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家有多胞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7日08:59 解放日报

  20多年前,世界首例同性六胞胎在英国诞生。前两天,英国一名高龄产妇又产下一组同卵四胞胎,多胞胎群体又一次引起世人瞩目。

  在上海,前不久突如其来的“迷你三胞胎”,也牵动了许多人的心。平安出院以后,他们过得还好吗?

  日前,记者走进了“迷你三胞胎”的家庭,也寻访了上海大大小小的多胞胎之家,了解这个群体的喜与忧。

  三个宝贝,八个大人

  孟荣皓(男)、孟桢郡(女)、孟桢玺(女)

  出生年月:2005年11月

  

家有多胞胎

  三兄妹的第一张家中合影。左起孟荣皓、孟桢玺、孟桢郡。 胎龄26周,出生时总体重不足5斤2两的“迷你三胞胎”,在众人关注的目光中,从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毕业”回家了——各项生理指标全部合格。这让许多为三个小生命默默祝福的市民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是三胞胎回家后的第七天,可他们已经“吓走”了两位保姆。这会儿,新请来的保姆们正在婴儿房养精蓄锐,准备晚上彻夜照顾小宝宝们。

  对初为人母的王昀来说,哺育三胞胎可是个不小的挑战。除了父母亲自出马,还叫来孩子们的曾祖母、奶奶、外婆一齐上阵,手忙脚乱之下又再搬救兵,这样一来竟凑成了一支8人小分队,日夜轮班守护着三胞胎。

  因为早产3个多月,4个月大的他们个头跟刚满月的孩子差不多。好在一出生就被装进急救暖箱的三个宝贝,都闯过了早产儿呼吸紧迫综合征、感染关、营养关、慎防颅内出血等一个个险关,而且没有留下一点后遗症。老二在出生40天时,还经受了一次全麻心脏手术。如今,他们仨从巴掌大小长到了平均6斤多重,长辈们仿佛跟他们一同闯了一次“鬼门关”。

  孩子们出院之前,护士们已经开始培训新妈妈了。小毛头不就吃了睡,睡了吃吗?妈妈怎么也没想到,光是吃吃睡睡就把她累得够呛。

  现在每隔3小时要给孩子喂一次奶,一日8餐,三胞胎就要喂24次,除了牛奶,糖水、维生素、鱼肝油、增强免疫力的药,数都数不清一天要喂多少回。这些吃食,光凭大人们的脑袋记忆已经不现实了,细心的妈妈专门准备了一本备忘录,放在冲泡牛奶的工作台上,只要有人开口吃东西就把种类、食量一一记录下来。

  别看他们才四个月大,可三个小家伙吃起东西来可“精”了,来硬的直接往嘴里灌他们可不干,得先在嘴唇、舌头上点上一滴品品味道如何,通过“审查”才肯吃,不合口味就别过头去,要不就干脆吐了。

  换尿布、哄他们入睡都不是容易事儿。我们在孟家采访的3个多小时里,三个宝贝都安静下来的时间一分钟都不到。

  跟三胞胎混熟了以后发现,老大饭量最大,个头也最大,3个小时一到一准醒过来要喝奶;老二“话最多”,不睡觉的时候哼哼唧唧个没完;老三个头小,也最安分,喂上80毫升牛奶就能老老实实躺一会儿。三个小宝宝都是大眼睛,身边有啥动静就要瞪着看半天。

  早产儿配方奶粉三胞胎一天能“消灭”一桶,整箱买来的一次性纸尿裤转眼就用掉大半,衣服、奶瓶洗都洗不完,如此辛苦、忙碌,长辈们还是笑得格外幸福。

  谁都不能把他们分开太久

  徐钥(女)、徐琳(女)、徐洋(男)

  出生年月:2002年12月

  

家有多胞胎

  去年夏天一家五口的合影。前排左起徐洋、徐琳、徐钥。 浦东三林镇徐家的三个小家伙今年快满4岁了,老大徐钥和老二徐琳是女孩,老三徐洋是男孩。

  眼前,三个孩子都活蹦乱跳的,到了最难“管理”的年纪。他们清一色留着短发,不仔细看,还真不知道谁是男孩谁是女孩。好容易才把三个小家伙都抓过来站成一排——老大个子最高,老二稍矮一些,小脸蛋胖嘟嘟的,据说她学啥都最快,相比之下,老三个子和骨架都最小,还长着一副清秀的面孔。徐爷爷说:“别看老三是小子,就数他最胆小、最乖巧了!”

