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群鸟纷飞雷竹破土 新洲涨渡湖湖区生态焕然一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11:19 汉网

  (记者瞿凌云 通讯员吴红云) 新洲涨渡湖湖区村民变传统的化肥养鱼为生态养鱼,从湖中索取生存资本转向上岸拓展生存空间,湖区生态环境焕然一新,几十年不见的白天鹅重新回到了这里。

  为方便观鸟,世界自然基金委员会和新洲区阳逻街南山村村民一起,建起竹制的观鸟屋。昨日,观鸟小屋在村民的喜庆声中揭幕。

  站在高高的山坡上,南山村71岁的村民林冬谱指着家门口的涨渡湖,告诉前来参观的人们,“现在鸟多得叫不出名字来,有一种鸟前面是白的,尾巴是黑的,颈子长长的,以前从没见过。”

  林冬谱几辈人都住在湖边,他小的时候这里鸟很多,他常到湖边玩水捉鸟,后来很多鸟逐渐不见了,现在涨渡湖又回到了他儿时的光景,“冬天湖面上都是白的,不晓得鸟有几多!”

  1954年兴建挖沟闸后,涨渡湖与长江中断了联系,水面从20世纪初的255平方公里萎缩到现在的35.2平方公里。多年来,高强度的人工湖泊渔业方式,大规模池塘化肥养鱼和农业面源污染,导致湖泊富营养化和沼泽化趋势明显。3万多湖区居民,辛辛苦苦从湖区赚到了生活,但在人类不断挺进的同时,湖区大量鸟类和鱼种逐渐消失。

  有研究表明,因长期江湖隔绝和人工作业,涨渡湖鱼类由20世纪50年代的82种下降至2003年的46种。

  调整渔业模式,发展湿地生态渔业,成为涨渡湖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2002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汇丰银行长江项目选取涨渡湖为第一个示范点,与长江流域相关渔业管理机构、科研单位和社区渔民,共同探讨新型的长江流域渔业模式。

  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下,有关方面一家家上门做工作,指导村民由靠化肥养鱼转向饲料养鱼。村民童言顺说,几十年来,他和村里其他人一样都是用化肥养鱼,只是想着便宜,没有算更多的经济账,现在采用饲料养鱼,成本虽高点,但产量高了、品种优了,回报率也高一些,一亩鱼塘比过去还可多赚几百元。

  改变渔业方式的同时,世界自然基金会还引导村民开发替代产业,引入了适合此地种植的雷竹。在一片片盛开油菜花的土地上,一根根雷竹破土而出。阳逻街道办事处有关人士说,目前阳逻的雷竹种植面积约1000亩。

  据介绍,雷竹被誉为“素食第一品”,一亩地可产三四千斤竹笋,一年至少有6000元的收入,而成本只要1300元左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