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生活时评:制度造成的困境值得警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7日08:59 广西新闻网

  当近日清华学子宋笑天被青海省教育厅指为高考移民,清华称将调查的消息传出后,笔者就一直在等待结果;而今,据《新京报》4月6日报道,宋已“被认定为高考移民”,“清华大学申诉委员会最终决定,取消他的学籍。”

  看到这个结果,笔者感觉有话要说。

  类似事件并不新鲜。清华的校规素以严闻名,上世纪30年代初,诗人何其芳同时被北大、清华录取,后入读了清华外文系,同样是念约半年,即被除名——因被查出不具高中文凭。后经诗人曹葆华联系,北大考察,破格录取(于次年入读了北大哲学系)。

  同时,也有相反的例子——同样是在上世纪30年代初,史学家吴晗由上海中国公学北上,投考燕大、北大皆不取,因为当时各校,都有“单科成绩为零不得录取”的规定,而吴数学为零分。后经清华破格录取。

  高考移民的直接原因,是高招录取分数线的各省(市、区)不一,而其背后,则主要是教育发展的地域不平衡。其公平与否,看法不一,争议犹存。包括宋同学是否“高考移民“的界定问题,也是众口纷纭,青海教育厅坚称“是”,而河南招办则认为:“10年前就将户口迁入青海,不应界定为‘高考移民’。”

  然而,宋同学的优秀,使他成为一个合格的清华学子,正如报道中所称:“……进入清华一直学习比较努力,成绩优秀,担任副班长并在同学中有不错的口碑。”这一点,却是并无争议。

  而今,宋同学竟被认定为“高考移民”,责任在谁呢?青海方面?家长?笔者不敢妄断。但是,无论责任在谁,都不会是宋同学。

  10年之前,宋同学不过9岁,何谈“高考移民”?9岁的人是一个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人造成的恶果,难道要让一个孩子来背?清华,能否以史为鉴,以人为本,以推重人才为要务,对宋同学破格以待呢?当然,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如今各省不一的高招录取分数线是否合理?高考移民的规定是否合理?不解决这两点,发生在宋同学身上的悲剧就难以根绝。要知道,制度造成的困境,影响到的不会仅仅是一个人,这是最值得我们警惕的。编辑:黄皓作者:严建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