  因为是多卵三胞胎,三个孩子长得各有特色,不消一会儿就能把他们分清了。

  家里有三个4岁大的孩子,简直就像开了个托儿所,成天热闹得不得了,孩子们的欢笑给这个三代同堂的七口之家添了不少乐趣。

  这不,老二不知道为了啥芝麻绿豆大的事,满院子不依不饶地追着老大要“干仗”,倒是老三笃悠悠地坐在一边“观战”。要是三人“混战”起来,场面可就更加“壮观”了。

  打归打,打完还是亲姐弟,三个人成天都腻在一起。偶尔,大人带着他们中的一个出门,过不了多久,剩下的两个就忍不住惦记起另一个来,谁也不能把他们分开太久。

  在大人眼里,老大特别有“姐姐意识”。有一回,老二徐琳的鞋带松了,徐钥竟挺身而出,说“让姐姐来”,俨然一副大姐模样。老大有时还会主动帮爷爷奶奶做家务,虽然她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就那么两件——帮奶奶从井里压出水来,倒个垃圾,不过已经让大人很欣慰了。

  原本家里经济条件就不宽裕,又一下子添了三张嘴,更是捉襟见肘。三姐弟从出生到现在,没有几件新衣服,穿的都是别家孩子穿剩的,也没有太多零食解馋,好在三个小家伙比其他同龄孩子更懂事,从来不和其他小朋友比吃穿,也不挑食。

  小家伙们能背诵唐诗,还喜欢跟着电视学唱歌。看儿童节目是三胞胎最重要的娱乐活动,搬条长凳放在电视机前,三个人并排正襟危坐,还颇有点“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的气势。

  下半年,他们三个就该上幼儿园了,以后还会上小学、中学、大学。憧憬着他们的未来,爷爷满怀希望,可接踵而来的教育费用又让这个家庭忧心忡忡。

  “大”“中”“小”转眼长大

  贾学达(女)、贾学仲(女)、贾学肖(女)

  出生年月:1992年1月

  

家有多胞胎

  小学五年级时在杭州的合影。左起贾学肖、贾学达、贾学仲。 一转眼,贾家的三个“小不点”都长成大姑娘了。记得她们初生的那个冬天,爸爸几乎每夜都是和衣而睡,一个晚上要起来好几次,不是把尿就是喂奶,一连几个月都睡不上一个安稳觉。

  到了上小学的年纪,送孩子们上学成了件头疼事儿。家里就一辆自行车,一次只能接送一个。每天早上,爸妈就像打仗一样,三个丫头中谁最快吃完早饭,就先把她塞上车往学校送,来回跑上三趟才算完事,还不能让孩子们迟到。回想起那段日子,爸爸至今还后怕。

  现在再看,当年的“小不点”都已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了,她们仨在同一所学校的两个班级上学。虽然作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可被爸爸领进“女生宿舍”时,还是吓了一跳——10多平方米的屋子里,三张床,两张桌,还有一架钢琴,书本、衣物堆了个满满当当。

  三个丫头都穿着蓝毛衣,老大正打电话跟同学核对英语作业,瘦高个,像爸爸,另外两个正进进出出地收拾屋子,因为体形、相貌都一个样,我们看了老半天都分不清。老二老三安慰我们,外婆到现在还会冲着老三喊老二呢,老爸要是不留神也会闹个“乌龙事件”,喊错人。

