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博客要不要“看门人”——博客现象反思之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09:54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记者邵岭

  博客需不需要“看门人”?这似乎不是个问题,却又越来越成为一个问题。

  说它不是个问题,是因为自博客问世后,使得信息发布权不再仅仅掌握在一小部分媒体人手中,博客将话语权赋予了广大平民。每一个网民都可以方便快速地建立自己的网上
空间,以任何形式发表任何内容的信息供所有人共享与交流,没有中间环节,也不受任何控制。也正是因为这样,博客才拥有了蓬勃的生命力。有人说,世界上每四十秒就有一个人建立了自己的博客;有统计显示,从去年3月以来,全球博客的数量已经增加了3倍。

  然而,当越来越多掌握了话语权的平民不甘于仅仅分享自己的生活体验,而是向着平民新闻工作者这一角色转换的时候,博客的江湖就不再太平了。

  由于不用经过审查,博客可以在第一时间把传统媒体过滤掉的或是尚未发现的大量信息传播出去,这使得博客在新闻传播上有了天然的优势。这方面的例子,最著名的就是1998年,世界上第一条关于克林顿和莱温斯基有染的报道不是出现在传统媒体上,而是出现在一个博客上。在国内,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发生地震,最早对这一消息进行报道的也不是传统媒体,而是博客。

  缺少审查和过滤博客信息真伪难辨

  然而,也正因为缺少审查和过滤,博客不可避免地成了人们可以不负责任说话的场所。对于职业新闻工作者来说,职业道德约束着他们的报道行为,审查制度保证了其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但对于平民来说,这些约束和保证显然无效:在博客上,攻击乃至诽谤轻而易举。不久前,南京大学副教授陈堂发发现自己被指名道姓地在博客上辱骂,愤而起诉,成为“中国博客第一案”,至于那些借博客广为传播的虚假娱乐新闻更是数不胜数。人们原来希望博客能提供更多获得信息的渠道,后来却发现自己被各种真伪难辨的信息弄得找不着北。

  虽然有观点认为,各项关于言论尺度的法律条款对于包括博客在内的网络媒体同样管用,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没这么简单。博客上的发言多为匿名,而博客网站又大都有免责协议,声明博客内容不代表网站立场。一旦受害者要追究责任,在追查发帖人这一环节上,就会面临技术方面的种种障碍。

  混乱的真正开始传统媒体下载博客新闻

  但是,只有当传统媒体也将博客作为重要的新闻源,且不加证实就直接传播,才是混乱的真正开始。要知道,博客原本就是一种实现虚幻言论自由的方式,言者姑妄言之,听者姑妄听之,人们仍然依赖传统媒体来获得权威可靠的信息,并依靠传统媒体的报道来做出判断。然而眼下,越来越多的职业新闻工作者懒得做深入细致的调查求证,直接从博客上“下载”信息了事。某某明星得绝症了、某某明星堕胎了--这些事后被证实是虚假的消息,哪个不是经传统媒体散播后才成为热点,掀起轩然大波的呢?更不用说木子美和芙蓉姐姐,如果没有传统媒体大张旗鼓地跟进,她们怎么可能大红特红,从小众的娱乐变成大众的“恶搞”?

  由此看来,博客要不要“看门人”姑且不论,传统媒体看好自己的门,才是当务之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