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监管是对民办教育的爱护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0日02:41 京华时报

  据媒体报道,有“中国民办教育航母”之称的南洋教育集团倾覆了。绊倒“南洋”的,正是令其“发家”的教育储备金,整个集团累计拖欠学生的教育储备金约5亿元。

  导致“南洋”倾覆的原因很多,但监管不到位恐怕是关键因素,这也是目前民办教育面临的普遍问题。它不仅表现在对办学资金的监管“缺位”,也表现在对办学质量监管的“缺位”。“南洋”的教训再次表明,对民办教育来说,监管、严格的监管其实是一种爱护

  20多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推动了民办教育发展。但近3年来,民办教育面临的障碍与问题仍然不少。为什么?专家分析认为,虽然在宏观领域已经给予民办学校以平等的法律地位,但在更多微观政策领域,如学生学籍管理,医疗、就业待遇,以及能否享用助学贷款,毕业证书有多大的社会效力等方面,民办学校还很难和公办学校“平起平坐”。

  这表明,我们对民办教育还没有足够的重视,也缺乏有效的监管。民办教育似乎成了兴办者自己的事。殊不知,没有了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管、引导,民办教育就会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办得好不好,自己说了算;师资质量如何,自己说了算;收多少费用,收了钱如何使用,都是自己说了算……

  相对于公办教育,民办教育的兴办者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希望通过办教育获利,《民办教育促进法》也认可这一点。但究竟多少回报才算“合理”?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的说法,这就给办学者提供了操作空间,一些人颠倒了赚钱和办学的主次关系,只想多收钱,少花钱。

  民办学校多是靠吸纳学费滚动发展,招生的多少,直接关系民办学校的存亡,也是其发展的“第一桶金”。比如“南洋”,学生入学时要一次性缴纳8万到32万元不等的教育储备金。但收了那么多教育储备金,又该如何管、谁来管?相关法规并不明确。民办学校是独立法人单位,按目前的监管体系,教育部门很难监控其资金流向情况,也无权清查、查封其银行账户。这也就造成了“南洋”这样的民办学校,财务状况处于监管“盲区”。

  由于监管“缺位”,民办学校管理混乱。为获取更多的生源,不少民办学校都挖空心思包装自己,夸大其词、弄虚作假。比如去年被媒体曝光的北京京桥大学,就存在买卖学生、虚假宣传、教学混乱等一系列问题。

  没有强有力的监管,民办教育难当重任。如果发展民办教育势在必行,那么加强监管也就势在必行。

  摘编自《人民日报》4月6日文/刘光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