  小时候有媒体采访,都是爸妈一手包办,如今孩子大了,父母决定让她们自己独当一面,就悄悄退出了房间。

  “你们的名字很特别,有什么说法吗?”我们问道。

  “我们出生的时候在下雪,爸爸就用了个谐音的‘学’字,剩下的‘达’‘仲’‘肖’就是‘大’‘中’‘小’呗。”老大解释道。

  接下去,三人就七嘴八舌起来了。三个丫头似乎都不太中意自己颇具特色的名字,“三个串在一起能让人琢磨出点名堂,可一拆开,谁都以为是男孩子”,“一点都不秀气”。

  十四岁的她们,都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互相之间姐妹称呼吗?”我们好奇地询问。“才没有咧,都直呼其名,要不就叫老大、老二、老三。”老大有点委屈。

  “老妈是剖腹产,要是顺产我就该是老大了。”老三也不买账。思想渐渐成熟之后,过去挤作一团的三胞胎也分起了“帮派”。不用说,像透了的老二老三性格也更接近,她们俩算一派,老大自成一派。她们都有了自己的朋友圈,有了各自的爱好,已经时常“单独行动”了。即使晚上挤在一个被窝里打一个手电筒,三人也是各看各的书,连家里养的猫也要一人给取一个名字。

  当然,该“集中兵力”的时候,她们的配合也毫不含糊。过去压岁钱都由妈妈统一保管,今年春节,三个丫头不干了,她们商量好之后轮番跟爸妈谈判,最后一人得了200元自由支配,可把她们乐坏了。

  没那么多钱买书,就借着看;没法三人都上钢琴课,就派老大当代表,学完回来教;没法一人一张书桌就“抢”,动作最慢的只好搭小板凳;没法一人一台电脑,就排使用时间表,还要把老爸一起排进去;没有太多旅游的机会,就好好珍惜每次春游秋游。三个女孩儿的乐观、懂事,让人感动。

  “其实我就娶了一个人的三分之一”

  金韆(女)、金昕(女)、金晓(女)

  出生年月:1970年6月

  

家有多胞胎

  去年在海南的留影。左起金晓、金韆、金昕。 这是我们走访的多胞胎中,年龄最长的一家,但出人意料的是,眼前的金韆和金昕竟然还是一个模样。一样的长发飘飘,一样的穿着打扮,连手机都用一模一样的,还在同一个班级教同一门课程。

  金韆说:“要不是老三金晓正在澳洲深造,我们就三个人一块儿给孩子们上课了!”

  这家成长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三胞胎,是上海第一批“小荧星”艺术团成员,得过全国金奖,有过自己的演唱组,都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小学二年级时,三个小丫头还被专程接去给叶剑英元帅表演节目。时至今日,她们还常常为公益性的活动献演,但工作的重心已从台前转移到了幕后。

  六年前,三人清一色成了“金老师”,开始潜心给幼儿园、小学、艺术进修学校当声乐指导教师,这一干竟干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还办起了自己的声乐培训中心。

  在学校里,金老师像明星一样受到孩子们的追捧,走到哪儿都能听到此起彼伏的“金老师好”。课间时分,音乐教室的窗口被学生们堵得水泄不通,任两位金老师怎么哄都哄不散。

  “你们都是怎么区分金老师的?”我们问。小朋友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献计献策”:“大金老师个子最矮,三金老师最高。”“大金老师和三金老师脸圆,二金老师脸长一点。”“大金老师声音是竖着的,二金老师声音扁一些。”据爸妈说,三胞胎出生时还闹了点小意外。出生前,医生听了胎心说是双胞胎,家里样样东西备两份,可分娩时母亲辛苦生下大金二金之后,护士奇怪产妇的肚子怎么还那么大,再拿听诊器一听,这才恍然大悟——还有个三金被落在里面呢!父亲用韆、昕、晓三个字,纪念了这个让全家人惊喜的黎明时分。

