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忙碌的你,有事没事常回家看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8日02:55 杭州日报

  清明刚过,不少人家来到墓前追思先人。说到“尽孝”,是我们传统民族文化的一个特色,其核心是,小对老要尊、要敬、要孝、要顺,以此来表示报答老对小的养育之恩、抚爱之情。它既反映着长幼之间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又反映着社会的进步与文明。

  然而,我们工作着,忙碌着,也疏忽着父母的存在和情感,时常忘记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大量的社会现象反映出来的问题证明,对讲孝道的传统美德,有些人有
些地方淡化了,或打了折扣,或陷入了误区。如某些家庭在对待老人问题上,有钱养猫养狗等宠物,却不舍得在爹妈身上花钱,视宠物比爹妈亲;有些人,老人健在时对所需的生活费用很是苛刻,而老人去世时却大操大办,为的是捞“孝子”的虚名声,这种薄养厚葬的行为,实际是“孝”的歪曲与错位……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尽孝?前几天,刚刚获得“浙江省红旗大队”称号的江干区彭埠第一小学五堡校区的同学们,来到彭埠镇敬老院,用表演小品、唱《文明三字经》等形式,阐释了“孝”的真谛。孩子们表演的小品《孝敬老人实打实》,更是生动地展示了何谓孝道。

  第一幕

  今晚不回家吃饭了

  一个小男生扮演的老爷爷忙碌着,把一碗碗热腾腾的菜端上桌子。看了看时间,也该是孩子们下班和放学的时候了。

  突然,“丁零零……”电话铃声响起。

  老爷爷颤巍巍地走到电话机跟前,接起了电话:“喂———”

  “爸,今晚我不回家吃饭了,单位要聚餐,就这样!”

  “嘟、嘟……”老人还没来得及说句话,电话就挂断了。

  过了一会儿,电话铃声又响起了,老人再次接起电话。

  是个孩子的声音:“爷爷,今天我们同学生日,请客去吃肯德基,我不回家吃饭了哦,你自己吃吧。”

  老人摇摇头,叹了口气,走开了。

  又过了一会,电话铃再次响起,这次传出的是个女声———

  “爸,今晚加班,我要晚点回来,晚饭你自己吃吧,别等我了。”

  对着一桌丰盛的、渐渐冷去的饭菜,老人没有胃口动一筷子,发起呆来。

  第二幕

  用心走近老人

  “老人节”快到了,几个小学生为给敬老院的老人们送上什么心意而犯愁。

  “就送一份补品吧?”一高个子男生建议。

  “不行,我们没钱买补品的。”一扎辫子的女生立即否认了。

  “那还是做一顿香喷喷的饭菜吧!”一个眼睛大大的女生如此建议。

  “我们当中有谁会做饭的?”戴眼镜的男生此话一出,孩子们都闭嘴不说了。

  红烧肉胆固醇过高,烟酒伤身体,新鲜的水果应该对身体有好处的……孩子们合计来合计去,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最后,大家决定去做一份问卷调查,看看老人们最需要什么。

  几天后,孩子们怀揣着调查的结果,信心满怀地来到了敬老院。“爷爷,您坐,这是新鲜的水果。”“爷爷,您喝茶。”孩子们一边帮老人捶捶腿,一边陪老人说着话。不时有笑声传出,老人的脸也舒展了许多。最后,大家约定,一个星期至少来敬老院两次,陪老人们说说话,打扫打扫房间。

  来看看我就够了

  方逸莹是几个小演员中的一个,她说,平时不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但总是经常去看望他们,陪他们说说话,帮着爷爷奶奶收拾收拾房间。爷爷奶奶总是对我们说:“生活上我们什么都不缺,只要你们经常来,我们就很开心了。”方逸莹认为,对待老人,精神比物质更重要。

  爱向所有老人延伸

  郑杰同学说,平时看到老人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他总是会去帮一把的,譬如公交车上让座,帮老人分担一些重物什么的。他认为,孝敬老人,不仅要对自己家里的爷爷奶奶,还要包括所有的老人。只有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才是真正的尽孝。

  安享晚年最幸福

  邵利民老师说,现在有些人为了面子风光,在老人去世以后进行风光大葬,大肆铺张浪费,但在老人生前却很少尽孝道,这种做法实在有悖道德,实在是很不应该的。

  尽份孝心人人都能做到

  王云良是彭埠镇文化站站长。他编写的《文明三字经》在江干区的老老少少中广泛传唱,对文明,对孝道,王站长有自己的一番认识。

  王云良说,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亲情的传递、是人伦的准则,自古至今,孝都是许多为子女者的自觉追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趋于小型化,如何尽孝是摆在为子女者面前的一个问题。眼下的老人,一般都不缺吃不缺穿,他们最渴望的是子女常回家看看,坐在他们身边说说话,陪他们聊聊天,这种精神上的慰藉比送给他们多少东西都更有意义。

  现代人尽孝既要继承传统孝道的合理内涵,又要适应新时代的需要、符合时代的精神。首先要有孝心。行孝是一种充满爱心的行为,尊重、关心父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满足父母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说话和蔼,非原则的事情多谦让,批评和建议要委婉、耐心。其次要尽力而为。尽孝要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既满足老人的需要,也不耽误工作。第三要重精神慰藉。物质生活有了保障之后,父母们最期盼和最渴求的是子女的精神慰藉。做儿女的能够经常问候,日常生活伸一把手,生病时多探视,有暇时和他们唠叨唠叨,他们就心满意足了。独居老人更希望子女能够常回家看看。让老人精神愉快、健康长寿,比给他们贵重的金银首饰都实在。(杭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