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与崔永元对话“我的长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7日08:59 解放日报

  70多年前,一支队伍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一场艰苦卓绝却又无比壮烈的长途跋涉。这场伟大的远征,扭转了中国的命运,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更创造了全人类都为之景仰和钦佩的长征精神。

  时间流逝,而精神永驻。

  如今,又一支队伍将重走长征之路。踏过先辈们踏过的每一片土地,穿过先辈们经过的每一条河流,爬雪山,过草地,开始一场“我的长征”。

  上周末,本报记者赶赴北京,听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文化顾问”崔永元,讲述“我的长征”的来龙去脉。

  要让“主旋律”作品好看

  解放周末:“我的长征”这个创意是怎么来的?

  崔永元:其实我最开始想的是怎么让城里人出丑。现在的城里人,一般是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靠着。最典型的是在电影院里,你看吧,全都选个最舒服的姿势懒洋洋地陷在椅子里。我有个特奇怪的念头,想着如果要组织这些城里人吃苦,他们会什么样?当时就想搞一个类似训练营的活动。我想用这种方式警醒其他人,如果一个民族用懒洋洋的方式生存的话,是很可悲的。

  解放周末:后来怎么想到了重走长征路这个形式?

  崔永元:很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和毛泽东的外孙孔继宁一起聊天,他说他要拍两部电视剧,都是“主旋律”的,想让我参加。他正好提到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我就说我们可以搞个“我的长征”。

  解放周末:这是不是也受到了您那军人父亲的影响?

  崔永元:我父亲没参加过长征,但参加过抗美援越。我小的时候,他常给我讲打仗的故事。他离休后,我帮他整理回忆录,里面就写剿匪的时候常常一边行军,一边睡觉。我总觉得难以想像那种情景,拽着前面人的包袋,走着路就能睡着,有的人靠着树就能睡,而我现在却是躺在床上都睡不着。我想行军可能对我有好处。前两天拍宣传片,让每个人讲为什么去长征,我说我睡不着觉,希望长征以后我能睡着。这是玩笑话。其实我真正的出发点,是想让“主旋律”题材做得好看。

  解放周末:好看的“主旋律”作品似乎不多。

  崔永元:我本身特别喜欢“主旋律”,这可能和我小时候受的教育、家庭背景有关。但是我又特别厌烦现在的一些“主旋律”作品。一些“主旋律”电影,要求单位包场去看,很多人也不愿意看。我老不服气,总觉得小时候受的主旋律教育挺好的,比如刘胡兰、雷锋,他们在我心中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有喜怒哀乐,不是动不动就喊口号的。所以,我一直有这么一个想法,要做“主旋律”,要让“主旋律”好看。

  解放周末:这就要引起人们的兴趣。

  崔永元:我们这次组织“我的长征”,就希望大家对长征感兴趣。你们现在到我的办公室去看看,堆着的也全是关于长征的各式各样的书。我们的选手和工作人员,都人手一本长征的书,全是自己主动去找的,没人让他们这么做。我觉得长征作为一段历史,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但毕竟70年过去了,现在再硬生生地灌输长征精神,就费劲了。我做这个节目,也是希望能唤起大家对这一段伟大历史的兴趣、记忆和关注。

  解放周末: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的长征”是一个载体,它的作用就是“唤起”,唤起兴趣,唤起记忆,唤起关注。

  崔永元:无论是“主旋律”,还是正面宣传,要实现宣传的目的,首先就要引起大家的兴趣。怕就怕大家根本不关注,继而就是不知道。现在谁不知道NBA、好莱坞、迪斯尼?谁不知道米老鼠、唐老鸭?这也是意识形态,它会慢慢渗透进来。我女儿小时候的玩具,没一件是和中国有关的,什么样的玩偶都有,就是没有解放军,没有新四军,没有志愿军,连现在的警察、医生、护士都没有,全是外国人。

  解放周末:这样一来,兴趣就转移了。

  崔永元:在我们的潜意识里,第一是对“主旋律”宣传不屑,第二是我们研究得不好,缺少办法,一做就做得跟黑板报一样,大家不爱看。我常想,我们有宣传历史的责任,必须让大家知道历史,要不然这个民族就太浅薄了。

  解放周末:报名参加“我的长征”的人,都了解长征的历史吗?