  小时候,三胞胎也一起干过不少稀奇古怪的“傻事”。

  为了能多玩一会儿,她们想出了派一个代表垫着复写纸写作业的办法,“一式三份”。第二天老师就把她们仨叫去办公室训话,这才知道垫了复写纸一看背面就会“穿帮”。

  家里只能订一瓶牛奶,喝起来太不过瘾。鬼灵精怪的三金偷偷地先喝掉半瓶,怕挨骂就兑回去半瓶水,接着二金也来“过瘾”,又一口气喝掉半瓶,再兑半瓶水,轮到大金喝的时候,这牛奶怎么都不对味了。

  回忆着童年的趣事,大金二金都忍俊不禁。无论是采访,还是上课,两姐妹的默契令人吃惊。只消一个眼神,她们的每一句话都能接得如同出自一人之口。

  从强身练武到学习舞蹈,再转而学习声乐,从幼儿园到上大学,她们从没有分开过。各自成家之后,一天还要讲上好几通电话,无论身在何地,买东西都是“一式三份”。如今,她们又为同一份事业而共同努力着。

  二金的丈夫看到她们姐妹仨凑在一块儿时的热络劲儿,简直要生出嫉妒来,有一回他实在忍不住感叹道:“唉,其实我就娶了一个人的三分之一!”

  记者手记

  在许多人眼里,多胞胎的降生是罕见而新奇的趣事。事实上,除了给家庭带来成倍的欢乐之外,与正常家庭相比,养育多胞胎子女还有着成倍的艰辛与沉重的责任。

  采访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多胞胎为早产儿,母婴健康都会受到威胁。许多家庭的父母为了照料年幼的孩子们,不得不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他们身上。长期睡眠不足、缺少休闲娱乐、事业受到影响等等,都是多胞胎父母们必须面对的挑战。随着孩子的成长,接踵而来的经济负担也让不少多胞胎家庭面临困境。

  按照自然规律,人类约每80次妊娠中,可有一次双胞胎;每802次妊娠中可有一次三胞胎;每803次妊娠中可能孕育一次四胞胎,依此类推。然而现代医学的发达,使得多胞胎的诞生比例在世界范围内猛增,成为一个令医学界困惑的世界性难题。

  采写/吕林荫 实习生 房伟

  20多年前,世界首例同性六胞胎在英国诞生。前两天,英国一名高龄产妇又产下一组同卵四胞胎,多胞胎群体又一次引起世人瞩目。

  在上海,前不久突如其来的“迷你三胞胎”,也牵动了许多人的心。平安出院以后,他们过得还好吗?

  日前,记者走进了“迷你三胞胎”的家庭,也寻访了上海大大小小的多胞胎之家,了解这个群体的喜与忧。

  三个宝贝,八个大人

  孟荣皓(男)、孟桢郡(女)、孟桢玺(女)

  出生年月:2005年11月

  

家有多胞胎

  三兄妹的第一张家中合影。左起孟荣皓、孟桢玺、孟桢郡。 胎龄26周,出生时总体重不足5斤2两的“迷你三胞胎”,在众人关注的目光中,从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毕业”回家了——各项生理指标全部合格。这让许多为三个小生命默默祝福的市民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是三胞胎回家后的第七天,可他们已经“吓走”了两位保姆。这会儿,新请来的保姆们正在婴儿房养精蓄锐,准备晚上彻夜照顾小宝宝们。

  对初为人母的王昀来说,哺育三胞胎可是个不小的挑战。除了父母亲自出马,还叫来孩子们的曾祖母、奶奶、外婆一齐上阵,手忙脚乱之下又再搬救兵,这样一来竟凑成了一支8人小分队,日夜轮班守护着三胞胎。

  因为早产3个多月,4个月大的他们个头跟刚满月的孩子差不多。好在一出生就被装进急救暖箱的三个宝贝,都闯过了早产儿呼吸紧迫综合征、感染关、营养关、慎防颅内出血等一个个险关,而且没有留下一点后遗症。老二在出生40天时,还经受了一次全麻心脏手术。如今,他们仨从巴掌大小长到了平均6斤多重,长辈们仿佛跟他们一同闯了一次“鬼门关”。

