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AIDS检测你做了没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7日02:24 现代快报

  28岁的南森(KeithNelson),来自美国波士顿,是南京医科大学的英语外教。教学之余,南森带领着他的250名学生,成立了名为“因爱盟”(The NJMUAIDSAl-liance)的组织,义务宣传预防艾滋病。

  南森说,他来中国后发现,很多人认为做艾滋病检测是见不得人的事情;而在美国,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经常听到“你做了艾滋病检测吗?”

  (一)

  南森像个大男孩。当有些词语用中文表达不清楚时,他会挠挠头,暂时停顿下来,一边翻着词典,一边呵呵笑着说:“不好意思,对不起。”但当谈到艾滋病的话题时,他就没有了停顿,流利地讲述着自己对“艾滋病”的看法。

  毕业于美国TUFTS大学的南森,主修文学。2005年1月,他想学习了解中国文化,就离开美国飞到了南京。他来中国以前,曾从事过孤独症的基因研究和志愿者的工作;他在非洲、阿根廷工作时,发现南非等国家的艾滋病现象非常严重。但当时并没有想到,他会在中国开展艾滋病的防治宣传。

  “我来中国已经有一年多了,到中国后,我看到很多中国人对预防艾滋病的意识比较模糊,甚至有很多误区,在对待艾滋病的观念上,中国人和美国人还有着很大的差别。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度中,一旦艾滋病失去控制,后果就会很严重;如果不及时宣传、预防艾滋病,也将会给世界带来致命的打击。”这是南森对自己为什么全身心投入到艾滋病预防宣传工作中的解释。

  (二)

  南森说:“艾滋病病毒非常可怕,但艾滋病患者并不可怕。我也接触过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但我从来就不害怕。因为我从小就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行为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这三种,我跟艾滋病患者握手、游泳、礼节性接吻、拥抱、共用办公用具、共用餐具、共用马桶,这些日常生活方式根本不会被传染上艾滋病。

  说到这里,南森提高了语调:“这些常识,我上小学时,老师就跟我们讲了;在美国,到了中学,对艾滋病的这些常识,已经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了。因为美国的中小学里都会开设这方面的保健课程,从小就宣传艾滋病的防治知识。”而来到中国后,他发现,不仅是中小学生对艾滋病的防治知识了解比较少,就连很多大学生和社会上的人群,对艾滋病也非常恐惧。南森也有朋友在南京的其他一些高校里当外教,他在教学过程中和到其他高校时,发现不少大学生谈“艾”色变,非常害怕和艾滋病患者接触,有一名大学生竟然说:“我知道日常生活中不会传染艾滋病,但要让我跟他们握手,我心理上承受不了,我会害怕得睡不着觉的。”

  (三)

  他来到中国后发现,很多人认为做艾滋病检测是见不得人的事情,而这在美国,却是一个正常的检查,如果没有做这个检查,反而会让人误解。

  南森说,在美国,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经常听到“你做了艾滋病检测吗”这样的询问;但他来到中国后,却发现这句话很少听到,很多人不愿去做艾滋病检测,即使去做了艾滋病检测,也是偷偷摸摸的,害怕被别人知道。“可能他们以为如果自己去做艾滋病检测了,别人知道后会以为他们做了些不正确的事情,其实,艾滋病患者又不是坏人。我就想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想呢?如果去做了艾滋病检测,没有感染就放下心来,感染了尽快治疗,不是挺好的吗?

  (四)

  在采访中,南森反复对记者说,只要能够告诉大家“艾滋病是如何传播的、如何使自己避免感染艾滋病、如何遏制艾滋病的传播”,他愿意做任何事情。南森认为,如果我们在对抗艾滋病的这场战斗中失败了,我们将失去整个世界。

  他将250名学生分成五组,每组担任不同的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工作,并作为南京医科大学“红丝带同伴协会”的一部分,在本校和外校对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

  目前,南森正在制定校内宣传预防艾滋病和校外活动的计划,他打算在校内借助校报、宣传画、校广播电台、宣传手册、放映影片和同伴教育等形式进行;在校外,南森想联系他在别的高校当外教的好友,准备到课堂上开展讲座,发放宣传单和小册子。

  今年暑假期间,“因爱盟”和“红丝带同伴协会”将送医疗到河南艾滋病高发的地区、举办全国优秀同伴教育骨干交流会等。“资金缺乏,给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但我们不会放弃的。”南森坚定地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