  崔永元:不全了解。有的人说,“我不了解长征,但我希望走下来后,能对这段历史产生兴趣”,我满意这种答案。你参加了我们的活动,你想看书了,你想了解这段历史了,这就是意义。对于“主旋律”的宣传,我们需要探索的是宣传的形态和语态,如果换用大家熟悉、能接受的语态,同样的内容,大家就愿意看。

  三天面试,十多次流泪

  解放周末:当年的长征队伍出发时有10万人,如今重走长征路,为什么把人数定为21人?

  崔永元:一两百个人一块儿走,那当然是声势浩大,也可以彼此照应。但摄像师说,如果超过21个人,就比较麻烦了。21人能分成3个组,每组7个人。如果需要记住选手,记住他们的个性和故事,只能这样。在13亿人里找21个人,我很乐观,当时估计能有一千多人报名吧。但报名一开始,我就发现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样了,大概10天就报了4800多人,现在已经上万了。前几天就截止报名了,可现在还有人报名,报得还凶呢。

  解放周末:大家参与的热情超出了你的想像。

  崔永元:看报名信,我的内心也挺激荡的。我一直以为大家比较烦“主旋律”,我还曾经想过得怎么说服大家呢。但他们比我直接多了,就说“我爱长征”,“我爱红军”。有的选手说,看到电视里播宣传片,他就觉得胸口被撞击了,觉得那是“叫我呢,得赶紧去”。最后优中选优,选择了100位参加面试。

  解放周末:面试中一定有很多让人感动的事。

  崔永元:面试3天,我流了十几次眼泪。讲几件事吧。这次报名最大年龄的是位82岁的北京老人。面试的时候,他下那三个台阶我都觉得悬,按礼貌说我都应该上去扶他,但他是来参加长征面试的,我就提心吊胆地看他走到我面前。我说我们有车,您可以坐车和我们一块走。他说他就是要步行,坐车就不来了。我说您这么大年纪,怎么爬雪山、过草地啊?他说,你怎么知道我不行?我自己的身体,我比你清楚。这位老人参加过国民党新一军,参加过滇缅战斗。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他发现是自己人打自己人,是内战,就参加了共产党。他讲这些的时候,屋子里鸦雀无声,空气都凝结了。让82岁的老人参加“我的长征”,这有些不人道,我们最终没让他入选。打电话通知他落选的时候,他特别不理解,老问你们什么理由?什么理由让我落选了?

  还有位山东的年轻人,他入选了21人名单。他是烟台的,在网上报完名,就出发了,他要步行从烟台走到北京来,自己还做了一面长征旗,沿途让人签名。等到我们给他打电话的时候,他已经走到第10天了,都走到河北沧州了。我们让他赶快上火车赶来面试,他说他再走五六天就到北京了。我们说你再走五六天,就被淘汰了,他这才上了火车。面试的时候我问他,没走完,是不是有点遗憾。

  他说是的,但他打算参加完“我的长征”后,从北京走到沧州,然后,再上火车。

  解放周末:如果说70多年前支撑红军长征的是信仰,那么什么是“我的长征”的精神支撑?

  崔永元:信仰,还是信仰。过去我以为有意志品质、有信仰的人少。但现在我觉得即便少,也有!这次来的大部分都是。这些选手总说,70多年前条件那么艰苦,红军吃草根、吃树皮,还有追兵,还要打仗,都走下来了,今天的条件下没理由不坚持。

  “我的长征”,不是集体春游

  解放周末:除了执著,重走长征路对意志品质、体能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

  崔永元:我们给面试入选的42个人安排了野外训练,让他们每人负重30公斤,光山地穿行就走了20公里,又让他们从40米的大坝上速降下来,还做了空中抓杠等极限运动。做完这些,没有一个人要退出的,都嘻嘻哈哈,像春游似的。“我的长征”不是集体春游。我很生气,来个杀手锏,让他们从怀柔走到中央电视台。这段路程有70公里,我就想看他们谁有畏难情绪。结果都高高兴兴上路了。后来走到15公里的时候,我看行了,没人要退出,让他们上车,可没人上车,都要把70公里走完。

  解放周末:这是对他们的考验,就像您说的,长征不是春游,应该庄严起来。

  崔永元:后来又接着“折磨”他们。把他们拉到北京体育大学操场上。那天特别冷,就晾着他们,让大家围观。为什么?就是要打掉很多人心里那种凑趣、春游的心理。我们的“魔鬼教练”问他们,你们现在觉得好受吗?想不想退出?有什么话要说?当时很多人都快崩溃了。这时候现在入选的马阿姨就站出来了,她面对着大家说,“我就是被淘汰了,也不会选择自己退出。这段经历对我来说特别重要,我非常爱你们”,说完满脸是泪。

  解放周末:但这42个人里,最终只能有21个入选。

  崔永元:宣布结果的那天,大家都处于失控状态。被淘汰的那些人大口大口地喝水,满脸通红,很多人都哭了。我不敢出去见他们,躲在屋里,让工作人员把他们一个一个叫进来,跟他们谈。他们真是特别可爱。你说他们为什么啊?又不是选模特,又不是选秀,又没有大奖,什么都没有!甚至连命还有可能搭进去!

