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百支合唱队 唱响中国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7日08:59 解放日报

  

百支合唱队唱响中国心

  鲁迅公园合唱队伍不久前又增添生力军:新成立的青年歌友沙龙,成为公园第八支由市民自发形成的业余歌队。

  一首《毕业歌》、一曲《我的祖国》,旋律声声,令公园里不少游客驻足跟着哼唱

  通过合唱形式,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在歌声中提升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这也是引导群众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效途径之一。虹口区委宣传部长宋妍说,合唱,是虹口区正在打造的一张“名片”。

  许多老虹口知道,群众合唱历来与这片土地有不解之缘。1935年9月,为了支持工人大罢工,群众歌咏倡导者刘良模在虹口发起8个业余歌团,举办群众性音乐会,音乐会吸引了吕骥、冼星海等音乐家。音乐会上,革命群众歌曲第一次公开唱响。

  从传统走到现在,目前,虹口区23.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活跃着近百支具有一定规模的业余合唱队。从企业、机关、学校,到每个街道、以及再下一级的居委,几乎全都拥有自己的合唱团队。用歌声感染心灵,让心灵感受歌声,合唱不仅丰富了百姓的精神生活,提升了市民的文化素质,更让人们的心随着主旋律澎湃昂扬。

  75岁的冯玲玉记得,今天鲁迅公园有名的“天天唱”,就是从唱响革命老歌开始的。最初,七八名老人聚在公园一角唱《长城谣》、唱《松花江上》。歌词抄在过期挂历背面,挂在公园的树杈上,过往路人听到了,常常停下脚步聚拢来,一同放声歌唱。一唱就是14年,“天天唱”的队伍扩大到200多人。

  “这些歌是我们当娃娃时最爱唱的。60年后,再唱起这首歌,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李守斌老人说,奥地利的《蓝色多瑙河》,俄罗斯的《伏尔加船夫曲》都是世界名曲,我们也爱听爱唱,但我们更爱的还是我们自己的歌,用中国歌,唱出中国心。

  在19年区合唱节和每年各个社区举行歌咏会的基础上,2004年,虹口区举行第一次千人《黄河大合唱》,22支群众业余合唱队的1200人登上舞台。他们中既有解放前参加革命的老干部,也有改革开放第一线的建设者,还有在校念书的莘莘学子,年龄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17岁。

  4个多月的排练,全都放在双休日和业余时间,队员们没有任何经济补贴。然而,没有一个人退出。

  一位老太太退掉了出国旅游的机票,把家人送上飞机后,立刻就赶到排练场;一位妇产科医生结束夜班,来不及休息,脱下白大褂换上了演出服装。

  大合唱正式放歌的那一天,观众席上,无数双眼睛含着泪花。演出完毕,担任伴奏的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演员全体起立,向这些用全部热忱放歌的业余合唱队员鼓掌致意。“过去总以为,这些革命歌曲中蕴涵的精神离我们这一代很远。但当我亲身体验《黄河大合唱》,我明白,为什么黄河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走下舞台,北郊中学的学生杨进泪水盈眶:爱国是一种永不灭的情怀,黄河精神要在今天的中国人身上继续传承下去,我们年轻人义不容辞。

  目前,千人大合唱已连续成功举行了两年,并将成为虹口社区群众合唱的主打品牌继续开展下去。据了解,今年的虹口区群众大合唱,将吸纳更多群众歌队和青年人,让更多人在歌声中唱响中国心。

  

百支合唱队唱响中国心

  业余歌队的一位老队员在公园里放声歌唱。

  ·本报记者 金定根 张海峰 摄·

  孟知行

  

百支合唱队唱响中国心

  鲁迅公园合唱队伍不久前又增添生力军:新成立的青年歌友沙龙,成为公园第八支由市民自发形成的业余歌队。

  一首《毕业歌》、一曲《我的祖国》,旋律声声,令公园里不少游客驻足跟着哼唱。

  通过合唱形式,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在歌声中提升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这也是引导群众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效途径之一。虹口区委宣传部长宋妍说,合唱,是虹口区正在打造的一张“名片”。

  许多老虹口知道,群众合唱历来与这片土地有不解之缘。1935年9月,为了支持工人大罢工,群众歌咏倡导者刘良模在虹口发起8个业余歌团,举办群众性音乐会,音乐会吸引了吕骥、冼星海等音乐家。音乐会上,革命群众歌曲第一次公开唱响。

  从传统走到现在,目前,虹口区23.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活跃着近百支具有一定规模的业余合唱队。从企业、机关、学校,到每个街道、以及再下一级的居委,几乎全都拥有自己的合唱团队。用歌声感染心灵,让心灵感受歌声,合唱不仅丰富了百姓的精神生活,提升了市民的文化素质,更让人们的心随着主旋律澎湃昂扬。

  75岁的冯玲玉记得,今天鲁迅公园有名的“天天唱”,就是从唱响革命老歌开始的。最初,七八名老人聚在公园一角唱《长城谣》、唱《松花江上》。歌词抄在过期挂历背面,挂在公园的树杈上,过往路人听到了,常常停下脚步聚拢来,一同放声歌唱。一唱就是14年,“天天唱”的队伍扩大到200多人。

  “这些歌是我们当娃娃时最爱唱的。60年后,再唱起这首歌,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李守斌老人说,奥地利的《蓝色多瑙河》,俄罗斯的《伏尔加船夫曲》都是世界名曲,我们也爱听爱唱,但我们更爱的还是我们自己的歌,用中国歌,唱出中国心。

  在19年区合唱节和每年各个社区举行歌咏会的基础上,2004年,虹口区举行第一次千人《黄河大合唱》,22支群众业余合唱队的1200人登上舞台。他们中既有解放前参加革命的老干部,也有改革开放第一线的建设者,还有在校念书的莘莘学子,年龄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17岁。

  4个多月的排练,全都放在双休日和业余时间,队员们没有任何经济补贴。然而,没有一个人退出。

  一位老太太退掉了出国旅游的机票,把家人送上飞机后,立刻就赶到排练场;一位妇产科医生结束夜班,来不及休息,脱下白大褂换上了演出服装。

  大合唱正式放歌的那一天,观众席上,无数双眼睛含着泪花。演出完毕,担任伴奏的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演员全体起立,向这些用全部热忱放歌的业余合唱队员鼓掌致意。“过去总以为,这些革命歌曲中蕴涵的精神离我们这一代很远。但当我亲身体验《黄河大合唱》,我明白,为什么黄河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走下舞台,北郊中学的学生杨进泪水盈眶:爱国是一种永不灭的情怀,黄河精神要在今天的中国人身上继续传承下去,我们年轻人义不容辞。

  目前,千人大合唱已连续成功举行了两年,并将成为虹口社区群众合唱的主打品牌继续开展下去。据了解,今年的虹口区群众大合唱,将吸纳更多群众歌队和青年人,让更多人在歌声中唱响中国心。

  

百支合唱队唱响中国心

  业余歌队的一位老队员在公园里放声歌唱。

  ·本报记者 金定根 张海峰 摄·' name=brief>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