  孩子们出院之前,护士们已经开始培训新妈妈了。小毛头不就吃了睡,睡了吃吗?妈妈怎么也没想到,光是吃吃睡睡就把她累得够呛。

  现在每隔3小时要给孩子喂一次奶,一日8餐,三胞胎就要喂24次,除了牛奶,糖水、维生素、鱼肝油、增强免疫力的药,数都数不清一天要喂多少回。这些吃食,光凭大人们的脑袋记忆已经不现实了,细心的妈妈专门准备了一本备忘录,放在冲泡牛奶的工作台上,只要有人开口吃东西就把种类、食量一一记录下来。

  别看他们才四个月大,可三个小家伙吃起东西来可“精”了,来硬的直接往嘴里灌他们可不干,得先在嘴唇、舌头上点上一滴品品味道如何,通过“审查”才肯吃,不合口味就别过头去,要不就干脆吐了。

  换尿布、哄他们入睡都不是容易事儿。我们在孟家采访的3个多小时里,三个宝贝都安静下来的时间一分钟都不到。

  跟三胞胎混熟了以后发现,老大饭量最大,个头也最大,3个小时一到一准醒过来要喝奶;老二“话最多”,不睡觉的时候哼哼唧唧个没完;老三个头小,也最安分,喂上80毫升牛奶就能老老实实躺一会儿。三个小宝宝都是大眼睛,身边有啥动静就要瞪着看半天。

  早产儿配方奶粉三胞胎一天能“消灭”一桶,整箱买来的一次性纸尿裤转眼就用掉大半,衣服、奶瓶洗都洗不完,如此辛苦、忙碌,长辈们还是笑得格外幸福。

  谁都不能把他们分开太久

  徐钥(女)、徐琳(女)、徐洋(男)

  出生年月:2002年12月

  

家有多胞胎

  去年夏天一家五口的合影。前排左起徐洋、徐琳、徐钥。 浦东三林镇徐家的三个小家伙今年快满4岁了,老大徐钥和老二徐琳是女孩,老三徐洋是男孩。

  眼前,三个孩子都活蹦乱跳的,到了最难“管理”的年纪。他们清一色留着短发,不仔细看,还真不知道谁是男孩谁是女孩。好容易才把三个小家伙都抓过来站成一排——老大个子最高,老二稍矮一些,小脸蛋胖嘟嘟的,据说她学啥都最快,相比之下,老三个子和骨架都最小,还长着一副清秀的面孔。徐爷爷说:“别看老三是小子,就数他最胆小、最乖巧了!”

  因为是多卵三胞胎,三个孩子长得各有特色,不消一会儿就能把他们分清了。

  家里有三个4岁大的孩子,简直就像开了个托儿所,成天热闹得不得了,孩子们的欢笑给这个三代同堂的七口之家添了不少乐趣。

  这不,老二不知道为了啥芝麻绿豆大的事,满院子不依不饶地追着老大要“干仗”,倒是老三笃悠悠地坐在一边“观战”。要是三人“混战”起来,场面可就更加“壮观”了。

  打归打,打完还是亲姐弟,三个人成天都腻在一起。偶尔,大人带着他们中的一个出门,过不了多久,剩下的两个就忍不住惦记起另一个来,谁也不能把他们分开太久。

  在大人眼里,老大特别有“姐姐意识”。有一回,老二徐琳的鞋带松了,徐钥竟挺身而出,说“让姐姐来”,俨然一副大姐模样。老大有时还会主动帮爷爷奶奶做家务,虽然她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就那么两件——帮奶奶从井里压出水来,倒个垃圾,不过已经让大人很欣慰了。

  原本家里经济条件就不宽裕,又一下子添了三张嘴,更是捉襟见肘。三姐弟从出生到现在,没有几件新衣服,穿的都是别家孩子穿剩的,也没有太多零食解馋,好在三个小家伙比其他同龄孩子更懂事,从来不和其他小朋友比吃穿,也不挑食。