  解放周末:你提到长征不是选秀,但现在的选秀活动很多,平民英雄辈出,也确实有人疑问,这是不是一场真人秀?

  崔永元:有真人但没有秀。我想好了,我们到了井冈山就和选手谈判,谈我们吃什么,住什么,做什么。等我们谈判完了,会签一个备忘录,到时公布出来,让大家监督,看看这是不是一场秀。拿长征作秀,那就太肮脏了。

  长征真是有力量

  解放周末:两万五千里长征路,是一条追寻过去的路,也将是一条审视今天的路。

  崔永元:是的。有个北京人,他去年自己走完了这段路。他说一路上老乡们对他特别好,在藏族区的两个月,他一分钱没花,都是大伙管他吃,管他住。很多人帮了他的忙,可他连照片都没给人寄去,所以他想再走一次,把照片给人家,感谢人家。那些老乡也特别可爱,觉得只要是北京来的,就能解决问题。老乡给他写信,反映的都是应该向《焦点访谈》反映的问题。老乡的信上说,因为毁林,当地的红军坟越来越少了,最近当地政府还要把坟迁走,老百姓不答应。我跟他说了,信给我吧,这事我们来解决。

  解放周末:这次“我的长征”之路,不仅要用脚丈量,也要用眼睛观察,用行动解读。

  崔永元:我们和选手都希望能做点实事。前些天播了个广告,告诉大家我们希望在沿路做些公益的事情。没想到不到两天,就接到了4家企业打来的电话。其中一家药业公司,准备投入500万元帮我们在沿路建25所“长征医院”。还有一家企业一下子捐了1000万元,想把这些善款定义为公益基金,根据不同地区的需要,用这笔钱建学校、建医院或引进师资。我甚至有这样一个想法,现在还有一些老红军医药费没人给报,过得很清苦,可以帮他们把医药费给报了。

  解放周末:这是一个不断衍生创意的过程。

  崔永元:我们每碰撞出来一个点子,都非常高兴。比如文艺小分队讨论,在“我的长征”路上沿途有很多原生态的民间歌舞,一直在深山里,没人知道。我们可以带着乐队,直接把这些作品拍成

  MTV,然后就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来。解放周末:这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这些小分队将用怎样的形式参与“我的长征”?

  崔永元:他们是分段体验,不用走全程。我们有文艺小分队、医疗小分队、经济小分队、建筑小分队,等等。他们将走村串寨了解情况,现在已经有几万人报名了。最有趣的是我们落选的选手,他们不甘心,成立了个好像叫“我的‘我的长征’联盟”,准备五一的时候“尾随”我们,在后面“支援”我们。

  解放周末:这样就扩大了21人的队伍,也使这次活动具有了普遍性和公益性。21位选手除了行走,是否也会参与一些公益活动?

  崔永元:他们要搜集整理老红军的材料。我们会把线索找到,采访则由选手完成,这时候他们既是编导,也是记者,还是主持人。将来还会出版手绘地图,告诉人们沿途哪里有红军坟,哪里有老红军,哪里有红军遗迹。

  解放周末:从“让城里人吃苦”的简单想法,到现在数万人参与的大型活动,这其中只有短短几个月时间,你觉得是什么吸引大家投入这样的热情?

  崔永元:我昨天晚上躺床上还在想这件事,那天就是我和孔继宁在一起聊天,没想到聊出了这么大的事,而且越搞越大。我就想起了毛主席的话,“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宣言书”,长征真是很有力量。

  一个人必须知道历史

  解放周末:您在“我的长征”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是旁观者、参与者,还是解释者?

  崔永元:我们这次特别有意思,节目片尾字幕和以前不一样,不叫制片人什么的,都叫前方总指挥、后方总指挥,摄像师叫影像战士,刚招来的叫影像新兵。我在正数第二位,叫“形象代表”。我未来的10个月大部分时间将是坐车跟着走,我的工作会特别重,既要组织大家把21个人拍摄好,其他事情也需要我协调,比如说慈善、募捐等等。

  解放周末:这个节目将采用怎样的构架?

