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台商子女在厦就读今后免借读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00:00 东南早报

  厦门市2006年度教育工作暨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昨举行,厦门市教育局局长透露———

  早报讯(记者郭桂花)在昨天厦门市政府召开的厦门市2006年度教育工作暨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厦门市教育局局长赖菡首次披露了“十一五”期间教育系统的规划蓝图。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的教育发展定量目标是:25岁以上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
11年;学前儿童三年受教育率达95%;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9.8%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99%;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95%以上;每万人中高等教育学校在校生数600人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5%。

  此外,各级各类学校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名校、名师、名校长。小学教师中的15%—20%具有本科学历或相当本科学历,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达到85%以上,高中教师20%接受研究生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课教师40%以上达“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另悉,会上还对外公布了刚刚出炉的2006年《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将加快市属职业院校和区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组建校企合作型职业教育集团,建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制度,开展订单培养,加强职业学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校企联合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实行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对违反规定,随意招录未经职业教育或培训人员的用工单位给予处罚,并责令其限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回顾年教育投入43亿高考录取率达85.45%

  据介绍,2005年厦门全市教育经费投入43.35亿元,比2004年增长17.7%。重点教育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农村义务教育体系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已竣工66项,完成63%,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免除农民工子女借读费政策得到落实,共有11030名农民子女进入公办初中、小学就读,减轻农民工经济负担共1171.86万元。

  高考成绩继续在全省领先,全市12873名考生参加高考,共录取10910名,录取率达85.45%。从去年开始,厦门市率先在全国实行初中全部升学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举措,录取率达100%,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目前,全市有3.39万名教职工。厦大—曾厝、集美、翔安三大文教区建设全面铺开,已形成以文教区为标志的高等教育建设新格局,多项改革创新也大幅度推进。比如推进教育投融资体制改革,吸纳社会资本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推进办学体制创新,形成了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民办高校由“九五”期间1所增至目前17所;推进教育管理体制创新,下放了23所市属中小学的管理权限,实行教师全员聘用制、试行社会养老保险和人事代理制,推行教师职务评聘分开、竞聘上岗,改革校内分配制度;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成为全国首批38个国家级课改实验区之一和首批17个中考改革的城市之一。教育信息化建设突出,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到2005年,全市计算机配备的平均生机比已达到8∶1。

  展望采联合办学模式扩大招生台商子女就学免收借读费

  据介绍,今年将加快建设一流学校,形成高品位的厦门教育。一级达标学校将继续向周边四个地市招收优秀生源;中等职业学校将向闽西南地区,采取联合办学的模式扩大招生,争取为厦门市工业集中区和第三产业输送大批高素质劳动力。

  今年将在拓展对台教育合作交流方面有新突破,做好台商子女来厦就学的教育服务,目前正在制订台商子女来厦门就学服务新举措。从今年起台湾地区学生来厦门中小学就读,一律免收借读费,严禁收取赞助费,简化入学手续,享受与本市学生一样的同等待遇;将在一级达标完中和省级示范小学试办“台生班”,让更多的台湾学生在厦门市接受优质教育。

  此外,将进一步加强教育项目合作,特别是在职业教育方面,积极借鉴台湾先进的办学模式和管理经验,提升项目合作的层次。计划设立厦台教育交流专项资金,对台重点交流项目予以支持,对在厦台生给予奖励和扶持。

  从2006年起,城市中小学教师将分期分批到城市优质中小学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继续实行免收借读费政策,对接收农民工子女就学的民办初中、小学予以生均公用经费补助。确保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加快集美,翔安文教区的项目建设。

  另悉,厦门还将加大力度创建平安校园,确保师生和校园安全,力争全市75%以上的学校达到“平安校园”的标准。此外,从2006年起,厦门市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将增至30%;各类企业要依法承担职工培训经费,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提取教育培训经费列入成本费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