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建设新农村干部是关键--邯郸千名机关干部到村任职的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08:51 河北日报

  谁来建设新农村?群众是主体,干部是关键。2004年8月,邯郸市选派1000名机关干部到村任职,一年多的基层实践和探索,使人们对此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记者近日赴邯郸采访,从基层一年来发生的变化,到下乡干部的切身体会和村民的评说,深切感受到下派千名“村官”到村任职所具有的重大意义,领悟到这项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的诸多启示。

  “千名干部活千村”破解“人才瓶颈”———建设新农村,基层需要钱需要物,更需要好干部、好班子

  2004年,邯郸市委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干部、班子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瓶颈。在剖析的30个后进村中,村党支部书记平均任期不足一年,不少村党员“轮流坐庄”,普遍存在文化程度、致富能力、群众威信偏低和年龄偏高等“三低一高”现象。

  后进村如此,先进村如何?在2003年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换届中,全市仅西部五个县(市)就有20多名任职多年的“红旗村”党支部书记落选,个别的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

  探索解决农村问题的良策,必须从干部问题上破题。当年8月,邯郸市委作出决定,从市、县两级机关选派1000名优秀干部到后进村任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

  为确保把最优秀的干部选派到农村去,市委严格选人标准,要求选派的干部必须是单位的工作骨干、科级后备干部、年龄35岁左右、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同时,严格考核机制和激励政策,任职届满、表现优秀的,可提拔为科级干部。

  一石激起千重浪。市直要选派200名机关干部,主动报名的达800多人。在竞争最激烈的市政府办公室,17名申请人员进行公开答辩,最终产生2名人选。千名优秀干部赶赴基层,为村级班子注入了新鲜血液。

  "有没有村干部管事,这效果就是不一样。"魏县双井镇野庄村村民王长儒,谈起一年多来的变化兴奋不已。这个村曾是谁提谁头疼的"烂摊子",支部班子处于半瘫痪状态,村委会也撂了挑子,村里街道高低不平,三天两头停电断水……群众怨气十足。

  恰在这时,魏县农业局干部陈爱云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她首先着手解决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危机"。得知村委会主任苑东河有威信、有能力,她就反复找他谈心,三顾茅庐终于请他重新"出山"。此后,他们在镇党委和群众支持下,调整了一名不干事的副书记,依法产生了一名村委会副主任。

  新班子建起来了,可面对十几万元外债,改变村貌谈何容易。为解决修路难题,陈爱云带头拿出3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并与其他干部一起向本村在外工作、经商的老乡求援。村干部们赴邯郸、跑省城、上京津,吃方便面、睡候车室,愣是靠着每天不到5元钱的生活费,筹措来45万元修路资金。当年10月工程开工,村干部们整日守在工地上,带领村民们出义务工。近3公里的三条主要街道竣工那天,村里热闹得像过年一样。一度对村里工作持怀疑态度的老党员王立信,亲手把一朵大红花戴在陈爱云胸前。

  类似的事还有许多。一年多来,广大到村任职干部选拔了580名党员致富能手,调整充实了400多个村班子,同时发展党员980多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300多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98%的村有了明确的发展思路,80%的村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初见成效,60多个原来上访严重的村实现了无越级上访。

  6000名致富明星彰显农民主体意识---建设新农村,必须依靠群众,尊重群众意愿

  3月22日,是个让邯郸县小堤村村民高兴的日子。这一天,村民们经过"海选",选出了新一届村委会正式候选人。选举大会一结束,村党支部副书记车寒梅就抓住机会,现场为村民们介绍了几个棉花、玉米新品种。大家争相咨询、索取资料,村委会大院一派喜庆气氛。

  而在2004年8月车寒梅刚来的时候,村里可不是这个样子。当时,村民们种植的400多亩葡萄遭受了双霉病,几乎绝收,这个只有700多亩耕地的小村阴云密布。车寒梅利用自己在农业局工作得到的信息,准备引导村民搞棉花育种。刚刚受重创的村民们犹豫不定,她没有硬推,而是联系了山东的专家进行讲解、指导,第二年村民们自愿种了100亩,收益比普通棉花高出2倍多。村民们服了,许多人纷纷找到车寒梅要求加入种植行列。

  "调结构,搞建设,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就像村委会选举一样,要让农民当好主人。"车寒梅感慨颇多。前不久,她结合在村任职了解到的情况,向县农业局提出建议---建立区域农技推广站,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让农民当好科技致富的主力军。

  建设新农村,必须调动起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一年多来,邯郸市下村任职干部通过建立农民夜校,聘请专家、农技人员到村讲课等形式,培训农民2.3万人次。这些村涌现致富明星6000多户,产业化经营带头人3000多名,党员和致富能人结对帮扶贫困户1.1万户,各村发展致富项目2000多个。

  依靠群众,难事不难。到馆陶县路桥乡曹庄村任党支部副书记的吴云峰对此体会颇深。这个村地处苦水区,群众多年来一直盼望打一眼深水井,但由于投资较大,一直不能如愿。在吴云峰建议下,村里决定召开干群恳谈会,集中群众智慧想办法。2005年3月间,乡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30余人,连续召开了3个恳谈会。一些村民提出:"邻村村情与咱们一样,是否可以联合打井。"村干部受此启发,很快与邻村达成联合打井协议。村子里又召开"群英会",商定好筹款渠道。当年8月,村民终于吃上盼望已久的甜水。随后,该村又通过恳谈会的方式,顺利解决了村后街300多米行路难问题。

  据统计,广大下派干部一年来与村民群策群力,修路1800公里,打井680眼。困扰许多村多年的行路难、吃水难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精乡壮村"凸显有力导向---让更多的优秀干部到建设新农村一线显身手

  千名干部下千村,不仅是搞活了1000个村。更重要的是,其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影响深远而深刻。

  大名县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机关减去了一大半工作量,出现了人才闲置、人浮于事的现象。而村干部却有相当一部分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思路狭窄。在全市范围的干部到村任职工作启发下,去年8月,大名县委作出决定,分期分批从乡镇机关干部中选派干部下村任职,充实建强村级班子,最终达到"一村一名国家干部"的目标。当年,从各乡镇精减人员中选拔的334名机关干部到村上任。

  总结干部到村任职的经验和大名等地的做法,一项全市范围内的"精乡壮村"工程启动。邯郸市委作出决定,在全市范围内选派乡镇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担任村级组织负责人。这成为该市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乡镇职能转变的一项重要举措。

  近日,邯郸市出台2006年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加强乡镇党委职能建设的"三个三分之一"目标:三分之一干部到村任职,三分之一干部到专业协会工作,三分之一干部留乡镇机关工作。此举将引导和激励更多的干部奔赴农村,到新农村建设的最前沿一显身手。

  本报记者 辛强 牛海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