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武汉大学樱花卷入国耻之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7日03:19 重庆晨报

  

武汉大学樱花卷入国耻之争

  武汉大学内的樱花卷入了国耻还是樱花之争。资料图片一场关于“是耻不是花”与“是花不是耻”的争讨正在网上剧烈升温

  “追飞扬花瓣,追飞走的梦……再次看到风吹过,樱花儿飘落,不认识的身影在追
逐,不肯走。”这首由武汉大学学生自创的校园歌曲《樱园梦》在校园内传唱许久。

  一年一度的武大樱花节3月下旬开幕之后,一场关于“是耻不是花”与“是花不是耻”的争讨也迅速在网上升温。3月31日《泰晤士报》对此事报道,称“这些樱花卷入了中日民族主义的对立纷争之中”。

  耻辱与樱花对立

  在国内一门户网站的观点交锋栏目里,争论相当激烈。认为“是耻不是花”的网民指出:樱花虽美,但国耻勿忘。武大的樱花正是侵华的罪证。

  而认为“是花不是耻”的网民反驳说,“树本无辜”,“景物无分国界也”。他们认为,“这些樱花虽然的确是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耀武扬威的产物,但它本身是无罪的。花只是花,花无罪。对樱花的喜爱和对日寇侵华暴行的愤恨,根本就是两回事,实在不应强扯在一起。”

  一位自称武大学生的网民则表示,日本人种下的这批樱花,也不失是国耻教育的好素材,当年武大的周鲠生、李达等诸位校长对这批樱花均未砍伐也是出于这种考虑。

  武大樱花已有几代

  谈起武汉大学樱花的来历,武汉大学校史研究会创始人吴骁说,1939年前后,为了缓解住在这里休养的大批日本伤兵的思乡之情,同时怀着炫耀武功和长期占领之意,侵华日军从本国引来樱花树苗在武大校园栽植。这便是今日武大樱花的缘起。

  日军当年种下的日本樱花不超过30株,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樱花大道上。到了1949年初,就有人建议将樱花树砍掉,而当时驻守武汉的国民党将领张轸师长表示,武汉大学是座宝库,里面的一草一木都要保留,于是樱花树得以保存。

  据记者了解,樱花树的生命周期很短,一般只有二三十年,当年日本人种下的第一批日本樱花,20世纪50年代更新时已基本死绝。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日本首相以及日本友协等社会组织先后赠送了350棵樱花种植在武汉大学内。

  看历史还是看花

  吴骁说,对于武大樱花的争论早已有之。早在1947年3月武大师生迎来了回归武昌后首次樱花盛开的时候,面对争论,当时中国植物生理学创始人之一的张镜澄教授便对自己的学生说:“这本是我们中国人的耻辱,不过现在,日本人被打败了,这几株樱树反而成了战利品,成为日本侵华的历史罪证。”

  吴骁说,近年来,武汉大学还在樱花节期间竖起“武汉大学樱花简介”的指示牌,向观光者讲述着那段永难磨灭的历史,正是最好的爱国教育。

  武汉大学社会学专家周运清教授指出,对于武汉大学樱花的问题一定要从历史的眼光看,着眼于长远。美丽的樱花是全人类的财富,草木是无辜的,不能给它们“贴标签”、“戴帽子”。据国际先驱导报6日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