  崔永元:我们希望是开放的A+B模式,A是他们在走,用镜头记录他们怎么走当年的路,怎么寻找红军的遗迹,怎么寻找老红军。B是我们在走,讲我们怎么采风,怎么做调查,怎么建医院、建学校。节目在《小崔说事》的时间播出,中央电视台领导特别重视,把时间从25分钟延长到50分钟,而且还专门开了两次会,布置《新闻联播》、《新闻30分》都要配合我们。

  解放周末:有没有考虑过,如果21个人都走不下来,怎么办?

  崔永元:真都走不下来,那就明年再走吧。我一直觉得掉队的情况肯定会发生,但21个人都走不下来,这也不太可能。

  报名前几天,我在《小崔说事》里特意安排了一个以前的节目,叫《咱们的长征》,采访两位走过长征路的英国人。我问他们为什么要去长征?他们说得特别好,说这是一段历史,作为一个人必须知道历史。知道历史,你才能知道昨天干了什么,才知道今天干什么,明天将干什么。想想,连外国人都知道这段历史,如果我们不知道,就太不应该了。

  从4858到21

  “我的长征”是一档电视节目,是一次远征,也是一场精神的重温。

  21个人组成的队伍将徒步完成两万五千里的远征,同时还有更多的分段体验者也将加入这支队伍,感受一段长征路。

  这21位全程亲历者来自哪里?他们是怎样加入“我的长征”的行列的?

  “征兵令”发出一周,应征者的资料就像雪片一样飞向了“我的长征”节目组。“‘我的长征’全程长达10000多公里,历时10个多月,体验者必须步行完成,途经地区环境恶劣、行程枯燥、条件异常艰苦”。虽然“硬性指标”一条又一条,但严格的考验仿佛是嘹亮的号角,召唤着众多热血儿女。

  报名启动10天,4858封报名信纷至沓来。有还在读书的中学生,也有82岁的老人;有远在美国的华人,也有红军的后代。还有事业有成的经理辞了工作、甚至卖了公司,投入“我的长征”。

  半个月后,100位有可能重走长征路的候选人进入面试阶段。面对报名者们的热情,面试最终成了一场劝退。斟酌再三,100名候选人精选成了42名。

  连续三天的野外生存演练考验谁能真正“入伍”。体能测试、心理测试加上野外露营能力测试,三天里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长征”的预演。负重30公斤山地穿行20公里,40米大坝速降、空中抓杠……面对一个个艰难的考验,谁能挺过去?谁又会选择放弃?

  出人意料,两天的“魔鬼训练”没有拖垮任何人,42位都是精兵强将。

  更为“苛刻”的任务来了。选手们被要求徒步从北京的怀柔县走到中央电视台。他们的身上都没有带钱,有些人连食品也已吃完,水也只剩下一升。但70公里的路程,没有吓退一个人,三天的实战也告诉他们,“我的长征”不是集体春游。

  到了最后一关,选手们无需再跋涉,等待他们的是30多个体检项目。一个个数字指标把许多“硬汉”挡在了“我的长征”的队列之外,因为即使是那些很常见的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也有可能使得选手无法完成接下来漫长而艰难的行军。

  等待结果的时刻异常紧张。面对十个月的漫漫长路,敢于上路的都是勇士,而坦然接受淘汰,也需要勇敢。

  分别,来得出乎意料的沉重。那些怀着长征梦的“女兵们”泪流满面:“本想把眼泪留在长征路上,在走不下去的时候哭。”那些在野外生存的考验中,没有抱怨过一句的男子汉们也忍不住流泪:“感谢‘我的长征’,我已经收获了太多太多。”

  5月1日,21名历经考验的选手们就将背起行囊,踏上征程。这段体验不但需要十分的热情、百分的体能,更需要千分的理智、万分的坚忍。队伍也将逐渐壮大,姜文、王志文、田壮壮等明星将组成一支“文艺小分队”投入进来。

  崔永元还向记者透露说,4月9日在“我的长征”新闻发布会上,八一电影制片厂也会发布拍摄电影《我的长征》的新闻,21位入选者以后都将出现在该片中。

  

与崔永元对话“我的长征”

