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农村建设见闻:团二村的致富“三部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7日08:39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数百栋日光温室整齐地排列在黄河岸边,温室里绿油油的韭菜长势正旺。这是记者3月24日在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镇团二村看到的情景。

  团二村是个只有54户338人的小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10年前的团二村用“一穷二白”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村委会主任马东拉海告诉记者,1996年以前,团二村60%的村民连温饱都无法解决。可如今的团二村已是今非昔比,村民靠勤劳的双手和精明的头脑走上
了小康路,被海东地区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穷则思变 温室“挖”来首桶金

  团二村有300亩耕地,以前村民主要种小麦,每年的收成连养家糊口都成问题。1996年全村开始种植玉米带状田,团二村虽然地处黄河边,但所有耕地都需要三级提灌,扣除每亩地近200元的水电费,产出所剩无几。1997年,马东拉海出资,村民投劳,团二村建起了自己的抽水小基站。当年,在香港嘉道基金会的资助和化隆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团二村建起了30栋日光温室开始种植韭菜。团二村与黄南藏族自治州相邻,村民种植的韭菜在邻近的藏区一下子成了抢手货。由此,团二村算是找到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好路子,村民修温室种韭菜的积极性高涨。目前,全村共有280栋日光节能温室,且全部种上了韭菜。马东拉海主任介绍说,现在种植的韭菜品种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每栋温室每年可产5茬韭菜,产量达6000公斤以上。仅韭菜这一项,团二村每年的收入达90万元,人均增收2500元。现在村民种一亩韭菜的收入比种10亩小麦的收入还多。

  小富不安 拉面“拉”出好日子

  俗话说:“小富即安”,可团二村的村民却“闲”不住。在红红火火的化隆拉面经济大潮中,团二村的村民也走出家门闯市场,用种韭菜挣来的“第一桶金”在南方沿海城市开起了大大小小的拉面馆。

  马东拉海开玩笑地说:“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挣大钱了,村里剩得就是老弱病残了。”目前,团二村的54户人家当中有50户在内地开了饭馆,有的一户人家就开了两三个饭馆。和开饭馆相比,种韭菜的收入就只能算是零花钱了。一个饭馆每年挣三五万元钱只是很一般的,稍好一些的每年收入八九万元不成问题。村民马尕力的饭馆每年的收入高达30多万元。

  情系家乡 致富不忘众乡邻

  如今团二村的村民真正过上了小康生活,买房、买车早都不算什么稀奇事了,可富起来的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

  距团二村不远的卡力岗地处山区,干旱缺水、风沙大、土地盐碱化严重,是有名的贫困地区。为了让卡力岗人改变生活现状,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团二村外出务工的村民把自家的房屋无偿给卡力岗山头的农民居住,有些还把自家温室也无偿转给他们种植。

  马东拉海主任介绍说,现在从卡力岗山头迁移到团二村居住的已有20多户100多人。

  谈到今后的发展,马东拉海告诉记者,化隆县委、县政府准备在群科镇的黄河岸边建立黄河经济开发区,团二村将抓住这一机遇发展旅游产业,让已经挣了钱的村民回来投资,发展集旅游观光、住宿、餐饮为一体的农家休闲乐园,吸引省内外的游客来度假游玩,从中挖出更多的“金”。(记者:青松 晓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