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海口:“商业间谍”搅乱名牌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7日00:41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本报海口4月6日电(记者赖志凯 实习生王凡)“三天,就三天,我刚进的货就有仿冒的了!”今天上午,海口市一名代理商愤愤地对记者说。

  这名代理啄木鸟品牌服饰的郑姓代理商说,最近,一些小服装厂或家庭小作坊盯上了一些知名品牌服饰,并派出了“商业间谍”。“间谍”通过刺探服装式样,仿制品牌服饰,并形成了一个仿制名牌的市场。这个市场让一些品牌代理商苦不堪言。“客人到品牌店看
好式样,然后直接去仿制名牌的小店铺,在那里准能以较低的价格买到仿制品。”

  郑先生拿出一件米黄色的针织背心说:“这是我5天前从台湾发来的货,定价170元人民币。但两天前就在别的地方发现仿制品了。”

  他领着记者来到离他的店面不到500米的另一家商城。在位于解放西路的一间铺面里,记者看到,店门口一个衣架上就挂着一件米黄色的针织背心———无论从颜色还是到款式,都和郑先生的那件极为相似,但面料的手感和做工远不如原件细致。顾客在这些店铺里购买仿制品,通常不到50元就能成交。

  一件新款衣服能这么快就出现仿制品,是因为“商业间谍”起了作用。这些人经常光顾一些品牌服饰店,瞄准最新、式样最好的服饰,或光看不买,或买一件回去仔细研究,隔天就能生产出类似的服饰。

  记者采访了海口市解放西路、大同路、龙华路的数家品牌服饰店。几乎所有的代理商都表示,他们的店里时不时会有这种“商业间谍”光顾。

  对此,这些代理商表达了像郑先生一样的气愤。但是更多的时候却只能婉言劝说这些“间谍”离开。“来的都是客,要是当着那么多的顾客赶他们出去,我们的生意也没法做了。”一位服饰店老板解释说。

  在海口市大同路泰龙城一家代理香港服饰的服装店,记者看到玻璃门上贴有“同行勿访,面斥不雅”的字条。

  据代理商们说,派出“商业间谍”的主要是一些小服装厂或家庭小作坊,他们没有专门的设计人员,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就靠仿制畅销品牌服装来生存。

  “我国法律对‘商业间谍’还没有明确的界定,再加上不少品牌服饰还没有申请专利或技术保护,所以目前只能从商业道德上给予谴责,法律暂时还拿它没办法。”北京翔实律师事务所的郭兴昌律师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