  小家伙们能背诵唐诗,还喜欢跟着电视学唱歌。看儿童节目是三胞胎最重要的娱乐活动,搬条长凳放在电视机前,三个人并排正襟危坐,还颇有点“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的气势。

  下半年,他们三个就该上幼儿园了,以后还会上小学、中学、大学。憧憬着他们的未来,爷爷满怀希望,可接踵而来的教育费用又让这个家庭忧心忡忡。

  “大”“中”“小”转眼长大

  贾学达(女)、贾学仲(女)、贾学肖(女)

  出生年月:1992年1月

  

家有多胞胎

  小学五年级时在杭州的合影。左起贾学肖、贾学达、贾学仲。 一转眼,贾家的三个“小不点”都长成大姑娘了。记得她们初生的那个冬天,爸爸几乎每夜都是和衣而睡,一个晚上要起来好几次,不是把尿就是喂奶,一连几个月都睡不上一个安稳觉。

  到了上小学的年纪,送孩子们上学成了件头疼事儿。家里就一辆自行车,一次只能接送一个。每天早上,爸妈就像打仗一样,三个丫头中谁最快吃完早饭,就先把她塞上车往学校送,来回跑上三趟才算完事,还不能让孩子们迟到。回想起那段日子,爸爸至今还后怕。

  现在再看,当年的“小不点”都已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了,她们仨在同一所学校的两个班级上学。虽然作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可被爸爸领进“女生宿舍”时,还是吓了一跳——10多平方米的屋子里,三张床,两张桌,还有一架钢琴,书本、衣物堆了个满满当当。

  三个丫头都穿着蓝毛衣,老大正打电话跟同学核对英语作业,瘦高个,像爸爸,另外两个正进进出出地收拾屋子,因为体形、相貌都一个样,我们看了老半天都分不清。老二老三安慰我们,外婆到现在还会冲着老三喊老二呢,老爸要是不留神也会闹个“乌龙事件”,喊错人。

  小时候有媒体采访,都是爸妈一手包办,如今孩子大了,父母决定让她们自己独当一面,就悄悄退出了房间。

  “你们的名字很特别,有什么说法吗?”我们问道。

  “我们出生的时候在下雪,爸爸就用了个谐音的‘学’字,剩下的‘达’‘仲’‘肖’就是‘大’‘中’‘小’呗。”老大解释道。

  接下去,三人就七嘴八舌起来了。三个丫头似乎都不太中意自己颇具特色的名字,“三个串在一起能让人琢磨出点名堂,可一拆开,谁都以为是男孩子”,“一点都不秀气”。

  十四岁的她们,都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互相之间姐妹称呼吗?”我们好奇地询问。“才没有咧,都直呼其名,要不就叫老大、老二、老三。”老大有点委屈。

  “老妈是剖腹产,要是顺产我就该是老大了。”老三也不买账。思想渐渐成熟之后,过去挤作一团的三胞胎也分起了“帮派”。不用说,像透了的老二老三性格也更接近,她们俩算一派,老大自成一派。她们都有了自己的朋友圈,有了各自的爱好,已经时常“单独行动”了。即使晚上挤在一个被窝里打一个手电筒,三人也是各看各的书,连家里养的猫也要一人给取一个名字。

  当然,该“集中兵力”的时候,她们的配合也毫不含糊。过去压岁钱都由妈妈统一保管,今年春节,三个丫头不干了,她们商量好之后轮番跟爸妈谈判,最后一人得了200元自由支配,可把她们乐坏了。

  没那么多钱买书,就借着看;没法三人都上钢琴课,就派老大当代表,学完回来教;没法一人一张书桌就“抢”,动作最慢的只好搭小板凳;没法一人一台电脑,就排使用时间表,还要把老爸一起排进去;没有太多旅游的机会,就好好珍惜每次春游秋游。三个女孩儿的乐观、懂事,让人感动。

  “其实我就娶了一个人的三分之一”

  金韆(女)、金昕(女)、金晓(女)

  出生年月:1970年6月

  

家有多胞胎

  去年在海南的留影。左起金晓、金韆、金昕。 这是我们走访的多胞胎中,年龄最长的一家,但出人意料的是,眼前的金韆和金昕竟然还是一个模样。一样的长发飘飘,一样的穿着打扮,连手机都用一模一样的,还在同一个班级教同一门课程。

  金韆说:“要不是老三金晓正在澳洲深造,我们就三个人一块儿给孩子们上课了!”

