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言论:哗众取宠的“国学短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7日00:02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谁都可以在国学这个冠冕堂皇的名义下,为我们的国粹献上自己的敬意和铜板。至于国学是否真能得以弘扬,那就另当别论了

  据报载,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乾元国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北京大学乾元国学教室———短信版”已于4月2日正式开播。手机用户每月交10元学费,就可每天“聆听”北大哲学系教授讲述我国先圣先贤的德行和智慧等国学理念。

  乾元国学教室有关负责人向媒体传播的这个消息乍一听确实很有创意、很时髦,加上媒体的一番热炒,向百姓普及国学、让国学搭上时尚快车的大好事就算是定了性了。不过,稍加分析便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手机短信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传播博大精深的国学?据说,“国学短信”不仅有“经史子集”中的精髓语句,还有国学大师们的剖析解释。试问:十分有限的手机短信承载得起国学要义加剖析解释吗?充其量也就是国学的只言片语。况且,真正热爱国学的人,谁会放着经典著作不读,而去花钱订购支离破碎的摘录。而赶时髦的人也只能获得一些皮毛的东西,得不到国学的真髓。

  近来,沉寂多年的国学突然大红大紫大火大热。去年一年,北京一下子冒出五六家“国学”教育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国学院并开办“国学论坛”,面向全国招生。福州等地也纷纷开起了“国学讲堂”。许多企事业单位还提出要为员工“集团订购”国学课。据了解,去年北大哲学系开创乾元国学教室后,短短的几个月里,招收了两期三个班,出现了供销两旺的情景。很多企业老总是坐着飞机到北京参加国学班学习的。

  国学热是一件大好事,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后继有人,我们的“国粹”在新世纪还能发扬光大。但如果你了解了事情的另一面,这份欣喜就要大打折扣了。据媒体披露,时下国学的标价贵得令人咋舌,“乾元国学教室”一年的学费竟达2.4万元,是工薪阶层的人一年的工资。培训机构国学班的讲课,一次居然收费800元(不知辛苦教授国学的“国学大师”们能够拿到多少)。国学从灰头土脸的历史遗物,摇身一变成了豪华旅游、金丝美容这样的当代高消费项目。只有企业的大老板能够一掷千金,坐着飞机追赶国学的时髦。我等草民银子不够,进不了国学的高门槛,玩儿不起这高雅的游戏,只好望国学而兴叹。幸好,还有人想着我们草根一族,创立了国学的“短信版”,只要手机在握,便可分享前贤和大师们的零星智慧。不过,喝汤也是要付费的。

  “国学短信”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然而,如今的君子德都不那么厚了。国学热在厚物薄情中变了味儿,从高雅的追求变成了商战的盛宴。国学热出了一个巨大的商机,从腰缠万贯的大老板到囊中羞涩的小职员,谁都可以在国学这个冠冕堂皇的名义下,为我们的国粹献上自己的敬意和铜板。至于国学是否真能得以弘扬,那就另当别论了。

  国学是我们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每一位炎黄子孙都应该从小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终身研读不止。事实上,我们的小学、中学、大学课本都按照不同程度收入了国学的内容。国学本不是什么“新大陆”。如今,社会上急火火地大兴国学建设,高收费狂补恶补国学,追随者趋之若鹜,国学似乎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不是很反常的事吗?国学热在很大程度上是浮躁和急功近利所催发的,它的轻狂虚华与国学的沉稳坚实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样的国学热只能让国学蒙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