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严峻环境形势呼唤强势环保部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7日09:38 四川新闻网 | |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5日通报,环保总局对20个江河水域附近的化工石化大项目进行环境风险排查,显示我国江河水域存在较大的布局性环境风险,相应的防范机制存在明显缺陷。在这批排查的20个大项目中,位于长江、黄河两大水系河流岸边,有重大环境隐患的就有12个。(《新京报》4月6日报道) 在媒体与公众的眼中,环保总局与国家审计署一样,属于近几年较为高调的部门, 潘岳有一番颇有感慨的话:“我可以坦率地说,环保部门依然还不是一个‘强势部门’,体制性、机制性制约依然严重,一些地方和部门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重发展速度、轻发展质量的观念没有改变。”言语之间,其实我们能感受到环保总局在治理环境污染上的力不从心。 以此次公布的20个项目来看,对长江、黄河有重大影响的就有12个,而其中属于石油领域两大巨头——中石化与中石油的企业占据其中的一部分,毫无疑问,如何对这两大巨头的下属企业进行环保治理就是首要的难点。再看看两大巨头以外的其他企业,几乎都是当地政府眼中的明星企业,要想治理,就必须逾越地方政府的关隘,这更是困难重重。 诚然,由于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各级媒体的高度关注,使得每一次掀起的环保风暴都显得声势浩大,但由于部门利益与地方利益的重重设障,环保治理依然任重道远。 如何让环保总局变得“强势”,事关环境保护的大局,破除体制性、机制性的约束是其中的关键。 我们不希望每一次的环保风暴,都如同潘岳所言,“我们的执法行动却更像一场漫长而艰难的、布满现实障碍、没有一点儿戏剧色彩的拉锯战。这个过程,需要长久的耐心和闪光灯之外的默默坚持。”这样的执法由于充满体制上的障碍而艰辛无比,付出的执法成本太高而又收效甚微。 从更加宏观的层面上考量,环保风暴牵涉的只是对那些违规企业的处罚,而无法制止相关项目的事前立项与审批。即使环保总局能够成功地对相关企业进行处罚,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各级地方政府重经济利益而轻环境保护的陈旧观念。 要让环保总局成为“强势部门”,既需要破除各种体制上的掣肘,也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通力协作,更需要方方面面破除局部利益至上的观念。也惟有如此,环保风暴才不会年年高调刮起然后低调收场。(王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