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七成患者大小病都到大医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7日01:46 重庆晚报

  

七成患者大小病都到大医院

  社区医院已经在很多地方生根发芽,让不少患者得到实惠。(新华社)

  核心提示

  今天是第57个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把今年的主题定为“通力合作,增进健康”,旨在宣传目前世界各国面临的医务人员短缺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

  就医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有此经历:偶染感冒到大医院去看病,即使不输液,一来一去恐怕得耗上半天,花钱就更不用说,动辄数百元。老百姓总结了一句话“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现在是得病容易看病难。”

  10年前,当这个问题初见端倪,我国就引进了国外的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方便群众就医,提出“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的观点,化解这个矛盾。如今,悄然兴起的社区医疗机构虽已在许多地方生根发芽,但情况并不尽如人意,离当初的目标相差甚远。

  日前,本报特别联合重庆康联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开展了主城6区“社区医院满意度调查”,对目前我市社区医院实际运作效果、市民看病方式、市民看病需求等进行剖析。

  本次调查,在主城六区采用定点拦截的方式,共抽取有效样本200个,涵盖16至70岁市民意愿。调查内容包括患者选择社区医院的原因,社区医院优势和劣势,哪些人在社区医院看病,对社区医院的建议,等等。

  调查显示,200人中,选择社区医院看病的只有22人,大病康复期愿待在社区医院的仅4人。到过社区医院的174人中,多数是去看普通伤风感冒之类的小毛病,得了稍重一点的病,超过半数的人都去了大型综合医院。多数市民表示,“宁睡大医院过道也不愿住小医院”。

  调查1

  年轻人看病多选大医院

  被访问者中,当自己或者亲友需要医疗服务时,会选择或推荐社区医院的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27%,大多数人选择或推荐大型综合医院,占总人数的比例为55.5%;选择或推荐专科医院的人占总数的比例为15.5%。年轻人和儿童有病基本都选择去大医院,部分中老年人想去社区医院看病也由于家人的担心而改去大医院。

  调查2

  大医院看病相对价格高

  此前,市卫生局对18所市级医疗机构、5所部队军医大医院去年上半年诊疗费用情况进行统计,市级医疗机构每门诊病人平均费用185元,每住院床日平均费用510元,每出院病人人均费用6813元。部队及军医大附属医院门诊平均费用201元,每住院床日平均费用668元,每出院病人人均费用7999元。

  提示,市卫生局最近关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统计显示,每门诊病人平均费用仅为57.1元,每住院病人平均费用仅为1204.6元,远远低于大医院。

  调查3

  社区看病多是中老年人

  本次调查选择社区医院人群中,其中男性占57%,女性占43%;在被调查者中40岁以上的人所占比例较大,接近70%;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占总数的63%;个人月收入集中在2000元以下,所占比例为85%,家庭月收入集中在1000-4000元,所占比例为76%。由此可以看出,选择社区医院的人群集中在:中老年人、低收入、低学历的人群。

  调查4

  社区医院信誉度较低

  患者选择社区医院的原因。在被调查者中,就医方便、收费合理、服务态度好三项所占比例较大。这与市民图方便的心理是一致的,从上面也可以看出,到社区医院看病的一般是小病,市民不愿意舍近就远。

  被访者对社区医院的地理位置、医师服务态度、护士服务态度的评分较高,这与“患者到医院看病的原因主要是就医方便、服务态度好”相吻合。被访者对医院的饮食、药品质量、医疗技术、医院信誉度、知名度评分较低。

  社区医院就医方便、价格相对其他医院便宜、收费合理、服务态度好、药品价格便宜实惠等,其中就医方便、价格相对其他医院便宜这两项所占比例最大,达到总数的75%左右。市卫生局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主城区城市居民到达最近医疗点在1公里内看病的占75.8%,步行20分钟内到达者占82.6%。

  调查5

  私人诊所也来抢饭碗

  据了解,目前全市已建成13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建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多数社区医院“门庭冷落”,床位使用率远低于80%的国家标准,而且多数的社区医院靠租房经营,缺乏基本的X光机和B超等设备。

  调查显示,市民普遍对社区医院缺乏信心。认为犯了错误的医生才会被派到社区服务,医疗技术不高,同时认为社区医院连基本的X光机和B超、心电图都没有,看病没保障。另外,多数社区医院晚上不营业,市民认为看病不方便。其中医院医疗技术不高/不先进、医疗设备不齐全/不完善、医疗设备相对其他医院陈旧落后这三项所占比例最大,达到市民对社区医院不满意原因的80%以上。因此,有45.5%的被访问者认为,私人诊所是社区医院的主要竞争对手。

  调查中,认为应该提高社区医院医疗技术、完善医疗设备、降低医疗费用、改善医疗环境的市民占接受调查人数的50%以上。

  编后

  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大医院不堪重负,社区医院门可罗雀。生意火爆,自然舍得投入;生意惨淡,只好开源节流。如此恶性循环,社区医院面临沦为鸡肋危险。

  建立社区医疗体系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从大医院将一部分病人分流出来,这就要求社区医院在疾病治疗上有独立应对的能力,如按现状,社区医院只能是一个“中转站”,最终只能成为大医院的附属物。

  大医院的“患者通吃”是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只有社区医疗体系的崛起,才能打破这种现状。关键问题是,社区医疗这棵小树苗如何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而不是成为长不大的“小老树”,就需要我们考虑了。

  敬请关注本报后续报道。

  记者 许泉网络编辑:甘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