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面临“三难”问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07:52 扬子晚报 | |||||||||
日前,中国社会调查所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之后的发展前途没有目标;41.7%的大学生表示压力来源于自身期望。 本报讯记者走访南京一些高校发现,在这一组刻板的数字下,大学生就业难、定位难、适应难等现状,应该引起学校、学生、社会多方面的反思。
名牌高校本科生毕业卖手机 记者日前从南京一所名牌高校某系了解到,该系本科50名毕业生,目前的就业出路大致如下:18位学生考研保研、9名学生已经签约工作,其余的学生都还没有落实工作。在这9名已经找到工作的学生中间,有一位李同学和南京某家电卖场签约,毕业之后将在手机柜台卖手机。尽管对自己的这份工作有很强的失落感,但他认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告诉记者,自己同班那些没有找到工作的同学,大部分都已经放弃了努力,就等着卷铺盖离开学校的那一天。李同学最后告诉记者:他打算先工作几个月,然后再着手考研或者考公务员。 好工作不珍惜离职为考公务员 看来和李同学抱有同样想法的毕业生还真不在少数。记者日前和一家超市卖场的相关人士聊天时获悉,这家外资超市对于应届毕业生的招聘还确实有点“头疼”。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每年他们都向应届毕业生提供几百个就业岗位,不仅各种社会保障一应俱全,在薪酬、培训、未来发展上都还是很有竞争力的。但是很多人往往一年都没有干满,就匆匆离职。其原因大多数是觉得超市业比较辛苦、和自己的就业理想不匹配。问及离职大学生的去向,这位负责人双手一摊:“大部分人都说要去考公务员,其次是考研。” 本科教育应从精英式转为实用型 对于目前大学生就业的种种现状,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王强教授认为,从大环境上看,就业岗位相对稀缺,是将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从中环境来看,最近几年就业形势在不断变化,但是大学的教育方式却没有什么变化。本科仍然实行的是精英式教育,不能契合社会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有数据表明,目前全国的研究生招生总数,已经和15年前的本科生招生总数大致相当。这也要求大学的精英式教育必须后推;从小环境上看,现在的大学本科毕业生,都是独生子女一代,面对挫折以及激烈的竞争,抗压抗打击能力相对偏弱,家庭和个人的期望值却在不断增长。王老师认为,社会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还应该进行更多的引导,不应该给工作贴上标签,而应创造多元化的价值观。(金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