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文莱公主来宁拜谒600年前祖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7日02:24 现代快报

  

文莱公主来宁拜谒600年前祖先

  图片说明:昨天,文莱达鲁萨兰国玛斯娜公主(前左二)来到南京浡泥国王墓,为中国-文莱友谊馆揭幕。快报记者泱波摄

  公元1408年,年轻的縨泥国王因为向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随郑和航海船队来中
国访问,不幸病逝,安葬在南京石子岗。

  598年过去了,又是清明时节,长眠于中国的縨泥国王终于迎来了家乡第一位拜谒他的亲人———现文莱国苏丹长妹、外交和贸易部无任所大使玛斯娜公主殿下。昨天上午,玛斯娜公主还亲自为“中国-文莱友谊馆”揭牌,由此拉开了中国与文莱正式建交15周年纪念活动的序幕。

  神道,享受帝王的待遇

  上午9:20,一辆超长奔驰车停在了中华门外石子岗古浡泥国王墓前,年逾六旬的玛斯娜公主一袭海蓝色绸裙,外罩黑色外套,头上裹着蓝色印花的丝绸头巾。没有繁琐的礼仪,只有简单的问候,在许慧玲副市长的陪同下,公主夫妇一行开始了拜谒行程。

  沿着悠长的山道前行,两边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山坡上开着一些不知名的白色野花,微风吹过轻轻摇摆着,像是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在山道拐弯处,有一处碑亭,翻译向公主介绍,这里矗立着的就是浡泥国王墓的墓碑,上面记载着当时国王的来访、生病、逝世以及明成祖如何厚葬国王的详细经过。这块墓碑经历了近600年的风雨,如今已经断裂残破,上面刻写的碑文也已模糊不清,玛斯娜公主凝望墓碑,轻轻抚摸着龟趺,久久不愿离开。

  从碑亭出来,就进了神道。神道由青石砖铺成,两旁还排列着不同的石刻。翻译特别向玛斯娜公主介绍,“这两边站立的石刻有石马、石马夫、石羊、石虎、武夫,一共有5组,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这种神道只有‘王’才能享受!”

  亲人,迟到了598年的拜谒

  走过神道,浡泥国王的墓冢就在眼前,但玛斯娜公主的脚步却放慢了。随行人员告诉记者,虽然从1991年中国与文莱建交以来,已经有文莱国的王室、大臣等来过古浡泥国王墓拜谒,但是作为国王的直系亲属,玛斯娜公主还是第一人。

  走上台阶,眼前是一个方形的墓地,墓碑上清楚地刻着“古浡泥国王之墓”。就在玛斯娜公主端详之时,许慧玲副市长介绍说:“这个墓碑上方刻有两条龙,在中国,龙是帝王的象征。”

  雨花台区文化局的人员告诉记者,浡泥国王病逝时,明成祖异常悲痛,“辍正朝三日”,追谥他为“恭顺王”,下葬时不仅享受了帝王的待遇,而且还在当地选定了3户人家作为国王墓地的守护人……

  站在墓碑前,玛斯娜公主夫妇以及随员们都不约而同微微低下头,他们把双手交叠、掌心向上放在腹前,嘴里轻声念着马来文,神情安详。翻译说,同中国传统的磕头不同,这是文莱特殊的拜谒方式,为逝去的人祈祷。

  友谊馆,30件珍贵的礼物

  玛斯娜公主此行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中国—文莱友谊馆”揭牌,它与浡泥国王墓仅百步之遥。为了展示文莱的民俗风情,文莱国家博物馆特派两名高级馆员送来了28件礼物。玛斯娜公主这次还带来了两件相当贵重的礼物,一件是叫“永萨拉特”的金丝织锦,只有在皇室、国家庆典以及婚礼上才能穿戴。另一件礼物是一套银制乐器,包括编钟、锣等。

  玛斯娜公主说:“古老的中国人对不同客人都能放开怀抱,正是这种开放的态度,点燃了我的先辈们的想象力,让他们不畏艰难去寻找蕴藏在那遥远陆地上的知识……这座墓的历史也是两国友谊的见证。”

  【揭秘】

  48年前一段残碑引出湮没王陵

  1958年5月12日的下午,南京市文物工作者在铁心桥乌龟山南麓进行文物普查,经农民指点,发现了匍匐在山阳的一个巨大龟趺。龟趺旁边的草丛中,卧有一段残碑,碑文大部分已模糊,但依稀可辨认出“葬王于安德门外之石子岗”,“器皿及金银锦绮,钱币甚厚,赐王妻”、“浡泥国王去中国”等字迹。第二天,文物工作者又在墓前的水沟里,发现了另一段残碑。经文物工作者反复查证史料,终于确定此墓便是在历史中一度“湮灭”的古浡泥国王墓。

  1994年,文莱历史研究中心主任、苏丹文化高级顾问陛亨·贾米尔在考察后得出结论:确认病逝于南京的麻那惹那乃就是1402年至1408年在位的文莱第二世苏丹。快报记者都怡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