  一支新的队伍将徒步完成二万五千里的远征。摄影王国正

  采写/本报记者 尹欣 实习生 陈俊臖

  70多年前,一支队伍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一场艰苦卓绝却又无比壮烈的长途跋涉。这场伟大的远征,扭转了中国的命运,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更创造了全人类都为之景仰和钦佩的长征精神。

  时间流逝,而精神永驻。

  如今,又一支队伍将重走长征之路。踏过先辈们踏过的每一片土地,穿过先辈们经过的每一条河流,爬雪山,过草地,开始一场“我的长征”。

  上周末,本报记者赶赴北京,听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文化顾问”崔永元,讲述“我的长征”的来龙去脉。

  要让“主旋律”作品好看

  解放周末:“我的长征”这个创意是怎么来的?

  崔永元:其实我最开始想的是怎么让城里人出丑。现在的城里人,一般是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靠着。最典型的是在电影院里,你看吧,全都选个最舒服的姿势懒洋洋地陷在椅子里。我有个特奇怪的念头,想着如果要组织这些城里人吃苦,他们会什么样?当时就想搞一个类似训练营的活动。我想用这种方式警醒其他人,如果一个民族用懒洋洋的方式生存的话,是很可悲的。

  解放周末:后来怎么想到了重走长征路这个形式?

  崔永元:很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和毛泽东的外孙孔继宁一起聊天,他说他要拍两部电视剧,都是“主旋律”的,想让我参加。他正好提到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我就说我们可以搞个“我的长征”。

  解放周末:这是不是也受到了您那军人父亲的影响?

  崔永元:我父亲没参加过长征,但参加过抗美援越。我小的时候,他常给我讲打仗的故事。他离休后,我帮他整理回忆录,里面就写剿匪的时候常常一边行军,一边睡觉。我总觉得难以想像那种情景,拽着前面人的包袋,走着路就能睡着,有的人靠着树就能睡,而我现在却是躺在床上都睡不着。我想行军可能对我有好处。前两天拍宣传片,让每个人讲为什么去长征,我说我睡不着觉,希望长征以后我能睡着。这是玩笑话。其实我真正的出发点,是想让“主旋律”题材做得好看。

  解放周末:好看的“主旋律”作品似乎不多。

  崔永元:我本身特别喜欢“主旋律”,这可能和我小时候受的教育、家庭背景有关。但是我又特别厌烦现在的一些“主旋律”作品。一些“主旋律”电影,要求单位包场去看,很多人也不愿意看。我老不服气,总觉得小时候受的主旋律教育挺好的,比如刘胡兰、雷锋,他们在我心中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有喜怒哀乐,不是动不动就喊口号的。所以,我一直有这么一个想法,要做“主旋律”,要让“主旋律”好看。

  解放周末:这就要引起人们的兴趣。

  崔永元:我们这次组织“我的长征”,就希望大家对长征感兴趣。你们现在到我的办公室去看看,堆着的也全是关于长征的各式各样的书。我们的选手和工作人员,都人手一本长征的书,全是自己主动去找的,没人让他们这么做。我觉得长征作为一段历史,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但毕竟70年过去了,现在再硬生生地灌输长征精神,就费劲了。我做这个节目,也是希望能唤起大家对这一段伟大历史的兴趣、记忆和关注。

  解放周末: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的长征”是一个载体,它的作用就是“唤起”,唤起兴趣,唤起记忆,唤起关注。

  崔永元:无论是“主旋律”,还是正面宣传,要实现宣传的目的,首先就要引起大家的兴趣。怕就怕大家根本不关注,继而就是不知道。现在谁不知道NBA、好莱坞、迪斯尼?谁不知道米老鼠、唐老鸭?这也是意识形态,它会慢慢渗透进来。我女儿小时候的玩具,没一件是和中国有关的,什么样的玩偶都有,就是没有解放军,没有新四军,没有志愿军,连现在的警察、医生、护士都没有,全是外国人。

  解放周末:这样一来,兴趣就转移了。

  崔永元:在我们的潜意识里,第一是对“主旋律”宣传不屑,第二是我们研究得不好,缺少办法,一做就做得跟黑板报一样,大家不爱看。我常想,我们有宣传历史的责任,必须让大家知道历史,要不然这个民族就太浅薄了。

  解放周末:报名参加“我的长征”的人,都了解长征的历史吗?

