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如何提高扶贫“精准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04:59 浙江日报

  扶贫信贷资金仅有很少一部分用到贫困农户身上,是当前开发式扶贫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有扶贫项目如何切合当地实际、一些地区脱贫速度减缓、贫困的绝对人口数量还较大等问题。这预示着我国扶贫机制在“十一五”期间必须有所调整、创新,以提高扶贫的“精准度”。

  3月28日,全国扶贫办主任会议在四川南充市召开,如何解决上述种种扶贫工作中的
新问题,以实现“十一五”期间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的宏伟目标,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进入解决温饱、

  巩固温饱并重阶段

  从这次全国扶贫办主任会议中透露的信息来看,进入“十一五”期间,我国扶贫将由过去的解决温饱为主转入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并重的新阶段。

  首先,需要扶持的贫困群体数量依然庞大。按照我国现行的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68元的贫困标准,目前全国农村仍有2610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按照国际标准,我国的贫困人口总数仅次于印度,列世界第二位。

  其次,消除贫困的难度加大。目前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生产生活条件更差的地区。2004年绝对贫困人口居住在山区的占51.4%,而连续贫困的群体有76%居住在自然条件特别恶劣地区,有46%人均耕地不足1亩。

  而贫困地区的粮食安全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目前贫困农户和低收入农户的粮食消费量处于人均150公斤的警戒线上。据中国粮食经济研究会的研究,592个重点县中,有332个县不同程度缺粮,涉及人口近1.3亿。

  新农村建设是消除

  贫困的动力和载体

  据国务院扶贫办的调查统计,现阶段我国扶贫开发工作有四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脱贫成本增加。二是减贫速度减缓。上世纪80年代,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平均每年减少1350万,9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530万。2001年到2005年平均每年只减少112万。三是贫困人口分布呈现点(14.8万个贫困村)、片(特殊贫困片区)、线(沿边境贫困带)并存的特征。四是贫困群体呈现“大进大出”的态势。以2003年为例,当年有1460万人脱贫,同时又有1540万人返贫。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认为,消除贫困是建设新农村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贫困地区被排斥在新农村建设之外,或发展严重滞后,势必造成贫富、城乡、区域差距进一步扩大的后果。如果经过努力,占全国行政村总数21%的贫困村基本脱贫,就解决了新农村建设中最困难的问题。

  “贫困地区不可能一步建成小康村。但是,在‘十一五’期间必须解决贫困群众基本的吃饭、喝水、行路、用电、看病问题,解决全部孩子的九年义务制教育问题,不能等到几十年后再解决。”刘坚强调。

  “信贷扶贫”难题

  破冰之日不远

  “十一五”期间我国要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完成14.8万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在现阶段扶贫难度加大的情况下,除了国家进一步加大投入外,不断创新扶贫开发的新机制,让每一分扶贫资金都发挥最大的效益,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与财政性扶贫资金面临的矛盾相比,信贷扶贫资金面对的争议更为强烈。这次全国扶贫办主任会议上,辽宁、甘肃、陕西、河南等省均反映,目前信贷扶贫难以到村、到户的情况依然比较突出。

  问题的症结在于:扶贫贴息贷款的政策性和银行信贷商业化管理本身就是矛盾的。一方面农业银行负责扶贫贴息贷款的发放,承担政府赋予的扶持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的政策性责任,另一方面,农业银行作为商业银行,要求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而广大贫困户根本无法提供有效的抵押担保,因而也无法获得贷款,而贫困户还贷率低也造成银行不敢轻易放贷。

  针对这种现状,一些专家提出,现在中央每年下拨的扶贫资金在300亿元左右,其中信贷扶贫资金占了50%以上,国家财政每年还要拿出大量资金来贴息,如果信贷扶贫资金难以到贫困村和贫困户,有限的扶贫资源就难以得到最大的利用,因此,信贷扶贫方式该到了需要调整的时候。

  值得注意的是,从2004年开始,财政部在全国11个省、33个县开展了扶贫贷款财政贴息方式改革的试点,2006年将继续积极推进试点工作,由此看来,“信贷扶贫”这一难题离破冰之日为时不远。

  (据《瞭望新闻周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