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常州的新答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8日10:30 扬子晚报

  本报记者周正荣匡启键陆峰

  在苏南提升发展的背景下,常州人曾提出“咬定第一方阵”的目标。“十五”的发展已经画上句号,常州的干部群众交上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

  常州市委书记范燕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两个率先”、“富民强市”作为发
展的总目标,对于刚刚走过的“十五”和正在开局的“十一五”,常州改革发展的实践可用“五年夯实基础,五年再创新业”来概括。

  范燕青说,2005年,常州完成GDP1302亿元,是2000年的2.2倍,年均增长16.8%,人均GDP超过4500美元;实现财政收入220亿元,是2000年的3.6倍,年均增长29.5%;一般预算收入95亿元。从投入看,去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入770亿元,其中工业投入460亿元。“十五”期间2250亿的总投入,是“九五”的3.2倍,特别是工业投入实现1250亿,是“九五”的3.8倍。改革发展得益最多的是老百姓,去年,常州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1458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02元,年均增幅在10%左右。

  数字折射出的喜人变化。常州人面对竞争压力不气馁,面对发展差距不自卑,始终保持不甘人后、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民众自主创业、企业持续创新、干部争先创优的热潮在全市涌动,形成了推进常州跨越发展的合力。

  夯实产业基础。常州工业经济在上世纪80年代曾有过辉煌。近年来,常州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做大特色产业,轨道交通车辆及部件产业、软件研发、新型涂料、新材料等五大产业优势凸显。通过加快招商引资和加快园区建设,支柱产业的投入不断增加,科技创新全面提速。常州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已连续三年倍增,从2003年的1400万起步,连年翻番,今年将达到1.15亿元,财政资金的有效引导,推进了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业体系建设,产业层次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目前,常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已经超千亿,占工业产值的1/3。现代服务业发展全面提速,包括物流、旅游在内总投资600多亿元的50多个重大项目,已有20多个开工。

  夯实“三农”基础。围绕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常州各县区大规模地组织农民走向市场,已经形成了茶叶、水果等五大特色产业基地,水稻单产、茶叶总产、花卉苗木销量、机插秧率在全省拔得头筹。

  推进新农村建设,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在常州,省里确定的农村“五件实事”提前一年全部完成,农村公路建设、草危房改造等让农民得到了实惠,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合作医疗等各项社会保障也不断扩大覆盖面,农民生了大病,最高可报销上万元。同时,通过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的股份化改造,不断增加农民的资产性、工资性和转移性收入。今年将实现对400个村的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造,对盈利能力强的集体资产优先改革,使农民真正成为集体资产的主人。

  常州对茅山老区的14个镇,推出了扶贫的三条政策。市县财政三年各出资3000万元,帮助老区修建道路和供水设施。对新办企业采取免税政策。万名党员还将进村入户,帮助困难群众发展生产。

  夯实城乡统筹的基础。“十五”期间,常州城乡建设投入了500亿,做大中心城市以增强辐射力和带动力。行政区划的调整,打通了南北通道,实现一体两翼发展。城市道路面积迅速增加,新增1700公顷的公共绿地,相当于历史上的存量总和。随着供水、供气能力的提升,中心城市的基础功能进一步增强,为“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夯实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思想基础。经过宏观调控的洗礼和“铁本事件”之后,常州人深刻反思,凝心聚力,进一步认识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常州坚持加快利用外资不停步,到2005年3月,外资引进走出低谷开始回升。去年,全市协议外资28.5亿美元,同比增长50%;其中到账外资8.7亿美元,增长50%。

  常州市在全市开展弘扬“三创”精神教育,创业创新创优的环境逐步形成。常州提出,企业家是发展的主体,是城市的动力,要全力提高企业家的地位。目前,全市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3%,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70%。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比重越来越大,贡献度越来越高,吸纳就业的能力越来越强。

  夯实稳定和谐的社会基础。各级政府、各部门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实现了五个“稳中有降”。即:群众的批评意见,集访、越级访,刑事发案率,安全生产事故和贫困人口总量稳中有降。

  谈到“十一五”再创新业,范燕青充满激情地说,根据常州“十一五”发展规划,今后五年常州要实现“六个加快”。

  加快全面创新。把增强创新意识、能力、机制作为推动常州“十一五”发展的根本途径,以科技创新为重点,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力打造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和社会化创新平台,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有效整合创新资源,积极推进机制创新、环境创新、观念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加快产业升级。常州提出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双轮驱动。力争到2010年八大特色产业基地的平均规模达到150亿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形成销售收入超百亿企业5家以上。以常州软件园为核心,确保软件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元。

  加快对外开放。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就业容量大、对地方贡献大的项目,拓宽利用外资的领域,加大服务业招商力度。同时更加注重开发园区功能建设,建设好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软件园、电子产业园等特色园区,使沿江地区和各类园区成为吸引外资的密集区、现代制造业的集聚区和科技创新的核心区。

  加快城乡统筹。常州提出认真贯彻以工带农,以城带乡的方针,继续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把统筹发展的思想贯穿于整个城乡经济发展、规划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全过程。

  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这是常州“十一五”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顺利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保证。包括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营造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富裕、法制健全、生态优美的良好环境,让老百姓在改革发展中受益。

  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从确保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出发,狠抓生产环节和建设环节两个节约重点,积极扶持和推动天合光能等一批节能企业迅速发展,加快推动资源节约型、集约化的社会经济体系建设,争取到2010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