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楚天关注]禁令之下 “校中校”何去何从(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8日05:13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楚天关注]禁令之下“校中校”何去何从(图)

  核心提示

  3月中旬,中纪委驻教育部一位负责人称,对改制校的清理将是今年教育部治理乱收费的重中之重,对改制校将“先关门,后清理”。

  3月28日,省教育厅组织全省50多名中小学校校长,探讨改制校的出路问题。广为社会各界诟病的“改制校”终于走到了十字路口。

  “造血”的其实是家长

  湖北省改制校的兴起缘于“择校热”。

  孩子能够入好学校,这是众多家长的期望。最近10来年,随着中小学适龄学生大幅增长,加上知识改变命运的社会现实,许多家长“削尖脑袋”要将孩子塞进重点(示范)中小学,哪怕多交钱和舍近求远也在所不惜。

  面对迅速升温的“择校热”,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改制校的方案,目标取向“扶贫助弱”,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1997年起,武汉市对部分省级示范中学高、初中部进行分离。分离出来的优质初中与部分薄弱初中合并,以“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形式吸纳民间资本,创办改制学校。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改制校根本没有民间资本注入,源源不断为改制校“造血”的是家长无奈缴纳的高额“赞助费”、“择校费”。

  据了解,改制校收取的高额学费一般按5:4:1的比例分成,50%留给本校改善办学条件,40%交区教育局,10%上缴武汉市教育局,用于治理其它薄弱学校。

  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原是武汉一中的初中部,1998年与江汉区55中合并,3年后又与34中合并。凭借有利的收费和招生政策,该校一跃成为江汉区乃至武汉市强校,名声大噪。硚口区十一学校、汉阳区三初中,也通过这种“扶贫助弱”,相继成为所在城区的名校。

  改制校的出现,帮助部分薄弱学校改变了面貌,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办学规模,缓解了择校难,但也给义务教育带来一些意料不到的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学校长说,除了少数薄弱学校在改制中“脱贫”外,多数薄弱学校依然“贫困”。

  “就近入学”变成“凭钱入学”

  高收费的一半可以留成自用。在金钱的“魔棒”下,一些基础好、教育资源丰富的公办重点初中、小学,纷纷借改制之名实行“一校两制”,即“校中校”:本部接收就近入学的学生,分校则借“民办”这块牌子收取高额的择校费。

  这种“校中校”的模式有多种。一种是一些省级示范(重点)高中将初中剥离后,仍在校内创办初中或分校招收初中择校生;一种是部分知名中小学“抢滩”新建住宅小区创办“国际部”,以改制校的名义收取高额“赞助费”;还有一种是普通公办学校办的“火箭班”、“重点班”等“改制班”,只是规模略逊于“校中校”。

  “校中校”纷纷压缩招收就近入学学生规模,大量招收择校生,本校容纳不下,就借用其他薄弱学校的校舍。如汉口某初中,接收就近入学的学生不到100人,但招收的择校生却高达1000余人。

  近年来,择校收费标准水涨船高,由最初的每生每学年3000元,发展到4000元甚至更多。改制校、“校中校”简直就是高收费的代名词。

  争抢生源恶化了教育生态

  张炎(化名)今年打算报考江岸区一所改制初中。从小学四年级起,他的学习便紧张起来。每周二和周四晚上,他分别要到语文和数学老师家,接受辅导,周六上奥数班,周日上培优班。

  他的爸爸无奈地说,作为家长也不愿看到儿子学得这么累,但要进好初中,也没有其他的办法。

  不少家长认为,进了改制校,考重点高中、名牌大学的把握就会大大增加。在这样一个“升学链”的驱动下,“补课风”、“培优风”盛行。

  在2002年之前,改制初中或改制班招收择校生,一律实行考试选拔。为了考试能过关,拿到进改制学校的“入场券”,家长们或请家教,或利用双休日陪孩子上各种培训班。学生喊累,家长也不轻松。

  2002年,武汉市教育局宣布:改制校招生取消文化课笔试,如果学生报名数大于计划数,则采用电脑摇号的方式确定择校学生。此举目的是有效地遏制“择校风”、“培优风”。

  应该说,这一录取方式比较公平,一些成绩一般的学生,也能进入改制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但电脑摇号阻碍了改制校的“品牌经营”战略———通过电脑摇号录取,学生质量往往参差不齐。招不到成绩好的学生,中考升入重点高中学生的比例可能会降低,而这必将影响到改制校的名牌效应。

  于是,部分改制初中在每年春季便暗中组织考试,选拔新生;一些学校与社会培训机构联手,将奥赛尖子生录取到学校。少数改制校、“校中校”采取减少摇号生人数,而私下招揽一些培优、竞赛的尖子生。这无疑加剧了“培优风”、“补课风”,也让教育部门的摇号新政备受考验。

  与改制校、“校中校”生源爆满相比,普通初中却“惨淡经营”:本来教学质量差,生源又遭到改制校的“巧取豪夺”,招生人数逐年下滑,部分学校新生报到率还不到30%,生源流失严重。

  “几所改制校每年招纳的新生,占到全区入学新生的7成以上。”汉口一位校长说,改制校的出现,对薄弱学校来说,不啻致命的打击。

  “校中校”何去何从?

  对于改制校、“校中校”等系列问题,社会各界批评之声一直不断。

  武汉市政协委员、武汉六中副校长朱真民认为,改制校应尽快废止。首先,改制校造成改制校和非改制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薄弱学校“越来越薄”;其次,加剧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少数改制校盲目扩张,师资队伍紧缺,临时招聘的老师又不能胜任工作,造成教学质量下滑。

  3月中旬,中纪委驻教育部一位负责人称,对改制校的清理将是今年教育部治理乱收费的重中之重,对改制校将“先关门,后清理”。

  然而,不少家长却强烈反映:改制校当初几乎是一夜之间冒出,现在叫停却拖拖拉拉,应该由政府买单的义务教育,到底还要家长承担多久?

  一些教育人士也呼吁:教育部门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首先禁止违规“校中校”、“校中班”招收择校生,然后清理改制校。

  武汉市教育局长谢世腰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起逐步取消“改制校”,秋季开学前,规模较小的“改制校”、“改制班”,要尽可能转为“公办性质”;对其它“改制校”,要控制招生规模,一般每个年级只允许设8—10个班,对报名人数大于招生计划数的,必须进行电脑派位。

  据了解,武汉市已制定计划,一方面,让部分改制校“往前走”,将部分改制校转为真正的民办学校;另一方面,让不具备相关条件和不愿采用民营机制办学的改制校“向后走”,即在一定期限内,转回到公办学校,承担义务教育责任,不再招收择校生。

  3月28日,教育厅主持召集的改制学校座谈会上,一位与会代表的发言颇有代表性,引起强烈共鸣。这位代表建议:改制小学全部回到公办,小学生就近入学;改制初中有选择地转为民办,满足学生择校需要。

  省教育厅表示,将在此次座谈会及其他调查的基础上,出台湖北省叫停改制校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时间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