  这家成长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三胞胎,是上海第一批“小荧星”艺术团成员,得过全国金奖,有过自己的演唱组,都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小学二年级时,三个小丫头还被专程接去给叶剑英元帅表演节目。时至今日,她们还常常为公益性的活动献演,但工作的重心已从台前转移到了幕后。

  六年前,三人清一色成了“金老师”,开始潜心给幼儿园、小学、艺术进修学校当声乐指导教师,这一干竟干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还办起了自己的声乐培训中心。

  在学校里,金老师像明星一样受到孩子们的追捧,走到哪儿都能听到此起彼伏的“金老师好”。课间时分,音乐教室的窗口被学生们堵得水泄不通,任两位金老师怎么哄都哄不散。

  “你们都是怎么区分金老师的?”我们问。小朋友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献计献策”:“大金老师个子最矮,三金老师最高。”“大金老师和三金老师脸圆,二金老师脸长一点。”“大金老师声音是竖着的,二金老师声音扁一些。”据爸妈说,三胞胎出生时还闹了点小意外。出生前,医生听了胎心说是双胞胎,家里样样东西备两份,可分娩时母亲辛苦生下大金二金之后,护士奇怪产妇的肚子怎么还那么大,再拿听诊器一听,这才恍然大悟——还有个三金被落在里面呢!父亲用韆、昕、晓三个字,纪念了这个让全家人惊喜的黎明时分。

  小时候,三胞胎也一起干过不少稀奇古怪的“傻事”。

  为了能多玩一会儿,她们想出了派一个代表垫着复写纸写作业的办法,“一式三份”。第二天老师就把她们仨叫去办公室训话,这才知道垫了复写纸一看背面就会“穿帮”。

  家里只能订一瓶牛奶,喝起来太不过瘾。鬼灵精怪的三金偷偷地先喝掉半瓶,怕挨骂就兑回去半瓶水,接着二金也来“过瘾”,又一口气喝掉半瓶,再兑半瓶水,轮到大金喝的时候,这牛奶怎么都不对味了。

  回忆着童年的趣事,大金二金都忍俊不禁。无论是采访,还是上课,两姐妹的默契令人吃惊。只消一个眼神,她们的每一句话都能接得如同出自一人之口。

  从强身练武到学习舞蹈,再转而学习声乐,从幼儿园到上大学,她们从没有分开过。各自成家之后,一天还要讲上好几通电话,无论身在何地,买东西都是“一式三份”。如今,她们又为同一份事业而共同努力着。

  二金的丈夫看到她们姐妹仨凑在一块儿时的热络劲儿,简直要生出嫉妒来,有一回他实在忍不住感叹道:“唉,其实我就娶了一个人的三分之一!”

  记者手记

  在许多人眼里,多胞胎的降生是罕见而新奇的趣事。事实上,除了给家庭带来成倍的欢乐之外,与正常家庭相比,养育多胞胎子女还有着成倍的艰辛与沉重的责任。

  采访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多胞胎为早产儿,母婴健康都会受到威胁。许多家庭的父母为了照料年幼的孩子们,不得不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他们身上。长期睡眠不足、缺少休闲娱乐、事业受到影响等等,都是多胞胎父母们必须面对的挑战。随着孩子的成长,接踵而来的经济负担也让不少多胞胎家庭面临困境。

  按照自然规律,人类约每80次妊娠中,可有一次双胞胎;每802次妊娠中可有一次三胞胎;每803次妊娠中可能孕育一次四胞胎,依此类推。然而现代医学的发达,使得多胞胎的诞生比例在世界范围内猛增,成为一个令医学界困惑的世界性难题。' name=brief>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