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突破建设亚太研发中心的“瓶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9日08:30 解放日报

  刚刚公布的《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2020年要将上海建设成为亚太地区的研发中心之一。这意味着,要通过提升本土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以及吸引更多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或研创型企业,让上海成为亚太地区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创新源之一,提升上海的知识竞争力。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既是上海应对世界科技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内在要求。

  近10年来,随着世界科技交流和技术转移趋势的加快,上海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研发投资的首选地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上海登记注册的独立或非独立的外资研发机构已有200多家,其中不少属于跨国公司的全球或区域研发机构。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不断进入,为上海亚太研发中心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可以预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上海发展定位的明确,跨国公司在上海的研发投资及其业务将进一步加强。而且,随着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扎根和壮大,其在人才等创新资源方面的集聚效应、技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研发管理方面的示范效应,以及经济关联效应等将逐步凸显,从而为上海建成区域研发中心奠定扎实基础。

  但是,要将上海建设成为亚太地区的研发中心也面临不少困难,最大问题是本地企业研发力量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其主要表现:一是研发投入不足。据统计,2004年本市1352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人员仅为26661人,平均每家企业不足20人;当年的研发经费支出总额为81.4亿元。而亚太地区其他的现代企业每年的研发支出,都保持在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以上。二是大部分企业过分依赖于技术引进,而对引进后的技术吸收、吸收后的消化、消化后的自主开发严重不足。目前,本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平均技术引进和消化费用的比例大约为1∶0.15,而同一地区的日本和韩国用于引进与消化吸收的费用比例,一般在1∶3左右。三是创新成果较少,2004年本市大中型工业企业获得的专利授权数为1650件,平均每家企业为1.2件,其中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均不到1件。

  本地企业研发力量薄弱、创新能力不足,将成为上海建设亚太区域研发中心的“瓶颈”。因此,着力提升本地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应成为上海建设亚太研发中心的关键环节。这次公布的科技发展纲要,也重点强调了这一点。这是令人欣喜和鼓舞的。为此,我们应从根本上变革城市创新体系,要使企业、尤其是本地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形成以企业为主、其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共同参与的结构优化的创新系统,以上海的知识和人才优势为支撑,优化升级现有的产业结构。同时,为了促成研发机构的集聚和加速创新技术的外溢,除进一步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积极吸引本地区有潜力的新兴企业和国内相关企业到沪设立研发机构外,还应以应用为导向合理引导研发投资,重点聚焦健康、生态和数字等领域。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科技发展软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上海创建国际产业研发中心的战略研究”主持人)

  杜德斌

  近10年来,随着世界科技交流和技术转移趋势的加快,上海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研发投资的首选地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上海登记注册的独立或非独立的外资研发机构已有200多家,其中不少属于跨国公司的全球或区域研发机构。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不断进入,为上海亚太研发中心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可以预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上海发展定位的明确,跨国公司在上海的研发投资及其业务将进一步加强。而且,随着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扎根和壮大,其在人才等创新资源方面的集聚效应、技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研发管理方面的示范效应,以及经济关联效应等将逐步凸显,从而为上海建成区域研发中心奠定扎实基础。

  但是,要将上海建设成为亚太地区的研发中心也面临不少困难,最大问题是本地企业研发力量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其主要表现:一是研发投入不足。据统计,2004年本市1352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人员仅为26661人,平均每家企业不足20人;当年的研发经费支出总额为81.4亿元。而亚太地区其他的现代企业每年的研发支出,都保持在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以上。二是大部分企业过分依赖于技术引进,而对引进后的技术吸收、吸收后的消化、消化后的自主开发严重不足。目前,本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平均技术引进和消化费用的比例大约为1∶0.15,而同一地区的日本和韩国用于引进与消化吸收的费用比例,一般在1∶3左右。三是创新成果较少,2004年本市大中型工业企业获得的专利授权数为1650件,平均每家企业为1.2件,其中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均不到1件。

  本地企业研发力量薄弱、创新能力不足,将成为上海建设亚太区域研发中心的“瓶颈”。因此,着力提升本地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应成为上海建设亚太研发中心的关键环节。这次公布的科技发展纲要,也重点强调了这一点。这是令人欣喜和鼓舞的。为此,我们应从根本上变革城市创新体系,要使企业、尤其是本地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形成以企业为主、其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共同参与的结构优化的创新系统,以上海的知识和人才优势为支撑,优化升级现有的产业结构。同时,为了促成研发机构的集聚和加速创新技术的外溢,除进一步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积极吸引本地区有潜力的新兴企业和国内相关企业到沪设立研发机构外,还应以应用为导向合理引导研发投资,重点聚焦健康、生态和数字等领域。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科技发展软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上海创建国际产业研发中心的战略研究”主持人)' name=brief>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