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维和英雄在锦州安葬锦州市义县籍士官张明2005年7月在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时牺牲,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发来唁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7日06:59 辽沈晚报

  

维和英雄在锦州安葬锦州市义县籍士官张明2005年7月在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时牺牲,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发来唁电

  张明烈士的墓碑被鲜花簇拥着。

  “他为世界和平事业光荣献身,是中国军人的骄傲——”前日上午9时许,锦州市帽山公墓哀乐低回,鲜花簇拥着烈士张明的墓碑,烈士的英灵最终回到了家乡的土地上。在利
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牺牲的义县籍士官、年仅21岁的张明骨灰安葬仪式在这里举行。

  当两名武装战士将刻着“张明烈士”四字的墓碑揭开时,张明53岁的妈妈流下了热泪。骨灰安葬完毕,现场全体人员向这位为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默哀致敬。

  “张明烈士的一生,尽管短暂,可是他却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人生价值,把他21载春秋溶入了国际和平的丰碑!”义县民政局副局长孙佳在致悼词时,这样评价张明。

  战友忆张明:处处为别人着想

  “我们为失去一位好战友、好兄弟感到深深的悲痛!”解放军某部张团长在悼词中说。

  2005年10月31日,当解放军某部的战士们听到曾朝夕相处的战友张明牺牲的消息后,很多人流下了伤心的泪水。“他是我们部队的文艺骨干,一有文艺演出,他就报名给大家唱歌,他嗓音圆润、洪亮,我们都大声为他叫好。他还会吹笛子、拉手风琴。他有了成绩,非常谦虚。2002年被嘉奖了,他没有告诉妈妈;他荣立了三等功,获得军功章也没告诉妈妈。他事事想着战友和他人!”提起这些,张团长眼睛湿润了。

  老师忆英雄:我们为他自豪

  “张明是我们学校的骄傲,他的精神将永远地鼓舞着我们教师和学生们。我们计划成立个张明班,鼓励孩子向他学习!”昨日,张明昔日就读的小学——义县回族小学的党委书记韩荣义告诉记者。

  在该校执教达19年之久的刘云霞老师听到张明牺牲的消息非常震惊:“他在学校的时候我知道,当过劳动委员,是个好孩子!”

  张明的启蒙老师——原班主任徐素娟听到张明牺牲的消息很难过: “他当班级劳动委员从来不偷懒,和同学之间关系好。”徐老师告诉记者,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每次家访,无论他妈妈在不在家,他都自己一个人在独立的学习,要是换成别人家的孩子早出去玩了。“作为他的启蒙老师,为他感到自豪,他是个好孩子!”徐老师哽咽了。

  母亲眼中的英雄:孝顺的乖儿子

  “儿子好像就活生生地站在我面前,我想去抓他的手却没有抓到。”陶凤琴在清明节给儿子举办的葬礼上几乎失去了知觉。

  陶凤琴2005年10月31日接到了儿子所在部队的通知,说张明腿部受了重伤,已经回国治疗,让她过去看看。但当她赶到部队时,却没首先看到儿子,而是被直接带进了礼堂。会上有人宣布,张明牺牲了。“念第二遍的时候,我明白了,一下子就嚎起来。”她昏了过去。

  “我开始只是远远地看着儿子,看着他白净的脸蛋。”陶凤琴说看不惯儿子身体上盖着的“蓝布单子。”后来她才知道儿子身上盖的是联合国的旗帜。“我知道儿子是光荣的,可是我就这么一个儿子。”陶凤琴她说儿子的死是值得的。

  为了给儿子挣钱娶媳妇,她离开老家义县到了锦州。可是现在空落的房子里只剩下了她一个人。2003年,陶凤琴失去了丈夫;2005年,她又失去了唯一的儿子。

  现在,陶凤琴家里只有一张张明百日时候的照片,陶凤琴看着照片,嘴里念叨着“我儿子多漂亮”时,憔悴的脸上竟然有了一丝笑意。

  关于她的儿子,陶凤琴只是说听话、乖。张明家里一直很困难,“我儿子从来没有和我要过什么,他知道家里困难,从来不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有什么。”陶凤琴抚摸着照片上儿子脸的手一直在抖,她说没后悔让张明当兵。陶凤琴捂住了眼睛,慢慢地把儿子的照片贴在了脸上。之后是一段长长的沉默。

  陶凤琴第一次听到利比里亚是在2005年4月,张明告诉她那是个国家,自己要报名去那里维和。陶凤琴打听后才知道那个国家在遥远的非洲,是个四季都是夏天的地方,陶凤琴告诉张明,在国外不能丢中国人的脸。

  记者 李国旭 李振村

  【英雄档案】

  张明,1984年出生在义县一个普通工人家庭,2001年12月入伍,2002年,因工作表现突出,被记连嘉奖一次。2003年3月到10月,在军区工程兵训练大队学习机械操作,12月被选为一级士官。期间曾荣立三等功。

  2005年7月份赴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当地时间2005年10月24日,在执行维和任务中,不幸光荣牺牲,年仅21岁。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2005年10月发来的唁电全文:

  阁下:

  痛悉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中国分队士官张明于2005年10月24日在执行维和任务时牺牲。

  我谨对张明之死向中国政府及死者家属表示深切哀悼,对其为联合国在利比里亚的维和努力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请阁下代为转达。

  再次对中国政府为联合国此项维和行动所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顺致崇高敬意。 科菲·安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