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工作在上海家庭在台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7日00:00 东南早报

  ———周令飞的“明白”生活

  □早报记者苏丽艳

  周令飞先生致力于公益性的鲁迅宣传工作已4年有余。2002年,鲁迅发展中心成立,他担任中心主任。

  “我现在大半年的时间是在上海,因为工作在那里。”周令飞有一对可爱的千金,她们和母亲一起生活在台湾。虽然如此,周令飞并不感到寂寞,“工作挺忙,朋友也挺多,我这个人还爱没事找事:可以一个人去看电影,也可以一个人去蹦的;喜静,也喜闹;能够接受现代化的一些产物,对古代的文化遗存也情有独钟;有时粗旷,有时也细腻”。

  也许,这种极具兼容性的性格,正是遗传自他的祖父鲁迅先生吧。

  有意拍摄文艺类连续剧

  周令飞说,鲁迅发展中心常年在做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宣传鲁迅。该中心还长期向与鲁迅有关的学校颁发鲁迅青年文学奖,意在激励青少年尊敬母语、学习语文、独立思考。

  “我们也做一些出版和影视拍摄方面的工作,以前主要以鲁迅题材为主,现在也有涉及其他方面的。”周令飞称,目前他们正在筹划拍摄一部有关鼓浪屿的连续剧。曾因被称“鲁迅孙子”备感压力

  年轻时的周令飞是个“难管”的人。曾经因为被称为“鲁迅孙子”而备感压力。

  “小时候无所顾忌,没有感觉,到了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就感觉到作为鲁迅的孙子所必须承受的压力了。”周令飞觉得自己被带入一个框框里,“可能只是一个坐姿不太端正,旁人就会认为,是鲁迅的孙子,就不能这样。”

  “还有,‘孙子’这一措辞也是我所不喜欢的。”周令飞说,曾经有一段时间,当别人以鲁迅的孙子来介绍他时,他就会开玩笑地说:“我爸爸的爸爸是鲁迅。”

  鲁迅式的幽默可见一斑。

  “年轻时之所以会因为自己的身份感到压力,底气不足也是原因之一。”周令飞表示,年轻时做的一些事情在世人看来是“拜金”的、“功利”的,现在,自己从事宣传鲁迅的公益事业,“到底也算是对得起祖父,腰杆也硬一点了”。

  “活明白了,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了,压力自然也就没有了。”这是周先生的原话。不要求女儿读鲁迅

  周令飞的一对千金,一个念大三,一个念高三,都在台湾。

  “她们还没怎么接触社会,但在同龄人中算是比较懂事的了。”周令飞希望女儿能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成长,从不要求她们读鲁迅,因为父亲也从未这样要求过他。

  “鲁迅的宣传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我们希望有血脉联系的亲属所做的这项工作能一直延续下去。”周令飞对于将来由谁来接替这项工作也存有担心,但他仍然希望女儿能够“通过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产生原动力”。

  鲁迅是和蔼的教育家

  周令飞更愿意将鲁迅的形象定位于“和蔼可亲的教育家”。

  “普及鲁迅,是我们开办鲁迅发展中心的初衷。”周令飞说,20世纪,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鲁迅的研究工作比较多,但普及工作却不足,致使青少年对鲁迅的认识不全面。

  他认为,鲁迅不单是一个斗士的形象,“他对社会、对家庭负责,是一个明明白白地活着的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