  崔永元:不全了解。有的人说,“我不了解长征,但我希望走下来后,能对这段历史产生兴趣”,我满意这种答案。你参加了我们的活动,你想看书了,你想了解这段历史了,这就是意义。对于“主旋律”的宣传,我们需要探索的是宣传的形态和语态,如果换用大家熟悉、能接受的语态,同样的内容,大家就愿意看。

  三天面试,十多次流泪

  解放周末:当年的长征队伍出发时有10万人,如今重走长征路,为什么把人数定为21人?

  崔永元:一两百个人一块儿走,那当然是声势浩大,也可以彼此照应。但摄像师说,如果超过21个人,就比较麻烦了。21人能分成3个组,每组7个人。如果需要记住选手,记住他们的个性和故事,只能这样。在13亿人里找21个人,我很乐观,当时估计能有一千多人报名吧。但报名一开始,我就发现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样了,大概10天就报了4800多人,现在已经上万了。前几天就截止报名了,可现在还有人报名,报得还凶呢。

  解放周末:大家参与的热情超出了你的想像。

  崔永元:看报名信,我的内心也挺激荡的。我一直以为大家比较烦“主旋律”,我还曾经想过得怎么说服大家呢。但他们比我直接多了,就说“我爱长征”,“我爱红军”。有的选手说,看到电视里播宣传片,他就觉得胸口被撞击了,觉得那是“叫我呢,得赶紧去”。最后优中选优,选择了100位参加面试。

  解放周末:面试中一定有很多让人感动的事。

  崔永元:面试3天,我流了十几次眼泪。讲几件事吧。这次报名最大年龄的是位82岁的北京老人。面试的时候,他下那三个台阶我都觉得悬,按礼貌说我都应该上去扶他,但他是来参加长征面试的,我就提心吊胆地看他走到我面前。我说我们有车,您可以坐车和我们一块走。他说他就是要步行,坐车就不来了。我说您这么大年纪,怎么爬雪山、过草地啊?他说,你怎么知道我不行?我自己的身体,我比你清楚。这位老人参加过国民党新一军,参加过滇缅战斗。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他发现是自己人打自己人,是内战,就参加了共产党。他讲这些的时候,屋子里鸦雀无声,空气都凝结了。让82岁的老人参加“我的长征”,这有些不人道,我们最终没让他入选。打电话通知他落选的时候,他特别不理解,老问你们什么理由?什么理由让我落选了?

  还有位山东的年轻人,他入选了21人名单。他是烟台的,在网上报完名,就出发了,他要步行从烟台走到北京来,自己还做了一面长征旗,沿途让人签名。等到我们给他打电话的时候,他已经走到第10天了,都走到河北沧州了。我们让他赶快上火车赶来面试,他说他再走五六天就到北京了。我们说你再走五六天,就被淘汰了,他这才上了火车。面试的时候我问他,没走完,是不是有点遗憾。

  他说是的,但他打算参加完“我的长征”后,从北京走到沧州,然后,再上火车。

  解放周末:如果说70多年前支撑红军长征的是信仰,那么什么是“我的长征”的精神支撑?

  崔永元:信仰,还是信仰。过去我以为有意志品质、有信仰的人少。但现在我觉得即便少,也有!这次来的大部分都是。这些选手总说,70多年前条件那么艰苦,红军吃草根、吃树皮,还有追兵,还要打仗,都走下来了,今天的条件下没理由不坚持。

  “我的长征”,不是集体春游

  解放周末:除了执著,重走长征路对意志品质、体能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

  崔永元:我们给面试入选的42个人安排了野外训练,让他们每人负重30公斤,光山地穿行就走了20公里,又让他们从40米的大坝上速降下来,还做了空中抓杠等极限运动。做完这些,没有一个人要退出的,都嘻嘻哈哈,像春游似的。“我的长征”不是集体春游。我很生气,来个杀手锏,让他们从怀柔走到中央电视台。这段路程有70公里,我就想看他们谁有畏难情绪。结果都高高兴兴上路了。后来走到15公里的时候,我看行了,没人要退出,让他们上车,可没人上车,都要把70公里走完。

  解放周末:这是对他们的考验,就像您说的,长征不是春游,应该庄严起来。

  崔永元:后来又接着“折磨”他们。把他们拉到北京体育大学操场上。那天特别冷,就晾着他们,让大家围观。为什么?就是要打掉很多人心里那种凑趣、春游的心理。我们的“魔鬼教练”问他们,你们现在觉得好受吗?想不想退出?有什么话要说?当时很多人都快崩溃了。这时候现在入选的马阿姨就站出来了,她面对着大家说,“我就是被淘汰了,也不会选择自己退出。这段经历对我来说特别重要,我非常爱你们”,说完满脸是泪。

  解放周末:但这42个人里,最终只能有21个入选。

  崔永元:宣布结果的那天,大家都处于失控状态。被淘汰的那些人大口大口地喝水,满脸通红,很多人都哭了。我不敢出去见他们,躲在屋里,让工作人员把他们一个一个叫进来,跟他们谈。他们真是特别可爱。你说他们为什么啊?又不是选模特,又不是选秀,又没有大奖,什么都没有!甚至连命还有可能搭进去!

