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高校宽容造假? 怕拔出萝卜带出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7日06:51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据新华社电 今年3月下旬以来,有关石河子大学副教授张成勇、清华大学教授刘辉造假的新闻,连续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其实人们更为关注的是,造假事件的背后,折射出的是部分高校学风浮躁和校园商
业化、教授官场化的趋势。

  两个造假教授已受严厉处分

  新近曝出的两起造假事件,一名事主是原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医学院院长助理刘辉,另一名是原石河子大学副教授张成勇(长期化名吴征)。

  刘辉的造假行为最初由网友揭发,然后被“打假人”方舟子盯上。方舟子撰文指斥其有伪造履历嫌疑;在学术成果方面,“大胆到把不过是同姓、名字拼音缩写相同的人的论文也拿来为我所用”。

  2004年12月,石河子大学有师生反映张成勇在师德方面存在问题,校监察处介入调查此事时,意外查出张有编造学历嫌疑。在向中山大学和吉首大学函调后,石河子大学查明张成勇拥有的这两所高校学历证书均为伪造。

  目前,两起造假事件当事人都已受到严厉处分:刘辉被清华大学撤销教授职务,并被解除医学院院长助理的职务聘任。石河子大学也撤销张成勇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撤销其副教授任职资格等。

  高校对待造假态度暧昧

  纵观教授造假,不外乎履历和学术两大类。而这两项,正是教授在高校中地位所倚、利益所系。人大一名博士生说,当前,急功近利、浮躁的作风已在高校中影响至深,“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这种违反学术规律的体制在高校中几成通则。

  对此,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曾坦言,目前国内学术造假严重。国家每年花费巨额科学研究投入,结果却换来的是大量的“垃圾论文”,真正的科技创新却严重不足。

  这名博士生还说,某些高校对待造假的暧昧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种歪风:怕担失察责任,怕拔出萝卜带出泥。“个别高校对学术造假现象太过宽容;有些造假即使被证实,个别高校也就给当事人一个不痛不痒的处分了事。”

  净化象牙塔“自治”还是“他治”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3月27日举行的2006年教育部发布会上说,教育部始终对各种学术腐败行为坚决反对,将成立专门的组织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同时,净化学术空气还需要道德、制度、法制以及媒体的力量。

  可喜的是,在社会声讨“教授造假”的同时,人们听到了来自学术界的声音:日前,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玉圣等109名教授发表公开信,建议设立“学术纪律仲裁委员会”,查证剽窃、造假和腐败行为。

  业内人士同时认为,从长远来看,建设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以及诚信的社会环境,对保证“象牙塔”内的纯净学术氛围必不可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