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扩大内需拉动经济解除消费后顾之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7日09:23 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龚雯

  编者按:努力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今年和“十一五”期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进一步扩大消费、调整投资与消费比例面临的最大现实障碍是人们不愿花钱、不敢花钱,收入、就业、社保、医疗、教育、住房等问题抑制着即期消费。这就需要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切实解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
提高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强化消费意愿。本报从3月26日起推出“扩大内需———解除消费后顾之忧”系列述评,剖析影响消费的主要问题,希望广大读者与我们共同关注、共同探讨。消费马车仍然跑不快

  春意渐浓,国内市场看似一派繁荣:车市火,房市热,餐饮聚人气,商业竞促销,各种新产品新服务令人目不暇接。

  然而,热闹的市场表象,并不意味着旺盛的消费需求。中国人民银行今年“3·15”公布的一季度调查显示,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下降,现已跌至历史新低,表明我国城乡居民把钱袋子捂得越来越紧。据权威部门统计,近10余年我国最终消费率平均不到60%,去年降至50%左右,而同期世界平均消费率达78%—79%。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连续几年大幅下滑,去年仅为33%。居民消费倾向明显偏低,国内边际消费倾向徘徊在0.6,即每增加1元收入,只有0.6元用于消费。与此同时,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到今年2月末超过15万亿元,总储蓄率高达45%,与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形成鲜明对照。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看,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7%,出口增长28.4%,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仅增12%。“三驾马车”并没有形成“三轮驱动”的合力,特别是投资与消费的比例明显失调。

  尽管扩大内需方针已提出多年,国人的消费生活也日渐丰富,但消费仍未成为经济循环的起点,消费不足状况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今年两会期间,消费需求乏力成为许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让投资与消费并驾齐驱

  扩大内需,包括扩大投资和消费两大块。多年来,我国一直是“重投资,轻消费”,经济的较高增长主要靠投资带动。消费不旺,本应对投资产生约束和抑制,但近几年,投资冲动显然脱离消费需求,各地争着上项目、铺摊子,投资规模急剧膨胀,一些行业盲目投资导致产能过剩的不良后果正在显现。据商务部调查分析,今年上半年全国绝大多数消费品和生产资料都供过于求,工业品生产能力利用率有半数低于50%。

  产能过剩,引发库存积压、价格下跌,一旦市场有变,将造成企业停产和职工下岗,使银行呆坏账增多、金融风险加大,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保持今年乃至“十一五”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必要条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推动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重点是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消费率偏低,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程度还较有限。眼下,急需把扩大内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努力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改变投资率偏高现象,更多地发挥消费作为最终需求的作用,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持久动力。

  就外需与内需而言,随着我国外贸规模的扩大,打破了原有的国际经贸格局,使我外部环境趋紧,贸易摩擦激增,出口压力变大,面临的国际市场制约加剧。因此,也需要更好地统筹“两个市场”,在继续利用好外需的同时,把重心移至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上,促进经济均衡增长。

  我国经济正处于上升周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步伐加快,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按国际通行说法,这恰是消费水平快速成长的黄金时期。我国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潜力,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升级,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生产资料销售额共计逾20万亿元,而到2010年我国人均GDP预计超过2000美元。让消费马车跑得更快,与投资和出口并驾齐驱、协调发展,不仅十分紧迫,而且完全可能。当务之急是解除消费“心病”

  扩大消费正当时,但扩大消费有障碍,因为人们有太多的后顾之忧。

  近15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基本落后于财政收入增长,差距约达10个百分点。收入预期直接影响了消费预期。此外,收入差距还在拉大,据国家发改委统计,城市居民最低收入1/5人口只拥有全部收入的2.75%,仅为最高收入1/5人口拥有收入的4.6%。近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量不到城镇居民收入增量的1/5,城乡人均存款之比为7∶1,这也导致近年城乡消费距离变大,整个农村消费水准比城市落伍了10—15年。

  制约消费的不单是收入,由于失业、住房、养老、医疗、教育、保险等预期消费支出增加,即使家庭总收入涨了,人们也不愿增加即期消费。不同的社会成员几乎陷入同样的烦恼:看病贵、上学贵、买房贵……还有,上岁数了能否老有所养?手中的饭碗能否端牢?挣的钱能否应付未来可能出现的种种开支?这些后顾之忧,归根结底,是相关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位,社会安全网建设滞后且覆盖面低。

  心病解了,消费才有底气。扩大内需,先得以人为本,减轻和解除消费的后顾之忧,在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预期、提高消费意愿上做足文章,这也是“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题中之义。

  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扩大消费也要开个好头。当务之急,是采取有力措施,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特别是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把增加居民即期消费特别是农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让利益分配适当向普通居民和贫困地区倾斜;健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打好扩大消费的政策“组合拳”;着重解决扩大就业、完善社保、深化相关改革等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对教改、医改、房改、社保改革现存的顽症积弊要在整治中动真格的,稳定和刺激支出预期。这当中,政府应有更大的作为。同时,应完善消费环境,推促储蓄型消费转向信贷型消费,积极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使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日常消费的快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