  解放周末:你提到长征不是选秀,但现在的选秀活动很多,平民英雄辈出,也确实有人疑问,这是不是一场真人秀?

  崔永元:有真人但没有秀。我想好了,我们到了井冈山就和选手谈判,谈我们吃什么,住什么,做什么。等我们谈判完了,会签一个备忘录,到时公布出来,让大家监督,看看这是不是一场秀。拿长征作秀,那就太肮脏了。

  长征真是有力量

  解放周末:两万五千里长征路,是一条追寻过去的路,也将是一条审视今天的路。

  崔永元:是的。有个北京人,他去年自己走完了这段路。他说一路上老乡们对他特别好,在藏族区的两个月,他一分钱没花,都是大伙管他吃,管他住。很多人帮了他的忙,可他连照片都没给人寄去,所以他想再走一次,把照片给人家,感谢人家。那些老乡也特别可爱,觉得只要是北京来的,就能解决问题。老乡给他写信,反映的都是应该向《焦点访谈》反映的问题。老乡的信上说,因为毁林,当地的红军坟越来越少了,最近当地政府还要把坟迁走,老百姓不答应。我跟他说了,信给我吧,这事我们来解决。

  解放周末:这次“我的长征”之路,不仅要用脚丈量,也要用眼睛观察,用行动解读。

  崔永元:我们和选手都希望能做点实事。前些天播了个广告,告诉大家我们希望在沿路做些公益的事情。没想到不到两天,就接到了4家企业打来的电话。其中一家药业公司,准备投入500万元帮我们在沿路建25所“长征医院”。还有一家企业一下子捐了1000万元,想把这些善款定义为公益基金,根据不同地区的需要,用这笔钱建学校、建医院或引进师资。我甚至有这样一个想法,现在还有一些老红军医药费没人给报,过得很清苦,可以帮他们把医药费给报了。

  解放周末:这是一个不断衍生创意的过程。

  崔永元:我们每碰撞出来一个点子,都非常高兴。比如文艺小分队讨论,在“我的长征”路上沿途有很多原生态的民间歌舞,一直在深山里,没人知道。我们可以带着乐队,直接把这些作品拍成

  MTV,然后就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来。解放周末:这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这些小分队将用怎样的形式参与“我的长征”?

  崔永元:他们是分段体验,不用走全程。我们有文艺小分队、医疗小分队、经济小分队、建筑小分队,等等。他们将走村串寨了解情况,现在已经有几万人报名了。最有趣的是我们落选的选手,他们不甘心,成立了个好像叫“我的‘我的长征’联盟”,准备五一的时候“尾随”我们,在后面“支援”我们。

  解放周末:这样就扩大了21人的队伍,也使这次活动具有了普遍性和公益性。21位选手除了行走,是否也会参与一些公益活动?

  崔永元:他们要搜集整理老红军的材料。我们会把线索找到,采访则由选手完成,这时候他们既是编导,也是记者,还是主持人。将来还会出版手绘地图,告诉人们沿途哪里有红军坟,哪里有老红军,哪里有红军遗迹。

  解放周末:从“让城里人吃苦”的简单想法,到现在数万人参与的大型活动,这其中只有短短几个月时间,你觉得是什么吸引大家投入这样的热情?

  崔永元:我昨天晚上躺床上还在想这件事,那天就是我和孔继宁在一起聊天,没想到聊出了这么大的事,而且越搞越大。我就想起了毛主席的话,“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宣言书”,长征真是很有力量。

  一个人必须知道历史

  解放周末:您在“我的长征”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是旁观者、参与者,还是解释者?

  崔永元:我们这次特别有意思,节目片尾字幕和以前不一样,不叫制片人什么的,都叫前方总指挥、后方总指挥,摄像师叫影像战士,刚招来的叫影像新兵。我在正数第二位,叫“形象代表”。我未来的10个月大部分时间将是坐车跟着走,我的工作会特别重,既要组织大家把21个人拍摄好,其他事情也需要我协调,比如说慈善、募捐等等。

  解放周末:这个节目将采用怎样的构架?

