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三峡移民精神展震撼北京市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8日02:59 重庆晨报

  

三峡移民精神展震撼北京市民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组织部部长贺国强,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国务院三建委副主任蒲海清等中央领导昨日下午在市领导汪洋、邢元敏等的陪同下参观《百万移民感动中国———三峡移民精神颂》展览。重庆日报供图《三峡移民精神颂》展览昨隆重开展,此次展览为期10天,贺国强等昨日下午参观展览

  本报北京电(特派记者周睿)“百万移民,感动中国—————三峡移民精神颂”大型展览,昨天上午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展,来自首都各界的3000名观众参观展览。本次展览由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共同主办。

  贺国强等参观展览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组织部部长贺国强,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国务院三建委副主任蒲海清等中央领导昨日下午在市领导汪洋、邢元敏等的陪同下参观《百万移民感动中国———三峡移民精神颂》展览。

  展览将持续10天

  上午10时20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蒲海清代表主办单位讲话并宣布展览开幕。重庆市委副书记邢元敏主持开展仪式。重庆市人民政府顾问甘宇平,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蔡赴朝,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党组成员张宝欣、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出席开展仪式。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介绍了展览情况。

  据了解,本次展览时间从4月7日到4月16日。

  展出图片实物近500件

  此次展览以弘扬三峡移民精神为主题,分别从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和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四个方面,深刻阐述了三峡移民精神的实质内涵。展览由序厅、百年梦千秋业、深明大义赤子情、无私奉献公仆情、艰苦奋斗创业情、中华同心民族情和任重道远负重前行等七个部分组成。

  据悉,本次展览共展出珍贵图片和实物资料近500件,其中有相当的照片是“孤品”。

  三千首都市民观看展览

  昨日上午9时许,82岁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中远和首都千余名大学生、机关干部和部队官兵首先抵达中国国家博物馆西门。截止到昨日下午为止,共有3000余名首都各界群众参观展览。

  本次大型展览是我市宣传和弘扬三峡移民精神的三大重点项目之一。它的开展也标志着三峡移民精神进京宣传活动正式启动。

  现场特写

  72岁老人8首移民组歌送重庆

  本报北京电昨日,72岁的原中国铁路建筑文工团团长胡俊成老师,来到《三峡移民精神颂》大型展览门前,他将自己耗时两年创作谱曲的8首三峡移民歌交到三峡移民精神报告团相关工作人员手里。

  两年完成移民组歌

  据胡俊成老师介绍,上世纪60年代,因为到湖北慰问铁路战线的职工,他曾经从重庆乘船,经三峡达湖北,壮丽的三峡给正当壮年的胡老师留下的印象是:滔滔江水,巍峨群山,还有一群吃苦耐劳的人。

  “高峡出平湖,三峡移民显示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据胡俊成老师介绍,两年前,当他得知云阳文化馆的湛泉钟老师创作了一组歌颂三峡移民精神的歌词后,他和湛老师一拍即合,并主动将作曲的任务接了过来,从查阅近50万字的资料,到亲自到三峡库区体验移民离开故土的生活经历,并记录点点滴滴,老人花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一组歌。

  分序歌和七首组歌

  “最后看一眼老屋,潮湿了愁绪,毕竟是祖传下来的根基……”在记者的要求下,胡老师哼起了歌词。他说,三峡移民组歌分为序歌和七首组歌,依次是《序歌》、《故土难离也要离》、《移民公仆赞》、《共饮一杯壮行酒》、《崇明岛上的黄桷树》、《他乡望月》《回三峡》、《尾声》。

  头条相关

  四幕方言话剧移民金大花昨首演

  本报北京电(特派记者周睿)昨晚7点30分,四幕方言剧《移民金大花》在北京长安大戏院进行了首场演出,国务院三建委和市领导,以及首都800多名观众一起观看了首场演出。

  大型方言剧《移民金大花》共四幕,叙述了发生在双河镇的三峡移民外迁故事,通过塑造移民金大花、移民干部刘万民等人物形象,真实再现了三峡百万移民的生动实践,热情讴歌了基层移民干部的崇高品格。该剧运用原生态音乐元素和方言,地域特色突出。

  昨晚,50名来自重庆江津的农民工也到戏院观看了演出。重庆津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漆跃福介绍,我们重庆的民工在北京的有几千人,今晚只有50位代表来看演出,如果有可能,我们将请剧组到工地上去演一场。”

  农民工张中华说,看《移民金大花》,就感觉在看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移民确实很不容易,离开家的感觉,在外的人都能感受得到。”张中华如此说。

  云阳大学生带领21名同学观展

  本报北京电(特派记者周睿)在展出现场,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大三学生赖张炼,自告奋勇做解说员,带着身边的21位同学参观了展览。

  赖张炼说,他平时和同学们聊三峡工程,谈百万移民,总觉得很抽象,这次终于有机会补偿。赖张炼首先向寝友发出邀请,然后向系上的其他同学“吆喝”。当赖张炼为同学们讲述了一个个移民干部和群众舍小家为大家的故事后,有两名女同学在悄悄抹泪。

  “三峡库区的百万移民有的就地后靠到新城,有的外迁到江苏、上海等地,他们现在都过得不错!”赖张炼告诉同学,作为云阳县双江镇搬迁的移民,目前他家已经搬到新城,生活得不错。

  20吨三峡泥塑出移民浓情

  本报讯(记者戴宇)正在北京举行的三峡移民精神颂大型展览上,大型群雕作品《家园明天会更好》成为最引人注目的展品之一。该群雕的作者、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郭选昌昨日道出了创作的点滴。

  这座7米长、2.8米高、2米宽的群雕,从草稿到完成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大家从三峡库区运来20吨泥土进行创作。

  “他们带走的是对故土的眷恋和对未来的希望,每一个人物都有独特的一面。”说起自己的作品,郭教授如数家珍,“中间是一个手拿纸飞机的小男孩,动感的画面寓意了一种希望和对未来的向往。”

  雕塑左边的一老一少象征着过去和未来,小孩子问爷爷:“我们为什么要把黄桷树带走呢?”爷爷回答说:“那是我们故乡的土,还有故乡的树。”

  “移民干部也是不可少的一部分。”群雕中的干部一手扶着老人,一边向他们作解释工作。“这17个人物形象,是百万三峡移民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浓浓的移民情打动了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