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打工家庭婚姻危机害苦老人(图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7日02:13 重庆晚报

  

打工家庭婚姻危机害苦老人(图文)

  蒋婆婆为打工儿子在家忙里忙外

  核心提示:1298个家庭组成的一个行政村,就有800余家庭属于夫妻一方或双方在外务工。在这些打工之家中,半数以上家庭在闹婚姻危机———记者昨日对永川市何梗镇沙坪
村走访后有如此发现。有关专家表示,解决危机的方法是全社会都来参与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丰富其精神生活。

  案例1

  婆婆为孙女当“爹妈”

  71岁的蒋光清是沙坪村7社人,村干部称她10来年一直为孙女当“爹妈”。记者昨日来到她家时,看到老人正在锄地。蒋婆婆称,她有三个儿子,两个儿子在外打工多年,从未回家看望,小儿子是死是活都不知道。大儿子和媳妇在1995年到遵义打工,只几个月的时间,儿媳妇就把丈夫休了,并丢下2岁的女儿远嫁江西。大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她既当爹又当妈,把孙女带到12岁。

  蒋婆婆平日里靠喂点鸡鸭维持家庭开支。前几天,她去赊了40只小鸭,她求菩萨保佑今年不要再被偷了,并希望能卖点钱好给孙女筹下期学费。去年5月,强盗偷了她家15只鸭、5只生蛋的老母鸡,婆孙俩连吃半月咸菜,买盐巴的钱都没有。孙女抱怨说:“婆婆,两个多星期没吃盐巴,走路都没得力气了。”后来幸好大儿寄了30元钱回家,才度过难关。

  沙坪村主任宋世彬称,蒋婆婆家确实穷,前年村里照顾她,帮忙让婆孙俩用上电灯。她的孙女现读小学六年级,成绩很好,还是班长。去年11月的一天晚上9点多钟,他们到蒋家打禽流感预防针时,看到女孩一边做作业还一边烧火煮猪草。看到此情景,他心里酸溜溜的。

  案例2

  妻子有外遇休病夫

  谢明有了15年打工工龄,去年因患肺结核回到家里。曾经一同在外打工的妻子回家后与他离婚。

  据谢称,他和妻子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一起到厦门打工,他做泥水匠,妻子在私立幼儿园当幼教。本来他们夫妻关系很好,但在2000年他生病后,妻子就开始疏远他,两人关系逐渐淡漠。2003年开始,他到厦门岛外打工,开始和妻子分居。今年春节,法庭通知他说是妻子回来起诉他离婚,他当时感觉是天突然塌下来一样。后来听到同在厦门打工的亲戚告诉他,他的妻子在厦门已经和一个外省人好上了。

  谢说,他后来也想通了,要离也可以,自己这些年打工挣了10多万元都交给了妻子,只要妻子把这些钱还给他就离。今年2月,法院审理后判决他们离婚,同时因打工收入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而他们在打工期间花了几万元修了楼房,法院考虑到谢的条件相对较差,在分房时比谢妻多分6间。

  相关新闻

  沙坪村主任宋世彬称,全村1298个家庭,夫妻双方在外或单方在外打工的占三分之二。据统计,离婚14对、20多对已闹得水深火热,还有400多对在闹矛盾,婚姻陷入危机。这种现状给行政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和障碍,他们组织打工仔进行专业培训,很多人不愿意回来;村里修公路需要村民出资,找到留守在家的一方,他们就说没钱,喊找在外打工的丈夫或妻子拿。

  永川市法院第四人民法庭副庭长李正辉称,他们法庭下辖包括何梗在内的五个农业镇,人们只有靠打工增加收入。今年一季度,该庭已受理离婚案件107件,其中90%是打工之家。

  重大健康教育中心主任王浩分析认为,这是社会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的反映,是社会发展、农村教育未跟上的必然结果。打工仔们虽然在外面的世界里提升了观念,但没学会沟通技巧,一旦家属与自己想法不合拍,就会导致婚变。

  他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是提高打工仔的文化素质、提高思想认识、丰富精神生活。尤其是用人单位,可以开办打工者学习班、开打工者运动会等,还可以请志愿者对他们进行社会教育。

  记者 罗彬文/图网络编辑:甘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