  崔永元:我们希望是开放的A+B模式,A是他们在走,用镜头记录他们怎么走当年的路,怎么寻找红军的遗迹,怎么寻找老红军。B是我们在走,讲我们怎么采风,怎么做调查,怎么建医院、建学校。节目在《小崔说事》的时间播出,中央电视台领导特别重视,把时间从25分钟延长到50分钟,而且还专门开了两次会,布置《新闻联播》、《新闻30分》都要配合我们。

  解放周末:有没有考虑过,如果21个人都走不下来,怎么办?

  崔永元:真都走不下来,那就明年再走吧。我一直觉得掉队的情况肯定会发生,但21个人都走不下来,这也不太可能。

  报名前几天,我在《小崔说事》里特意安排了一个以前的节目,叫《咱们的长征》,采访两位走过长征路的英国人。我问他们为什么要去长征?他们说得特别好,说这是一段历史,作为一个人必须知道历史。知道历史,你才能知道昨天干了什么,才知道今天干什么,明天将干什么。想想,连外国人都知道这段历史,如果我们不知道,就太不应该了。

  从4858到21

  “我的长征”是一档电视节目,是一次远征,也是一场精神的重温。

  21个人组成的队伍将徒步完成两万五千里的远征,同时还有更多的分段体验者也将加入这支队伍,感受一段长征路。

  这21位全程亲历者来自哪里?他们是怎样加入“我的长征”的行列的?

  “征兵令”发出一周,应征者的资料就像雪片一样飞向了“我的长征”节目组。“‘我的长征’全程长达10000多公里,历时10个多月,体验者必须步行完成,途经地区环境恶劣、行程枯燥、条件异常艰苦”。虽然“硬性指标”一条又一条,但严格的考验仿佛是嘹亮的号角,召唤着众多热血儿女。

  报名启动10天,4858封报名信纷至沓来。有还在读书的中学生,也有82岁的老人;有远在美国的华人,也有红军的后代。还有事业有成的经理辞了工作、甚至卖了公司,投入“我的长征”。

  半个月后,100位有可能重走长征路的候选人进入面试阶段。面对报名者们的热情,面试最终成了一场劝退。斟酌再三,100名候选人精选成了42名。

  连续三天的野外生存演练考验谁能真正“入伍”。体能测试、心理测试加上野外露营能力测试,三天里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长征”的预演。负重30公斤山地穿行20公里,40米大坝速降、空中抓杠……面对一个个艰难的考验,谁能挺过去?谁又会选择放弃?

  出人意料,两天的“魔鬼训练”没有拖垮任何人,42位都是精兵强将。

  更为“苛刻”的任务来了。选手们被要求徒步从北京的怀柔县走到中央电视台。他们的身上都没有带钱,有些人连食品也已吃完,水也只剩下一升。但70公里的路程,没有吓退一个人,三天的实战也告诉他们,“我的长征”不是集体春游。

  到了最后一关,选手们无需再跋涉,等待他们的是30多个体检项目。一个个数字指标把许多“硬汉”挡在了“我的长征”的队列之外,因为即使是那些很常见的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也有可能使得选手无法完成接下来漫长而艰难的行军。

  等待结果的时刻异常紧张。面对十个月的漫漫长路,敢于上路的都是勇士,而坦然接受淘汰,也需要勇敢。

  分别,来得出乎意料的沉重。那些怀着长征梦的“女兵们”泪流满面:“本想把眼泪留在长征路上,在走不下去的时候哭。”那些在野外生存的考验中,没有抱怨过一句的男子汉们也忍不住流泪:“感谢‘我的长征’,我已经收获了太多太多。”

  5月1日,21名历经考验的选手们就将背起行囊,踏上征程。这段体验不但需要十分的热情、百分的体能,更需要千分的理智、万分的坚忍。队伍也将逐渐壮大,姜文、王志文、田壮壮等明星将组成一支“文艺小分队”投入进来。

  崔永元还向记者透露说,4月9日在“我的长征”新闻发布会上,八一电影制片厂也会发布拍摄电影《我的长征》的新闻,21位入选者以后都将出现在该片中。

  

与崔永元对话“我的长征”

  一支新的队伍将徒步完成二万五千里的远征。摄影王国正' name=brief>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