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保护古城泉州首次“拆多建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7日00:00 东南早报

  拆2.3万多平方米,建1.8万多平方米

  □早报记者赵伟江海苹

  作为旧城改造中最重要的节点之一,钟楼片区保护建设工程(以下简称钟楼片区改造)为市民所关注。

  4月4日,记者走访了钟楼片区,从指挥部了解到:钟楼片区改造是泉州历史上第一个“拆多建少”的工程(拆2.3万多平方米,建1.8万多平方米)。

  重点:保护名城降楼层

  “东西塔,东西塔,看、看。”从东街而西,距钟楼几十米的地方,同事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喊了起来。原来,在改造前,西街口五层高的一排楼挡住了东西塔的视线,所以现在的景象令老泉州的同事兴奋异常。

  钟楼片区改造分指挥部工程部负责人曾广昌称,这一点变化可不容易,楼层降下来,可是下了大决心、花了大力气。

  据了解,在旧城改造中一般是“就地平衡”原则,新建面积都是超过拆迁面积的。这次钟楼片区改造,拆2.3万多平方米,建1.8万多平方米。

  “泉州第一次,创造了历史。”曾广昌介绍,市委、市政府坚持名城保护的连续性和体系性,以“保护为本,改善为策”为原则,七易改造整治方案,将楼层降了下来,并实现了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

  钟楼片区在古城区中心地带,建国后,修建了泉州饭店及机关职工楼等几幢五六层的“高楼”。

  为恢复古城建筑体系,改造后的建筑物以三层为主,局部二层并进行适当的进退,建筑高度底层4.2米,二层3.3米,与古城区的建筑高度接近。补偿的面积少于拆迁的面积约5000平方米,最后政府贴资上千万元。

  “这下开阔多了。”东街口一家小店的店员说,“看起来也通气多了。”

  曾广昌说:钟楼片区是连接东西街、中山路的节点,是古城改造的重中之重。改造后,环境得到改善,缓解了人口、交通、基础设施等压力。

  现场:店租有的过万元

  红色的窗、乳白的墙、尖顶的屋,眼光洒下来,店员们陆续开了店门,怎么也无法将现在的这个地段与记忆中的灰暗交通死角联系起来。

  指挥部的工作人员介绍,沿街是西洋式骑楼,中西合璧,以风貌的完整连续为原则,以中山中路、南路的建筑为蓝本,以连续中山路原本被中断的钟楼至威远楼段的风貌。

  “强调亲和力和人居环境。”工作人员介绍,“古城主要还是南建筑风格,集中表现在小巷、小街坊、小院落。”

  旁边一家泉州知名品牌的美容美发连锁店正在装修。“过两天就开业了。”装修的1位头儿说,“现在漂亮多了,老板就将店开过来了。”

  “现在这里的店面租金比以前高多了,有的超过了万元。”曾广昌说。

  这个说法得到了店面老板们的证实,“是啊,租金一平方米要200多元,这些店面大的有50多平方米。”

  我们看到了当初采访过的西街业主林大本。

  如今,他将自己当初的报摊摆到了影剧院前的广场上。他买了一个店面,并回迁了两套住房。

  “我们家族五兄妹,当初的祖屋是252平方米,每个人可以选一套五六十平方米的新房子。”林大本说。

  据介绍,新建的房价已经到了5000元/平方米。

  曾广昌称:“这个地段房价高主要是地段好,附近就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医院非常近,现在改造后交通也相当方便了,加上有特色的房子,让人觉得适宜生活。”

  “以前我们这个小巷只能过摩托车。”鲤中街道文化中心门卫大爷谢养文说,“现在可好了,宽了一半多,小车也可过了。走起来心里亮堂多了,里面的光线也好多了。”

  泉州影剧院许经理说:“建于1959年的剧院是泉州历史的一个标志,如今周边的环境更好了,希望更多的人来看电影。”

  影剧院外东侧是地下停车场的入口,下面整齐的停车位已经规划好了。

  “地下停车场4008平方米,能停100辆车。”分指挥部工作人员介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