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让黄帝听得懂祭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7日07:04 华商网-华商报

  通俗易懂的白话,精练的282个字。清明节在黄帝陵由陈德铭省长恭读的祭文出现了一个显著性的变化:简练、易懂、与时俱进。一位参与起草祭文的政府官员说,他翻阅了从明代以来的几百篇公祭祭文,假如不借助古汉语词典的话祭文便很难读透。今年的祭文之所以如此浅显,陈德铭的一句话道破了“天机”:“连黄帝都听不懂的文言文祭文,海内外华人就更难理解了。”

  陈德铭对每年一度的祭文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还对祭文作亲自修改。陈德铭认为祭文首先要让在场的人能够听懂,普通的老百姓也能听懂;其次是年年都公祭,祖国年年也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必须通过祭文表现出年度特色来;第三是祭文要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同根、同源的感情。从全世界来讲,只有轩辕黄帝能让全球华人认同同一个根、同一个文化,要借祭陵更加凝聚海内外华人,使大家万众一心,让中华民族崛起。

  祭祀的作用不可小视。1937年清明节,在中华民族危难之时,国共两党首次同祭轩辕黄帝,对唤起全国民众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起到了巨大作用。因此,省政府办公厅综合处按照省长对祭文内容和作用的理解,把祭文导语和结束语部分保留了文言文的表述方式,中间部分则更加突出了年度特色,加进2005年国家的变化以及2006年国家的主要工作,用现代汉语的形式写成带有一定韵律的长短句。

  “一切都反映出省长从实际效果出发,不愿意搞客套或根本没有意义的形式,因为祭陵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要达到实际效果,即就是要通过祭陵来凝聚炎黄子孙万众一心建设祖国,使中华民族崛起,祭文就是最好的体现。”综合处一位负责人还表示,陕西省清明公祭轩辕黄帝陵典礼筹备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祭文的起草做了大量工作,他们专门邀请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陆军学院等的学者和教授分别起草,由西北大学统一修改,最后才将送审稿送省政府办公厅综合处报陈德铭省长。本报记者靳曼

  祭文简练易懂、与时俱进

  翻阅以前的祭文,没有体现年度特点,什么时候都能用,有些字词甚至非常生僻。负责祭文起草的省政府办公厅综合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的祭文则体现了三大特点:简短精练、通俗易懂、与时俱进。除导语和结尾部分外,中间共两部分,一部分是歌颂黄帝的丰功伟绩,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没有罗列唐宗宋祖等列祖列宗的功绩,只歌颂了黄帝“开创、团结”的精神。起草者的考虑一方面是篇幅要短,另一方面祭祀活动的对象是黄帝,后来的列祖列宗们也都祭祀黄帝,是黄帝的创造一直绵延到今天,因此,祭文正文部分最后一句“巍巍先祖功德,绵绵万世流芳”直接过渡到今天的“斗转星移,国运恒昌”。

  第二个部分则更体现了与时俱进,突出了国家的新变化,目的是要告诉黄帝他的子孙都做了些什么。过去写祭文把各个地方的变化都囊括进去,今年为了篇幅和区别以往,只说了“十一五”规划时期,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施政方针。比如,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工业反哺农村、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自主创新、改革等内容,在祭文中都有体现;“和平崛起,全球华人指日望龙腾”,表明中国的强大对世界和平只会有好处。

  起草者还颇为遗憾地说,在歌颂黄帝的功绩时,并没有做到完全概括,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没有提及黄帝开创的立法。但美籍华人黄蒙对祭文的评价非常高:“通过陈省长恭读的祭文,我对中国的现在和未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是轩辕黄帝让海内外的华夏儿女有了清明节的大聚会,我相信,华夏儿女一定万众一心,共同建设祖国。”本报记者靳曼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