设网监听

  近年来,台情报机构越来越重视与其他地区在监听方面的合作。

  与美国 美国与台湾在监听方面的合作由来已久。据《联合报》披露,早在上世纪50年代,这种合作就已经存在了。美国一直在台北阳明山留有一个海军情报监听站。该监听站可以对大陆东南及华南沿海进行全方位的监听与监视。

  与蒙古 2003年6月,台湾“军情局长”薛石民从韩国转机飞往蒙古,与美国和蒙古的情报官员秘密会谈,共同商讨设立针对中国大陆的监听站。该监听站主要由美国提供设备,台湾“军情局”负责提供人力及技术支持,获得的情报由美、台、蒙三方共享。

  与印度 台湾和印度尽管没有正式“外交关系”,但在李登辉任期内就开始了军事接触。印度情报人员和空军将领相继访台,台湾也派专家赴印研究俄罗斯武器的使用方式,双方还制定了详细监听计划。台湾和美国负责出钱,印度出人,主要搜集西藏、新疆、青海和四川的情报,每隔7天~10天通过美国外交邮件把截获的密码送到台湾破译。

  ■结论

  网友应时刻警惕台间谍

  在介绍这些台谍网络活动时,一位专业人士心情沉重,他说,很多网民在上网的时候警惕性非常低,很容易地就被台湾的网络间谍一步步拉下了水。

  专业人士特别强调,台湾当局为了利益连自己骨干间谍的身家性命都不管不顾,就更不用说提供情报的大陆人员了。台湾“国安局长”薛石民曾私下交代心腹人员,“只要能搞到情报,对大陆人员不要太多菩萨心肠”,由此可见,台湾间谍机关多么卑鄙。希望广大网民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稀里糊涂掉进间谍陷阱,成为国家和民族的罪人。本组稿件 据《环球时报》、《中国日报》

  台编造“大陆间谍威胁”

  台湾“国安局”大肆鼓吹“大陆间谍威胁论”,进一步加剧两岸紧张。自陈水扁上台以来,这种恶意操作的敌视大陆的闹剧,总会时不时地在台湾冒出来。

  利用虚假消息吓唬百姓

  台湾当局操纵的一些媒体攻击起大陆来非常来精神,一说到情报话题,“共谍”或者“匪谍”的用词就满天飞。台湾当局还经常用虚假消息吓唬台湾百姓,说“大陆间谍”在台湾“不是投毒就是暗杀”,并经常把一些刑事案件安在所谓的“大陆间谍”身上。一些极端“台独”分子还污蔑大陆新娘是潜伏到台湾的“第五纵队”,结婚是假,窃取情报是真。台湾一些报章还曾专门撰写文章说,新华社在台湾的记者除了采写新闻,还肩负“特殊使命”。

  渲染“大陆间谍”常吓着自己

  台湾当局经常公布一些耸人听闻的数据。比如,“立法院”公布的资料称,长年在台湾地区“活动”的大陆人士约有6000人。台“国安局”的估计更邪乎,称“实际上”约有3倍于此数的人在台湾“活动”。

  可笑的是,台当局不断制造紧张气氛,却经常吓着自己。台湾当局经常动用大量人力、物力盯上一些被他们无端怀疑是“大陆间谍”的人或案子,最后不是草草收场,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大陆记者曾这样被盯梢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岸交流逐步开放之后,台湾当局为掌控大陆来台人士的一举一动,禁止大陆人士以个人身份到台湾观光旅游。台湾“陆委会”和“入出境管理局”等相关部门每月都要召开两次联审会,讨论是否同意大陆参访团入境。对每个前往台湾观光旅游或者参访的大陆团体,台湾当局都要秘密派遣“调查局”的工作人员以导游、领队等身份全程跟踪监视。

  最典型的例子是大陆在台湾的驻点记者被跟踪监视的事。2001年,新华社两名记者到台湾首次驻点采访,台湾当局表示要“保护”好他们,记者所到之处,都有人跟踪监视。不料跟踪监视的人太不专业,在拍大陆记者时,竟被台湾的电视媒体记者发现,结果成了岛内当时的一条大新闻。

  对在大陆的台商很不放心

  台湾“法务部调查局外事科长”汪忠一3月1日参加“台湾外籍记者联谊会”时诬称,大陆正逐渐加强对台湾的间谍情报工作,通过旅居大陆的台商从在台湾身居敏感安全职位的人员处取得机密情报。他说,目前有超过十万名台湾人定居大陆,这已对“调查局”构成严峻挑战。他声称,“相较于(上世纪)90年代初,目前(大陆)间谍案数量已增加许多”。

  其实,台湾当局对台商“又爱又恨”。台湾当局一方面鼓励某些台商到大陆搜集情报,一方面又对他们相当不信任。一些台湾官员认为,也许正是因为让这些只受过简单训练的人去收集情报,才比较容易被破获,有几次被大陆破获的“台商间谍”都是这样。(新闻编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