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社评:生态修复,给大自然一个“疗伤”机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01:09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不顾科学规律的做法不仅事倍功半,还留下了诸多恶果,一些地方生态环境不堪重负,急剧恶化,有的甚至到了惊人的地步。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生态修复是针对人为破坏而言,是人类进一步认识自然、检讨自我的事后弥补行为

  3月30日《人民日报》报道了甘肃两当县、内蒙古巴音舒嘎查村、北京门头沟区在生态修复方面取得的不斐成绩,由此将“生态修复”概念引入公众视野。

  近年来,不少地方植被被毁、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江河污染、空气污浊等生态恶化现象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生态恶化,有的缘于自然因素,如气候的突变可能使绿洲变成沙漠,而更多的则是人类某些不受节制的活动构成了对生态的极大破坏。

  曾几何时,由于不了解、不尊重自然规律,诸如开山造田、围湖造田、在水源极缺的沙漠中植树造林等种种做法被视为“征服自然”的“雄伟壮举”。然而,实践证明,不顾科学规律的做法不仅事倍功半,还留下了诸多恶果,一些地方生态环境不堪重负,急剧恶化,有的甚至到了惊人的地步。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生态修复是针对人为破坏而言,是人类进一步认识自然、检讨自我的事后弥补行为。

  按照通常解释,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近年来,不少地方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耕还湖等措施,就是基于顺应自然规律,立足于生态的自然修复,以化解生态危机。一些地方因此使自然生态环境重现生机。比如,内蒙古巴音舒嘎查村在严重退化的土地上实行禁耕禁牧,使其自然恢复,而集中高效生产饲养牲畜所需饲料,终于在几年后使大面积的天然草地获得喘息,重现生机。

  更为重要的是,在生态修复的实践活动中,人们增强了对生态环境的自觉保护意识。比如,在四川九寨沟,原来的藏民祖祖辈辈“靠山吃山”,在发展起生态旅游后,这里的藏民变成了生态系统的维护者,大面积的森林靠自然力重现生机。

  大自然以其宽阔的胸怀养育了人类,人类也以自己的智慧改变和美化着自然。但是,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必须遵循一个前提,即顺应自然规律,科学且适度。任何违背自然规律,一味攫取甚至灭绝性的开发,只会加快生态环境的恶化,最终招致大自然无情的报复。而且,即使是生态修复也不是万能的,有时被破坏的生态就像灭绝的珍稀物种一样,失而不可复得,难以修复至原貌。

  生态修复,给大自然提供一个“疗伤”的机会,是一个关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要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从人工建设为主向自然恢复为主转变,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趋势。”这要求我们要积极倡导尊重自然,珍惜生态资源,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对生态环境的事先保护上,避免陷入“先破坏、再修复或治理”的困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